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才購買到。
今夜天使降臨:自閉癥兒子開口說話,佳佳激動壞了,兒子有進步了
廣告界女強人田甜這時風頭正盛,丈夫齊晉東(田征 飾)則職場不盡人意,原本過幾年再要孩子的田甜意外懷孕,思前想后她還是生下了孩子,當上父親的齊晉東逐漸成熟起來。三人中屬佳佳生活愜意,她嫁給了有錢的老公孔嘉誠(李晨 飾),過著富足的生活,但天不遂人愿,她的兒子悅悅被診斷為自閉癥......
好的,我來回答!
2018年的時候,我攬了一個扶貧工程項目,在附近找了些工人。其中,有一個四十來歲的遠房親戚風。
有天早上剛上班,我倒運一些管料,由于管料比較長,伸出車前不少,在上公路時,伸出去的部分刮到了一輛正常行駛的電轎。
電轎司機是個中年女子,風姿綽約。下車后,她并沒有惱怒,而是笑盈盈地開了口:“哈,不是外人,這就好說了。”
我沒明白她話中的意思,因為我跟她并不認識,按道理說,我是事故的主要責任者,”套近乎”的話也應該是我來說呀!
由于不遠處的工地等著用料,我沒有細琢磨,便對她說:“你跟著我的車往前走幾十米,讓他們先把東西缷了,咱再說咋處理,好嗎?”
到了工地,在工人卸管材的時候,我與她便開始談起了賠償問題。由于她要價過高,我提出建議:“要不,你著急上班,先把我這里的兩輪電車騎走,回頭我把你的車修好后,給你打電話,可好?”
在一旁卸貨的風也附合了一句:“我看這倒是個辦法。”
誰知,那女司機白了一眼插話的風,死活不愿意,要么按她提的價格賠,要么讓我跟隨她去修車。我考慮了一下,不想耽誤干活,便如數付給了她現金。
該女子走后,幾位工友紛紛大笑,讓我莫名其妙。風湊到了我跟前,嘟囔了一句:“你咋就偏偏碰上她了呢?”
我好奇:“她?她是誰呀?”
風低下了頭接著干活,旁邊和他一個村的工人大聲叫喊道:“風的老婆唄!”
我大吃一驚!印象中,我和她曾經見過幾面,也有過語言交流。現在聽這人一說,突然聯想到她剛下車時說的“不是外人”,難道說,她在第一時間已經認出我來,只是怪我有眼無珠,才故意刁難不成?!
更蹊蹺的是,在我和她討價還價的時間段里,風來來回回在我們面前走了好幾趟,他們夫妻倆為什么不說一句話,甚至也不向我介紹一下對方?
幾天后的一個晚上,風獨自一人帶著酒菜到了我家。不善飲酒的我,已不能推辭,便坐下來陪他飲上幾盅。三個小時的時間,風一下子倒出了他肚子里幾十年的苦水。
以下便是風的敘述:
高三那一年,我瘋狂地迷戀上了同班的一個女生,并且能感覺出,她對我也有點兒意思。由于她家比較窮,我便經常給她買菜票、參考書啥的,有時甚至曠課出去為她買些營養品。可最后,我因學習分心而落榜,而那個女生卻考上了大學,從比再無來往。
畢業后我去當了兵,在部隊表現還不錯,記過一次功。但我不喜歡軍隊那種環境,三年后還是復員回了家。
經媒人介紹,剛復員不久便和現在的云結了婚。云是大專生,模樣出眾,下嫁給我這樣一個退伍軍人,親戚朋友都說我交了好運。
可是,結婚半年后,云竟然生下了一個兒子,轉眼間,我從被人羨慕變成了被街坊鄰居們嘲笑的對象。
從此,我不再和她住一個房間,對孩子也很少關心。二十多歲時,我有了那種沖動時,寧愿自己用手解決,也絕不睡到一墻之隔的那張床上。有些夜晚,我三番五次地折騰自己,直到腰酸腿軟。漸漸地,我也不想上班,就指望著老爸給我的幾間門面房出租過日子。
一O年前后的一天,我到批發街進貨,突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下意識地叫了一聲——果然,正是我的初戀女友。雖然氣質依舊,但能看出,她眉宇間盡是哀愁。
我倆坐在批發街后面的一個飯店里,邊吃邊聊。她已離婚好幾年了,原因是前夫出軌,兒子判給了男方。聊著聊著,她的眼睛已布滿了淚水。吃完飯,我倆便到車站附近的一個賓館開了房。
你不能夠體會到,在打開賓館的房門時,我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在我多年的夢里,她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女神,三年的同窗生活,我只是牽了她一回手。那一刻,就好比在云上飄著,或者在虛幻的夢境中,反正,那種美妙無法形容。
可萬萬想不到,當我倆擁抱在一起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成了一個廢人!那一刻,我真的想從賓館的窗戶跳下去。
我坐在床上,一邊用手狂煽自己的臉,一邊歇斯底里地嚎叫。
從那時起,我就患上了間歇性精神障礙癥。為了看病,父母把所有的積蓄都花光后,還借了不少的債。
從賓館回家后,我把所有的怨氣都撒在云的身上,恨不得立馬殺了她。但我只是嚎她、罵她,并沒有動手。然后,我冷靜了下來,懇求她跟我講清楚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結婚十年來,這是我第一次打聽關于孩子的事,因為之前,我特別害怕揭起這個傷疤。
可她至今都沒給我答案!
