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從新一代CPU上市后的市場表現來看,絕大部分消費者選擇的還是Intel的新酷睿處理器,一方面是由于搭載AMD銳龍6000系列CPU的筆記本電腦種類較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二者間仍存在著明顯的性能差距。在價位相同的情況下,消費者自然傾向于選擇性能更強的酷睿筆記本。
整理酷睿和銳龍處理器的差異后,列出二者間的部分區別如下,并作出相關購機推薦,僅供參考。
一、品牌實力、份額
Intel作為行業內穩居多年的一把手,無論是桌面端還是移動端CPU都常年保持著市場占有率牢牢領先。
根據最新的2021年Q4全球CPU的市場份額數據,在整個X86平臺上,AMD的市場份額僅占25.6%,Intel則強勢保持在七成半左右,達74.4%。而在桌面端和移動端處理器領域,AMD就更加力不從心,環比下滑達到0.8%、0.4%。
二、兼容穩定性
翻一翻電商平臺的評論區和知乎上的案例,能發現AMD的翻車案例出現的頻率頗高。無論是DIY裝機黨還是直接購買的廠商整機,AMD銳龍版往往需要用戶花更多的時間去調教,否則很容易出現內存兼容性問題。
反觀Intel這一邊,作為行業內的領頭羊,其一直和各大軟硬件的開發商常年保持著更密切的合作關系,廣闊的市場份額同樣也促使了開發商們在開發之初就會針對Intel的酷睿平臺做出針對性優化。舉例來說,由于游戲優化問題幾乎決定了加載、運行、存讀檔的流暢度,所以市面上絕大多數游戲往往在優化得更出色的Intel酷睿平臺上,會運行得更加順暢。
三、保值性
Intel和AMD相比,雖然AMD在同類型CPU價格上往往在發售之初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但隨著時間推移經過市場的考驗后,Intel的處理器價格幾乎都可以保持在一個穩定的區間。而AMD的部分處理器出現過發售后幾個月價格出現大跳水,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在產品的穩定性上,不穩定的產品在發售后市場后續的反饋往往不夠給力,價格自然也會下降。
四、CPU性能
在這一方面上,酷睿處理器一向以強勁的單核性能領跑著實際使用體驗。游玩大型游戲,或者是制圖、渲染3D時,它們往往就會對穩定性和單核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這一點上,Intel具備天然的優勢。
且今年Intel推出的12代酷睿處理器不僅僅在制程工藝上做出調整升級(Intel 7工藝),混合架構的獨特設計更是讓CPU兼顧了多線程/單線程工作,性能表現極為亮眼。除此之外,兼容DDR4/DDR5以及Wi-Fi 6E技術等內容,都讓廣大用戶看到了新一代Intel CPU的強悍性能。
反觀AMD6000和6000U的發布,還是有點期待落空的感覺,PPT式的發布會除了6nmZen3+工藝外,幾乎沒什么亮點。
舉例來說,從Intel放出來的官方數據可以看到,12代酷睿的P核心和E核心經過協同創作,不僅強化了線程、輕線程性能,更針對相多核性能做出了優化,通過搭配Intel的線程調度器,能達到47%的性能提升,且這一切都不需要用戶自身進行干預。
馬夕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