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古人留下了無數珍寶,有些被稱為“國寶級”寶藏,它們不能用金錢去衡量。他們擁有自己的生命與故事,想要尋找這些寶藏,擁有專業的考古技術是遠遠不夠的,這需要看緣分,有些東西都是命中注定的,遇見是緣,錯過還是緣。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古人留下了無數珍寶,有些被稱為“國寶級”寶藏,它們不能用金錢去衡量。
他們擁有自己的生命與故事,想要尋找這些寶藏,擁有專業的考古技術是遠遠不夠的,這需要看緣分,有些東西都是命中注定的,遇見是緣,錯過還是緣。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件真實的尋寶故事,3名小學生發現價值50億的國寶,可后來怎么處理這件國寶了呢?
姑蘇舊址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說的就是如今的蘇州,在蘇州有一座著名的塔叫做瑞光寺塔,這座塔一共有13層,正好對應著十三級浮屠,在宋代的時候從新改為7層8面。
這座瑞光寺塔建于三國時期,當時被稱為“普濟禪院”,當年孫權為了迎接細雨僧人而建,孫權的母親對佛教非常信仰,后來孫權又為了報答母親的恩德又建十三層舍利塔于寺中。
孫權在當時三分天下的時候被稱為“吳王”,自古都一句話“生子當如孫仲謀”,從至今都對孫權的評價頗高。
此塔歷經了千年的歷史,如今成為蘇州的標志性建筑。
尋寶
1978年,蘇州三名小學生逃學,一起來到盤門游玩,想等到快要放學的時候再回家,在他們玩耍的時候,被頭上的兩只小鳥親引去暮光,在小鳥落腳的地方看見一個鳥窩。
在小時候肯定有很多朋友喜歡掏鳥窩,這也是那個年代的童年樂趣,隨后三人就商量怎么跑到塔邊把鳥蛋掏出來。
這個鳥窩的地方就在瑞光寺塔的第三次,三人身手非常靈活,一起就向塔上爬去。
很快三人就慢慢地爬到了塔上,有一個人腳底下突然滑了一下,差點掉下來,原來是有一塊磚松動了,這位小朋友非常生氣,就把磚頭扒開扔了下去。
可沒想到,磚頭下面是空的,大家都知道小孩子的好奇心都很重,這三個人也不例外,看見下面黑黑的洞,對掏鳥窩一點也沒興趣了。
隨后三個人進入洞內開啟尋寶之旅,可進到里面他們有些希望了,除了石頭還是石頭,根本沒有什么寶藏。
無意中有人推開一道暗門,這些他們的好奇心更大了,因為他們在當時上看都是這樣演的,在暗門里面必定有寶貝。
很快他們就發現一個黑箱子,可因為里面過于狹窄根本打不開,三人決定把箱子抬出去,最終三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箱子從洞中推出來。
箱子上畫著四大天王,技藝之高實屬精品,是難得的宋朝風格壁畫,看著這些畫,三人更認為里面有寶物。
三人已經迫不及待地打開箱子,打開一看里面有一個金光閃閃的寶幢,三人非常好奇并不認識,最終在搶奪的時候不小心從踏上掉了下去,摔成了兩半。
因為他們還小根本不知道這個寶幢有什么價值,認為壞了就壞了,他們根本不在意,隨后他們又在箱子里發現幾張紙,什么寫著密密麻麻看不懂的字。
天真的他們認為這是武林秘籍,隨后三人開開心心地跑回了家,把今天的奇遇告訴了父母,父母得知后非常害怕,在古塔里找到的東西肯定是古董,自己的兒子還弄壞了。
隨后父母就聯系專業人員對兒子拿回來的武林秘籍進行鑒定,可以看得出這位父母的公民意識非常高。
寶幢
專家很快鑒定寶幢是當時的寺廟僧人花重金請人打造的,這座寶幢是專門用來裝高僧坐化后的舍利子。
這件寶幢上面鑲鉆了4萬多顆珍珠,主體是楠木打造的,自下而上共分為須彌座、佛宮、以及塔剎三個部分組成,后來被稱為“宋真珠舍利寶幢”,估價在50億左右。
在底座刻有“四大天王”站在云端,手中持有各種不同的兵器,在它們上面還有四個“天女”活靈活巧。
再往上是須彌山,可有九頭龍繞著海涌柱,象征著龍王,掌管人間旱與澇,神態非常逼真,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覺。
寶幢的大部分但是刻著佛宮,上面還有一個青色小瓶子,瓶子里面有著九刻舍利子。
在古代舍利子只有得道高僧才會有舍利子,因此舍利子一直被佛家稱為至寶,當初有很多王公貴族,為了一顆舍利子投擲千金,還為它建造佛廟。
現代科學指出,俗說的“舍利子”,這只不過是人體能的結石,并非什么至寶,可佛家不怎么認為。
宋真珠舍利寶幢這是北宋時期制作的一件珍貴的佛教藝術品,制作工藝非常復雜,可以看得出當時的工藝手段非常的高。
專家認為在宋代重新裝修瑞光寺時,僧人害怕被官兵收走,所以就把它藏匿在了瑞光寺的暗房當中。
如今這件寶幢的珍品已被國家保護隱藏起來,現在我們在蘇州博物館看見的宋真珠舍利寶幢,是專家用現代工藝仿制的,雖然是仿制,但與珍品相差不多,被認為蘇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武林秘籍變《妙法蓮華經》
隨后專家對這本被小朋友稱為武林秘籍的紙張,讓專家更是大吃一驚,這并不是什么武林秘籍,這是佛家的《妙法蓮華經》,紙張是使用宋代最好的“碧紙”,使用才可以在沒有任何保護下存留千年。
這本經書一共有七卷,是佛教經典,被簡稱《妙法華經》《法華經》,后秦鳩摩羅什譯,是天臺宗依據的主要經典。
這本經書上面寫著當時佛教對世俗的理解與參悟,例如在《法華經》第三品《譬喻品》中,有一則這樣的故事。
有一天,一富商家中突然著火,老人看見大火非常害怕,自己雖然逃了出來,但一直在擔心子女的安全,可子女貪圖錢財并沒有第一時間逃出來,而是在房間里收拾錢財。
經書上稱:三界入火宅,眾生卻貪圖世間虛幻的快樂而不愿出離,里面還有許多故事與見解。
所以這本經書非常有價值,可以從中看當時的千年前的風土人情歷史與文化。
熊孩子的嘉獎
雖然寶幢被摔成了兩半,但并沒有懲罰這三個熊孩子,因為可以使用現代技術復原這件珍品,然而還對其進行了嘉獎,表揚他們無私奉獻。
遇到如此珍品沒有選著藏匿,而是第一時間選著了上交給國家,如果不是他們找到這兩件寶貝,還不知道會被雪藏多少年,或者被別人發現選著私藏。
不管怎么說,這一切功大于過,隨后還給予50斤糧票最為獎勵。
總結
現如今我國還有很多珍品不知去向,在清代時期,圓明園收集了無數珍寶,卻被外國軍隊掠走與破壞,這是我們最為中華兒女不可忘卻的歷史。
我國現在有195件被列為珍品,這些珍品是永遠不會出境展覽的,所有的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他們會出現在它們認為最有緣人的面前。
這三個小朋友可能就是這兩件珍品的有緣人,結果是好的,但過程有些不當,如果真的包寶幢損壞無法修復,這真是一大損失。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所有的文物與現代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每一件都是工匠們用心鑄造出來的,我們也要用心守護才對。
張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