近些年來,鄰居們的風言風語,偶爾也會傳到我的耳朵里。孩子從小到大,全是我媽給照管,她常常出去一年不回。有一年,她說是到青島做銷售,朋友卻在廣東的某個城市遇見了她,而當時她的腰上多了一只男人的手。即使回到家里,我也常常在晚上能聽到她在手機里與各色男人的甜言蜜語,肉麻的讓我惡心——并且對我毫不回避。
你一定不解我們為什么不離婚,或者說她為啥不跟我離。前些年她提過幾次,但都被她媽以死相逼,阻止了她,或許她還有其他的想法。自打孩子上了初中,她也就不再提了。我嘛,也就無所謂啦——離不離都一個樣,說實話,我就是她跟前一個太監。
你可能不相信,我媽明知道她是那種人,卻待她象親閨女一樣,對待她的孩子也比待我親,凡事總是向著她說話。在街面上,我媽不允許任何人說她的不是,因為這,跟好幾個人都鬧翻了臉。云靠自己不知用什么本事掙的錢,把街邊的鋪子拆了后,又新建了一個大倉庫,租給了別人,租金一年比上班掙的多多了。這些錢都是她一個人的,誰也沒花過她一分。我真的理解不了,我媽心里是咋想的,眼里好像沒有我這個兒子。
這些年來,我和她爆發過最劇烈的一次沖突,是因為我爸的一句話。有天晚上,爸知道了我們倆的事,一個人喝了點酒,把我叫到跟前,拿手指著我的頭大聲吼道:“你還是不是個男人?哪個男人不跟自己的老婆在一個屋里睡覺?”
爸的語音剛落,我就跑回對面的家去,用腳踹開了她的房門。她的房間布置的很洋氣,還有股非常好聞的味道,這種味道是我平生第一次聞到,至今難忘。我把她撲倒在床上時,她倒沒有反抗,只是閉上了眼睛。盡管踹門時我感覺身體很沖動,聞到她房間里的那種味道時也很興奮,但我還是不行,完全是個廢人。
穿上衣服,我把腰帶抽了下來,多年積攢下來的怨氣都交給了我的腰帶。在抽打她的瞬間,我心里感到了無比的舒暢。
她的慘叫聲引來了我媽,媽照我屁股上打了幾巴掌,狠狠地把我推了出去。從此,我媽不許多進她的房間。這件事距現在已經十多年了,雖一墻之隔,這十來年我就再沒踏過她的房間……
你前幾天撞了她的車時,她本來認識你的,可后來見你沒認出她來,她就耍了個心眼,想問你多要些錢,才沒有點破。我當時也懶得理她,甚至都不愿多看一眼。
在外人眼里,我仍是孩子的爸,云的老公。但我和我的家人知道,我只是她的一個笑話。
風講完時,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只是輕輕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啜飲著啤酒。
非空感悟:我不善處理家庭矛盾,也從不用心琢磨夫妻如何相處。聽了風的故事,把他們夫妻倆的矛盾梳理了一遍,真的想不出解決的辦法。親愛的網友,您有什么好的主意嗎?
