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們在學生時代總有那么幾個學習拔尖的女生,被稱為學霸,那時候的她們高高在上,讓平庸的自己不敢仰望,如今時隔多年,她們都去了哪里呢?曾經那么優秀的她們,是否已經功成名就成為人生贏家呢?
我們班上也有兩個女學霸,真的是從小學霸到高中,后來她們都考上了北京的一類大學,再后來的消息我是通過同學會得知的,一個已經考上了博士,畢業便可以留校,另一個考上了公務員,在京城某街道辦工作,過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她們并沒有和我們想像的那樣進入科研領域,日以繼夜的搞研究,搞開發,她們大多數僅僅是選擇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停留了下來,畢竟作為女性還要承擔起生育養育的家庭責任,而且精力和體力決定了她們很難再往前進一步發展。
當然學霸并不能同將來的命運劃上等號,但是她們所付出的努力卻能讓她們達到我們所難以達到的高度,至少為自己的將來打下良好的基礎。試想一下,我們那么多大學畢業便失業的女生,到處參加人才交流會去應聘,風里來雨里去,是多么羨慕她們所擁有的穩定而高薪的工作。所以我們悔恨當初為什么不好好學習,現在要為生活四處奔波,然后,這些學霸便成為我們教育子女的楷模。
這次要打很多人的臉了,而且很多人前后不一,當初第一時間去譴責家長和孩子,現在劇情反轉很多人又忽略了之前自己說的話,變臉的樣子就像小丑一樣難看,沒有弄清楚前不要亂站邊,自認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批判人家,現在好了劇情反轉,打臉疼不疼啊!
很多時候自認為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批判別人,自認為自己說的有道理,但是在沒有弄清楚情況之前不要把話說死,這樣給自己留一點挽回的后路,自己去批判小孩和家屬,是對人家的一種傷害,而很多人沒有弄清楚之前說的那些話,其實就是一種助紂為虐,是一種傷害是網絡傷害,并不是什么正義。
現在這次打臉肯定讓一些人臉疼,為什么那么急著跳出來把話說死指責別人呢,其實無非就是第一時間蹭熱度,說那些批評的話,其實在前幾天的確是一種主流,好在還有不少人明白,那種單方面的不完整的視頻根本有不小的嫌疑,經常這樣誤導很多人,而網上從來不缺少那些說話不考慮原因的人。
當然現在肯定有人覺得自己話說早了,有些人會再一次出來改變立場為小男孩說話,從指責到理解的一個華麗的轉身,但是這些人并不知道他們之前的話對這家人的傷害有多大,所以也再一次證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網絡上面其實存在太多的那些喜歡變臉的人。
之所以這次事情鬧得那么大,主要原因其實就是因為對方是四名外國人,而小孩的家屬的話雖然看起來是起因,但是其實根本就是次要的,如果說被追打的是國內的小孩,就算家長說那些話也不會引起太大的網絡討論,說來說去就是有人想為這幾個老外打抱不平,至少內心是這樣想的,嘴巴承不承認就不好說了。
現在事情反轉了,四名外國小孩在我們的地盤上欺負小男孩,推搡還用球砸,還不允許小孩玩,是可忍孰不可忍,在自己的地盤上面被外來戶欺負,如果不敢反抗那才真的像那些指責的人一樣是懦夫了,對小男孩一家傷害最大的是網絡的指責,而這些指責者有相當一部分其實就是缺鈣想討好老外的,我這樣說肯定會得罪不少媒體人,當然四個老外的家長真是厲害,真的會搞事,掐去前面的起因片段,誤導了很多人,說明這樣的人很會利用人心,特別是會利用國人的內心。
流傳的一張圖很形象的描述了幾所航空航天大學專業的區別。北航的航空航天專業主要是為了將飛行器送上天,主要研究各類飛機。北理工主要為了研究如何將飛行器打下來,也就是空地導彈。哈工大是將飛行器送出地球,主要是外太空的航天器。西工大則是送的上去和大的下來,重點為大型飛行器。值得一提的是,北理、北航、哈工大和西工大都屬于“國防七子”,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高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其航天和航空專業均為強勢專業,其中航空航天工程學科在2018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世界第一。北航為“雙一流高校A類”、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北航在教育部第三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中,共有18個學科參評,其中有6個學科排在全國前5位,有13個學科排在全國前10位,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兩個學科位居全國第1。目前北航校長為徐惠彬院士。
