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稱邦泥定國或大白高國。因其在西北,故稱之為西夏。前期和遼、北宋,后期與金朝并立。歷經十帝,享國189年。
從881年李思恭任定難軍節度使起,李氏政權共計346年。唐末黨項拓跋首領李思恭因平定黃巢有功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賜封五州之地。黨項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諸政權與北宋。
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繼遷出走創業,990年被遼朝封為夏國王。陸續占領河西走廊諸州。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夏毅宗到崇宗時期,大權掌握在梁氏母黨手中。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金朝崛起后,西夏改臣服金朝。
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后,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漠北的大蒙古國崛起,西夏最后于西夏保義二年(1227)亡于蒙古。
西夏疆域范圍在今寧夏、甘肅、青海東北部、內蒙古西部以及陜西北部地區,占地兩萬余里。對外關系上,表面對遼宋金稱臣,實則對內獨立稱帝。前期與遼和北宋經常發生戰事,保持三國鼎立的局面,后期與金并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脅。從宋初李繼遷到李元昊建國,黨項社會完成了由氏族公社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的轉化時期。
元昊建國標志著由奴隸制轉變為封建領主制,乾順以后,進入封建地主制,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從清末開始,對于西夏的考古研究不斷發展,形成了十分熱門的西夏學。
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