健康靠運動,體重靠營養。減肥從來都不用節食,而是要控制飲食的成分。
運動員需要確保攝入充足的熱量來抵消能量消耗,來達到最佳運動訓練(optimize)和運動表現(performance)以及控制體重的需求
簡單認識一下三大營養: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
1克蛋白質=4千卡,1克碳水化合物=4千卡,1克脂肪=9千卡
(一)碳水化合物:
為了保證日常生活以及訓練質量不下降等因素,碳水攝入熱量建議不得低于50%(每公斤體重不得低于3克)。
碳水化合物飲食構成主要是淀粉以及膳食纖維,多數從谷物以及蔬果中攝入,建議谷物為主,蔬果種類每天最少不少于3種。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開始被儲存為肌糖原和肝糖原需要大約4個小時時間;所以一般推薦練習或比賽前4-6個小時要進食
(二)脂肪:
為了促進健康,和非運動員先比,運動員需要的脂肪量類似或率高于非運動員。
一般推薦中等量的攝入:最高約30%每日熱量攝入。
脂肪的攝入建議:魚油、堅果、牛油果、亞麻籽等多不飽和脂肪酸,盡量少攝入飽和脂肪(動物脂肪),盡量不攝入反式脂肪(加工脂肪)
(三)蛋白質
一般的日常生活,最少需要達到0.8-1.0g/kg/天的蛋白質需求;老年人也許同樣可在更高的蛋白質攝入中獲益:例如1.0-1.2g/kg/天,來防止肌肉流失。
中等訓練強度的運動員,蛋白質需求最少:1-1.5g/kg /天(對于50-150kg的運動員,每天攝入50-225g)。
大訓練量,高強度訓練的運動員,最少攝入:1.5-2.0g/KG/天(對于50-150kg 的運動員,攝入75-300g/天)。
我這里粗略計算一下,一般減脂人士最低的飲食1500千卡,如果按照碳水化合物60%,蛋白質20%,脂肪20%來計算,你到底要吃多少東西。(熱量與營養成分截至“食物派”)
碳水化合物60%=900千卡=225克碳水化合物,如下圖,100克米飯也就是25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只要你不要隨便喝含糖的飲料,其實你發現你可以吃很多主食。
蛋白質20%=300千卡=75克,你需要最少75克蛋白質,這要吃好多東西阿!!一只雞蛋約50克左右,大概也就是6克蛋白質左右。
別聽生物老師的,一天可以吃很多個雞蛋,蛋黃里面的脂肪注意攝入就好。一般建議最多4-6個全蛋一天,蛋白不限,你根據你的蛋白需求攝入。
地球上70%的雞死于健身人士,最理想的蛋白質補充之一,除了蛋白粉就是雞胸肉了,你最少每天可能需要75克蛋白質那么需要至少300克雞胸肉。不過要做得好吃不容易,雞胸肉做不好吃像布渣,我還是乖乖喝我的蛋白粉去。
20%脂肪=300千卡=34克脂肪左右,這個太容易超標了,你要稍微控制一下,脂肪很容易吃過的。
這樣算下來每天減脂其實要吃很多東西,當然,一定要配合訓練,不然你吃下去的還是全變成脂肪(這里說夸張了,不過態度是認真的。)——減脂不挨餓,挨餓必反彈。學會粗略計算你的飲食,把熱量差控制在200千卡左右,其實非常容易。
這里推薦一個NASM美國運動醫學院的每日能量消耗的公式:
體重(磅)X10=靜息代謝Resting metabolic Rate
RMRX相應的活動因子(如下圖)=總能力消耗Total Energy Expenditure
計算出這個消耗TEE之后,來制定你的食譜,記住,熱量太低反而是減不了肥的,熱量差在200千卡左右/每天最理想。這樣你一周大概就能減去半磅的脂肪(1磅脂肪=3500千卡熱量),如果你體重比較大BMI大于24,那么你的熱量差也不要超過500千卡。