北京理工大學長項在兵器和航天,同樣為“雙一流高校A類”、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在最新的學科評估中,北理工的工程、材料科學、化學、物理、數學、計算機科學、社會科學先后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科進入前1‰。其中兵器科學與技術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A+。
哈爾濱工業大學通常兼顧航天、航空。在學科評估中,哈工大共有17個學科位列A類,其中環境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3個學科位列A+檔(前2%);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5個學科位列A檔(2%~5%)。
西北工業大學優勢在航空、航天、航海、兵器。在學科評估中,3個學科進入A類: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為A+檔、材料科學與工程為A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A-檔。
由10000增加到15000元
我表弟在河南商丘上師范學院,一個月1800塊錢,舅舅覺得他亂花錢,決定給他減到1200塊錢,表弟委屈大哭,舅舅決定親身去一趟。
表弟是2021年考上的商丘師范學院,剛開始舅舅給的生活費是每月1000塊錢,沒過一個月表弟就往家里打電話要錢,說1000塊錢不夠花,舅舅就把生活費提高到每個月1500元,后來表弟還說不夠,又把錢提高到1800元。
舅舅和他的朋友抱怨,說孩子上學太費錢,他的那個朋友說她女兒上大學的時候一個月才花800塊錢,最多一個月也才1200塊錢。
舅舅認為表弟一定是在學校亂花錢了,就打電話讓表弟省著點,又把生活費降低到1200塊錢,沒到一個月表弟就打電話回來哭窮。
舅舅家在徐州,徐州和商丘離得很近,他就趁周末坐高鐵跑到商丘師范學院一探究竟。
表弟為了證明自己沒有亂花錢,就帶舅舅在校園里過了兩天,吃飯都在學校,沒想到2天沒過完,舅舅就跟表弟道歉,還把每個月生活費提高到了2000塊錢。
一日三餐一日三餐是生活費中的大頭,在生活費中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的。
一頓早餐7塊錢,中午和晚上各11塊錢,這其實算上吃的一般,偶爾吃個大葷,就要多花4-5塊錢,一天飯錢平均就是32塊錢,一個月就是960塊錢,幾乎是1000塊錢了。
當然,現在的孩子還是講究營養的,不一定每天吃吧,時不時吃點水果,牛奶啥的,一個月花200塊錢絕對不多。
這樣,一個月光吃飯就要花費近1200塊錢。
學生用電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學生的電比生活用的電要貴得多,他們寢室的4個孩子,一個月電要花近200塊錢,一個孩子就是50塊錢。
手機,網費現在的學生手機是少不掉的,表弟辦的包月套餐,一個月60塊錢。
再說網費,表弟是個其他人共用的寬帶,一個月網費是120塊錢,平均每個學生是30塊錢。
這樣手機和網費每個月就是90塊錢,就算100吧。
購買日常生活所需用品這里面包括牙刷,牙膏,香皂,洗發水,衛生紙等等。
有些東西可能不是每個月都要買,但是平均起來一個月五六十塊錢還是會花到的。
最讓人想不通的是,他們學校里洗澡竟然還要錢,可能是那種公共的大浴池吧,洗一次澡就要花3-5塊錢,一個月30-50塊錢還是有的。
這樣,生活消費方面大概需要100塊錢。
學習用品買筆,草稿紙什么的,有時候要打印一些學習資料,或者復印一些資料啥的,這些其實還好,花的不多,平均一個月50塊錢頂天了。
但是表弟是學電子信息的,他們學校沒有那么好的條件,有時候做實驗需要的芯片,元器件甚至一些小的測量工具都需要學生自掏腰包購買。
這個花費就多了,每個月差不多100多塊錢,有時候更多一些。
交通費平時出行和逢年過節來回來的高鐵費,每個月平均100塊錢算少的了。
上面的這些花費,基本上就是固定支出,沒辦法再少了,加起來也有差不多1800塊錢了。
甚至想要大學生活過得豐富多彩一些,可能還要多一些花費,比如和同學到外面的館子里偶爾奢侈一頓,再比如交個女朋友,買件衣服啥的,一個月再加上200-300塊錢絕對算上少的。
舅舅家里生活也不富裕,每個月給表弟打2000塊錢生活費也不是很容易,他那個朋友的女兒上大學之所以生活費比較少。
一是因為,她女兒是幾年前上的大學,生活費和現在肯定不可同日而語?
二是因為,她女兒當時在外面找了份兼職每個月有1000多塊錢收入,但是表弟所在的商丘,就是一個三線小城,上學的地方周圍哪里有這么多兼職做呢。
所以回到題主所說的問題中來,“大學生一個月1500塊錢夠嗎?”答案是有點懸,就算是有些地方花費少,1500塊錢過得也很拮據,如果家里條件不是很差的話,就多給一些吧。
去學校除了學習外,有時候也該讓他有機會接觸一下其他的圈子,有時候圈子也是要花錢的,而且在學校里接觸某個圈子花費是最少的。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