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為投融資法律服務從業人員的圈內人士,PPP項目失敗的信息屢屢傳入耳膜,并親身受委托處理了近十個項目,社會資本個中滋味,冷暖自知。
為了便于后來者重蹈覆轍,以史為鑒,我們總結了PPP項目失敗的十大原因:
原因一、政府方違約
因為政府方領導更替,要求社會資本退出。如我們曾經代理社會資本處理過的寧夏某項目,由于領導更換,新領導上任后,直接要求我的客戶退出。
原因二、項目本身不合規
導致項目無法融資,由于涉及項目金額大,社會資本不愿墊資建設。如我們正在處理的重慶市某環境綜合治理項目,至今項目中標已六年了,土地規劃還沒有搞定。
原因三、投標沒有看清實際獲利
部分項目在投標時,政府部門的實施方案把項目包裝得得很好,社會資本缺乏一雙慧眼,沒能透過層層濃妝看清項目的真實面容,中標之后,才發現方案與現實相差甚遠,西施變成了東施。如使用者付費遠低于實際,如果繼續干下去,鐵定巨虧。
原因四、政府地方財務不足
難以滿足銀行融資條件,導致社會資本方退出,如我們正在處理的貴州某水環境治理項目。
原因五、部分項目政府前期規劃不足
導致實際執行與原合同約定變化較大,出現嚴重的合規問題,項目難以實施。如中部某省項目,實際建設項目與招標項目差距過大。
原因六、大部分項目都涉及到征地拆遷
由于政府方等各方面的原因,導致無法完成征地拆遷,導致項目難以實施,或者征地拆遷成本過高,社會資本不愿承擔,而政府方也無力承受征拆成本。
原因七、地方財政部門為規避隱性債務問題
出臺相應的地方性政策,要求其省內PPP項目改變招標時的條件,而社會資本與政府方無法就條件改變達成一致意見,導致社會資本退出,如云南省這兩年正在進行的項目整改,導致一些項目終止。
原因八、地方政府單方面改變
地方政府獲得了相應的資金,單方面改變基礎設施建設模式,不再采用PPP模式,如陜西省某基礎設施項目。
原因九、社會資本融資失敗
因為社會資本方的原因,融資不能,導致項目無法實施,政府方要求社會資本退出。
原因十、財政壓力過大,故意制造障礙
有些項目已建設完成,但地方政府面臨巨大的財政支付壓力,故意制造障礙,致使項目無法進入運營期,而社會資本在此時既面臨運營維護的壓力,又面臨收不到政府付費的無奈,一心想著退出,如貴州某教育類項目。
以上是我們根據所遇到的項目總結出來的十大原因,后面我們將接著聊社會資本退出面臨的困境、應對之策等話題。
張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