抗阻力訓練(擼鐵、自重都可以)+耐力訓練(一般建議騎行、跑步不是每個人適合)是最好的選擇。你可以一天抗阻力,一天耐力訓練,如果你時間不是很多,所有訓練憋一天完成的話,40分鐘抗阻力+20分鐘耐力是比較合理的建議。那些說30分鐘才燃脂的都是落后過時的知識,減脂跟整體熱量平衡有關,不做耐力訓練,只做抗阻力,控制飲食也可以減脂。
我三叔是一個跑長途運輸的貨車司機,有一年他去外地送貨,正好遇到了收貨方家里遭遇變故,他慷慨解囊,幫助了對方。這幾年,三叔的運輸生意一落千丈 ,正當三叔愁眉不展時,家里突然來了兩個陌生人……
三叔是一個有多年駕駛經驗的貨車司機,一直被人家雇著開車。
三叔家有兩個兒子,學習都很好,倆兒子相差三歲。聰明伶俐,非常有出息。
為了多掙點錢給兒子將來讀書和買房子用的,三叔吃住都在車上,經常全國各地跑,由于天長日久熬夜,長期疲勞,三叔的皮膚黝黑,彎腰駝背。
三叔知道,自己受雇于人,掙錢不多,想掙錢就得自己買車單干。
三叔和三嬸商量了一下,他們daikuan買了一輛大車,利用自己多年以來跑貨物運輸積攢下的客戶人脈資源,干起了長途貨運。
三叔買了自己的大車后,更是成了拼命三郎,他幾乎一天都不舍得歇,到處里尋找貨源。
沉甸甸的車貸壓在身上,三叔不能停下努力的腳步。每月的車貸不是小數目,三叔只能風雨無阻,天天出車,雖然非常勞累,但是他歇不起啊!
兩個兒子一個讀大學,一個讀高中,都花錢不少,平時三嬸在家也是種菜賣錢。
我們這里蔬菜大棚種植已經初具規模,好多農戶家都種菜園。
到了摘青菜的時候,大家自發成立了一個蔬菜市場,好多商戶開貨車來販賣青菜。
三叔聯系了外地的客戶張成業,他們商量好了,三叔在我們當地收黃瓜,運到張成業那邊賣,賺取差價。
三叔負責這邊的收貨和運輸,張承業負責在那邊賣貨,他們配合得非常默契。
我們這里一年四季都種植黃瓜,因此三叔和張成業合作了多年。
三叔為人憨厚老實,他每次收的黃瓜都是貨真價實,足斤足兩,從來不對張成業虛報價錢。
每天早晨四五點鐘,三叔就早早蹲在蔬菜市場,等著人家來賣黃瓜,他就汗流浹背地裝車。
到了張成業那邊,三叔不是卸下貨就走,他熱心腸,總是在那邊幫著張成業把黃瓜賣完,他才往回趕路。
多年以來,三叔和張成業就像親兄弟一般交往。
張成業只有一個兒子,正在讀大學,妻子身體不好,他也是靠力氣吃飯的人,以前在建筑工地打工,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他多虧和三叔常年合作賣黃瓜,補貼家用,日子才漸漸有了起色。
為了把黃瓜賣個好價錢,他們不舍得批量賣給菜販子。
黃瓜不同于別的蔬菜,氣溫不高的時候,放個三五天沒問題。
張成業和三叔總是守著黃瓜叫賣,由于他們的黃瓜又長又直,頂花帶刺,大家都愿意來買。
他們總得等到下午兩三點時才吃吃飯,他倆不舍得下個飯館,就買份涼拌菜,買塊餅,在路邊吃飯。
張成業總是非常照顧三叔,他知道三叔出門在外不容易,下午的時候他就讓妻子炒上幾個菜,盛情款待三叔。
賣完了黃瓜,三叔得往回走了,張成業就掏錢給三叔買上面包和火腿腸,再買上一大包水果,讓三叔在路上吃的,他說:“兄弟,窮家富路,在路上別不舍得吃喝,開車小心一點。”
有一年夏天,三叔又收了一大車黃瓜去了外地。
但是,那些日子一連下了好多天的大雨,街上行人很少,買菜的人沒有幾個,眼瞅著黃瓜都要爛了,三叔和張成業心急如焚,但是沒有任何辦法。
他們想賤價賣給菜販子,但是由于連日的暴雨,菜販子也不露頭了。
一大車黃瓜慢慢地爛掉了,他們倆欲哭無淚,一車瓜,再加上來回的路費,損失不小啊!
三叔愁得蹲在馬路牙子上只知道吧嗒吧嗒抽紙煙,張成業更是臉色焦黃,瘦弱的身體蜷縮在大車邊上。
倆人相互安慰著,盼著下一趟販賣黃瓜賣個好價錢,把這次的損失補回來。
雖然張成業家里也比較困難,但是,他主動承擔了大部分損失,他體貼地對三叔說:“兄弟,你比我還不容易,你開車來回那么累,我不能讓你掏錢賠本,收這車黃瓜的本錢算是我的。”
三叔非常感動,臨走時,他悄悄放下了2000塊錢,做人得講良心,他不能讓張成業一個人承擔損失。
雖然三叔每月的車貸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是他為人忠厚,他不能讓朋友吃虧。
不久,三叔又收了一大車黃瓜,但是,當他來到張成業家里時,他的家里閉門鎖戶,找不到人了。
三叔一打聽鄰居,原來 ,張成業生病住院了。
三叔趕緊去了醫院,張成業病怏怏地躺在病床上,他見了三叔眼圈就紅了,他說:“兄弟啊,我以后不能和你合作賣黃瓜了,我得了肝癌,也活不時間長了。”
三叔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張成業怎么突然就得了肝癌?他以前只是看上去臉色發黃,人比較瘦弱,但是也不至于得了這樣的重癥啊!
張成業的妻子哭哭啼啼,她泣不成聲地說:“兄弟,我家的日子怎么過下去?我身體不好,老張又得了癌癥!兒子還在上大學,我們怎么辦?”
“老張病倒了,家里沒有一分錢的收入了,連住院費都付不起了,我想出去打工,可是身體不好,再說老張也離不開人照顧。”
三叔陪著他們掉了一陣子眼淚。
三叔趕緊便宜點把這車黃瓜賣給了菜販子,他不能再零賣了,病床上的老張急用錢啊!
三叔拿著賣這車黃瓜的錢,來到了醫院里,悄悄替老張交上了住院費。
可是,這些錢對于高昂的治病的費用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
三叔的口袋里有一本存折,里面還有五萬塊錢,那是準備攢著添上給兒子買房子的錢。臨出門時,他剛剛存上錢,還沒來得及放下。
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了,回到了縣城上班,三叔和三嬸省吃儉用攢了這五萬塊錢,打算再借點錢,給兒子daikuan買房子。
三叔把存折摸了又摸,他拿不定主意是否把這些錢拿出來。
三叔在醫院里陪了幾天,他知道自己和老張見一面少一面了。
張成業拉著三叔的手,虛弱地說:“兄弟啊,我現在病倒了,親戚朋友只是買禮物過來看看我,但是沒有一個真心實意想幫助我的。他們害怕我張口借錢治病,他們怕我還不起啊!”
“兄弟,你是我的貴人,你把賣黃瓜的錢給我充上了住院費,都沒有和我說一聲,這輩子我是無法報答你的恩情了!”
“兄弟,這輩子我沒有和你相處夠,可是老天爺卻讓我攤上了這樣的病,咱們只是合伙做小買賣,但是你卻把我當成了親人,你對我這么好,我卻無法報答你,我心里不好受啊!”
說著說著,老張熱淚盈眶!
三叔看著張成業虛弱而又無助的樣子,他想起了每次在老張家里吃飯時,老張總是把肉菜推到三叔面前,他自己不舍得吃一口。
三叔在老張家里住下 時,臨睡前老張總是細心地給三叔打來洗腳水,讓三叔燙燙腳,放松一下。
老張對三叔就像對待一個爹娘的親兄弟一般,看著病床上的老張,三叔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終于,三叔下定決心, 他拿出來了存折,去銀行提出了那五萬塊錢,送給了老張,讓他先治病要緊。
老張看到厚厚的一沓錢時,他說什么也不要,他說:“兄弟,你趕緊收起來,我是病入膏肓的人了,不能再糟蹋錢!”
“你的心意我領了,可是錢我不能要,你家里倆兒子,大兒子得買房娶媳婦了,花錢的地方也很多,你不能為了我耽誤你家的事情。”
三叔又把錢塞到了老張的懷里,他實心實意地說:“這錢是給你治病的,你一定得收下,咱們是好兄弟,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你沒錢治病,躺在這里受罪啊!”
“我比你身體好,我還有力氣掙錢,你放心吧,我家的事情我能安排好的。人與人之間,比錢更重要的是真情,這些年你是怎么對待我的,我刻骨銘心,我不幫助你良心過不去!”
三叔身無分文地回來了,他這一趟外出, 不但沒有拿回來賣黃瓜掙的錢,而且還把存折上積攢的錢借給了張成業。
三叔如實地對三嬸說了他把賣黃光的錢給張成業交了住院費,三嬸也是善良的人,她說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誰都有個難處,能幫一把是一把。
由于張成業生病住院了,三叔就不能繼續販賣黃瓜。
他開始零零散散地干點拉貨的小活。
有一天,三嬸要買化肥,她找三叔要存折,她想取點錢,但是三叔支支吾吾拿不出來。
實在沒有辦法了,三叔只能如實相告,說存折上的錢借給張成業治病了!
三嬸一聽,當時就和三叔吵了起來:“你幫助朋友可以, 我完全理解,但是需要有個分寸。”
“兒子快三十歲了,還沒有買上房子,你不著急嗎?你把錢借出去了,他們什么時候能還給你?”
說著說著,三嬸氣得眼淚嘩嘩而下。
三嬸讓三叔打電話問問張成業的妻子,什么時候能還錢?
電話打通以后,那邊開口就大哭,張成業的妻子說:“兄弟啊,老張昨天剛剛走了,臨終前 他還念叨欠你的錢怎么辦?”
“你的大恩大德我們永世不忘,我身體稍微好一點時,我就出去打工,慢慢還你錢啊!”
三叔一聽張成業病故了,他的眼圈都紅了,他哽咽著說:“還錢的事不著急,你好好保重身體,身體是本錢,你是兒子的依靠,你們娘倆兒好好過日子,別太難過了!”
三嬸一看這陣勢,她也不好意思催著還錢了,人不能落井下石啊,張成業人都不在了,一切只能順其自然了。
但是,三嬸只要想起這事就奚落三叔。那畢竟是五萬塊錢啊,這些錢對于一個農村家庭來說,不是小數目。
大兒子需要買房子,小兒子還在讀大學,到處里都需要錢。三嬸想想就鬧心。
但是三叔就像沒事人一樣,就知道埋頭干活。如果三嬸抱怨了,他就甩出幾句話:“你不用嘟囔了,我把這五萬塊錢給張成業治病是應該的,他對我那么好,我不能袖手旁觀!”
兒子知道后,他非常支持父親的做法,他安慰三叔說:“爹,你不用愁著給我買房子,我自己掙錢買房子。你把錢借給朋友治病是對的,換作我也會這樣做。”
這幾年由于疫情,運輸行業的生意很艱難,好多大車主紛紛轉讓車輛。
開始三叔不舍得往外轉手大車,這輛大車寄托了三叔全部的希望。
但是,生意一天少起一天,大車經常閑在家里,可是所有的各項費用卻一天也少不了,車不能閑著,閑一天就是一天天的錢。
后來實在沒有辦法了,三叔只能把大車轉讓了,還清了所有的欠款,所剩無幾了。
沒有了大車,干了大半輩子運輸的三叔,就像鳥兒失去了翅膀,他經常呆呆地注視著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
我們的鎮上有幾家殺鴨廠,三叔只好去廠子里打工。
三叔在車間里拔鴨毛,他天天穿著白色的長靴 ,站在污水里干活。
三叔的腳都和手都被水泡得發脹褪皮了,但是他一聲不吭。
每天凌晨四點他準時去廠子干活,畢竟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一段時間下來,三叔的腰更彎了,人累得更瘦了。
那些日子廠子里沒有活兒,三叔又失去了經濟來源,他愁眉不展。
那天,三叔正在菜園里鋤草,突然鄰居過來找他,說他家里來了兩個外地人。
三叔邊往回走邊納悶,外地人?現在自己也不跑運輸了,以前的外地朋友都不聯系了,誰會來找他呢?
三叔走到巷子口時,他看到了兩個年輕人站在他家門口,他家里鎖著門,三嬸那天走娘家了。
當這兩個年輕人確認了三叔就是他們要找的人后,個子稍微矮一點戴眼鏡的小伙子說:“叔,我們可找到你了,我叫張明,我父親是張成業啊!”
三叔一聽這個小伙子是老友張成業的兒子,他激動得把扛在肩膀上的鋤頭一下子扔到了地上。
三叔趕緊把兩個小伙子讓到了家里。
他握著張明的手,激動得語無倫次地說:“孩子,你們是怎么找到我這里來的?你父親走了這么多年,我也沒有去探望你母親,你們還好嗎?”
張明的眼睛濕了,他說:“叔,我是專程來感謝你的。我母親告訴了我,當年你是怎么幫助我父親的。”
“你借給我父親的五萬塊錢,我們應該早就還你了。但是那幾年我剛剛大學畢業,事業沒有起色,手里沒有錢,也不好意思聯系你。”
“這次,我是來還錢的,叔 ,再次謝謝你,當年我父親身患重病,多虧了你幫助我們。你就是我們家里的恩人啊!”
張明拿出來了一摞錢,那是六萬塊錢,小伙子說那一萬是他的心意,是表達謝意的。
三叔把那一萬塊錢硬塞給了張明,他說:“孩子啊,我和你父親不是一天兩天的交情了,多年以來我們親如兄弟,只是他走得早,我天天想他啊!”
“人與人之間,交情比錢更重要。這一萬塊錢我不會要的,你留著孝敬你母親的吧,她不容易啊!”
張明詳細詢問了三叔當前的生活狀況,當他了解到三叔在家里閑著沒有收入時,他的眉頭皺了一下。
三叔熱情挽留張明和同伴在家里吃飯。
趁著三叔生火做飯的空檔,張明悄悄和同伴商量了一下,他要幫助三叔。
原來,張明大學畢業后,他就和同學一起開了一家物流公司,剛開始小打小鬧。
但是年輕人肯吃苦,他們又運用了新的經營理念,慢慢地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如今他已經事業有成。
來之前,張明就聽母親說過,三叔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還沒有結婚,小兒子馬上就大學畢業了,兩個兒子都面臨買房娶媳婦,三叔的負擔比較重。
當張明聽說三叔沒有活干時,他心里一動,他知道現在是他回報恩人的時候了。
張明熱情地邀請三叔去他的公司里上班,他說自己的父親沒了,公司里正好缺少個三叔這種父輩的人幫他照管一些事情。
三叔一聽連連擺手說:“孩子啊,我也沒有多少文化,我去了純粹是給你添亂,我可不能麻煩你。”
張明懇切地說:“叔,你怎么能這樣說呢?你去了,是在輔佐我啊,我父親沒了,我的身邊需要你這樣的長輩幫我照管一些事情。”
“公司里有專門的車隊,如果你去了,正好是發揮你的特長,你有多年的車輛管理和運輸經驗,你可以幫我管理車隊。”
三叔非常感激!
三叔把家里的一些事情處理了一下,就動身去了張明的公司。
三叔在公司里如魚得水,幫著張明把公司里的車隊管理得井井有條。
后來,三叔的小兒子也去了張明的物流公司,他在大學里學的正好是物流,人盡其才,很快,三叔的小兒子成了張明的得力助手。
張明給三叔和他的兒子都開出了豐厚的薪水,年底時他還會特意給爺倆包個大紅包。
對于當前的生活狀況 ,三叔心滿意足,大兒子已經買房結婚了,只要在公司里好好干,小兒子的房子也不愁,這一切多虧了張明的幫助。
下午,下了班后,三叔就下廚炒一桌子菜,張明招呼公司里的一幫年輕人,坐下歡聚一堂。
三叔忙前忙后,照顧他們吃飯,讓他們多吃菜。
張明說:“叔,看到你就仿佛看到了我父親,有你在真好,你就是我的親人。”
三叔聽了張明的話,他心潮起伏,他也想起了張成業,如果他還在多好啊!
三叔和張明,好人遇到了好人!
我想說的話:
三叔和張成業是生意伙伴,更是親如兄弟,在張成業病重時,三叔雖然貧困,但是他及時伸出了援助之手。
多年以后,張明又幫助了三叔。
銜環結草,恩恩相報!人性的光輝在閃耀,善良的人,總會有好運氣。
當你用善舉為別人擋風遮雨時,風雨過后, 你會收獲艷陽高照的美麗晴空。
懂得感恩,學會擔當,這是做人的格局和胸懷。
厚德載物,知恩圖報,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傳承下去的美好品質。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