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據《每日郵報》報道,2017年時,我國杭州一位31歲的工程師,娶了一位“妻子機器人”,妻子名叫瑩瑩,是這名男工程師公司設計制作的AI機器人。之所以選擇迎娶機器人做老婆,據新郎表示自己在幾年前失戀過一次,在讀書期間被暗戀對象所拒絕,而家里又催
據《每日郵報》報道,2017年時,我國杭州一位31歲的工程師,娶了一位“妻子機器人”,妻子名叫瑩瑩,是這名男工程師公司設計制作的AI機器人。
之所以選擇迎娶機器人做老婆,據新郎表示自己在幾年前失戀過一次,在讀書期間被暗戀對象所拒絕,而家里又催得比較著急,于是決定和自己公司設計的機器人瑩瑩結婚。
很多人會以為,“瑩瑩”只是個情趣型機器人,但實際上她是一款AI機器人,可以進行影像和圖文的識別,比如:將自家的親屬資料上傳到云端服務器上后,瑩瑩就可以知道這個人是誰,下次遇到這個親屬該如何稱呼。
瑩瑩還可以進行語音或者文字交流,想要聊天時,就可以將一臺電腦連在瑩瑩身上。
除此之外,佳佳還具有成人模式,音樂視頻播放,物體識別,搜索新聞、公交信息以及幫助訂機票等。瑩瑩的版本還可以更新迭代,通過技術的手段可以升級更多功能,比如:會走路,會移動,甚至會做家務等。
事實上,“妻子機器人”并非只有杭州這位工程師,還有許多智能機器人愛好者,出于各種目的設計妻子型機器人。
早在2008年時,加拿大就有一位工程師,因為工作繁忙,無瑕尋找真愛,于是根據自己的擇偶標準,動手制作了一款符合自己想象的完美女性:機器人“愛子”。
根據程序設定,愛子不但記下了男主人的一切愛好,還可以處理會計事物,簡單家務以及讀報,交流等功能。
這名工程師表示,愛子的臉龐和身體對觸摸有反應,能夠感受到疼痛,她甚至會反擊。并且,只要重新設計軟件,就能夠讓愛子充當性伴侶,不過自己還沒有準備好與愛子發展親密關系。
“妻子機器人”真的會實現嗎?
因為各種原因,一部分男性或因為早期戀愛受挫,或因為性格等問題,無法在現實生活中與女性發展出親密關系。而“妻子機器人”的出現,看似能夠完美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但實際上,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妻子機器人”都是個別機器人愛好者的產物,并未普及到大眾,那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很多國家都在研究智能化機器人,但并沒有主流科學家研究“妻子機器人”。經常被媒體誤認為是妻子機器人的エリカ(ERICA),實際上是一款研究性智能機器人,她是由日本機器人之父石黑浩教授以及團隊研發的一款智能機器人,但因為它過于美貌,過于逼真,而被一些媒體誤報道為“妻子機器人”,還表示除了生孩子什么都會做。
這款機器人目前還沒有量產,還處于研發階段,不過因為設計者是在全球機器人界都鼎鼎大名的石黑浩教授,因此她的知名度非常廣, 不僅與石黑浩一起登上時尚雜志,還擔任節目嘉賓,主持人,甚至還在電影中飾演自己。
可惜的是,ERICA并不像傳聞中說的那樣,是妻子機器人,她根本不具有行動能力,無法做飯,打掃衛生,反而一舉一動都需要人們的幫助。
而且她的價格也不是網絡上謠傳的10萬元,石黑浩表示:即便是最便宜的定制智能機器人,售價也在63萬元人民幣,只有少數實驗室才有能力購買。
除了ERICA之外,很多國家也在研究美女機器人,比如我國的“佳佳”,國外的“索菲亞”等,但這些機器人都是研究型機器人,研究的方向并不是替代人類女性成為“妻子”,而是探索智能機器人與人類的距離。
即便是迎娶機器人做妻子的工程師,也不得不承認的是,機器人和妻子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除了不能生孩子之外,還不能做家務,不能移動,也無法像妻子一樣能夠準確地提供情感價值,和社會價值。
總結
盡管很多人都想要一個百依百順的女友,但不得不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時并不總是那么的愉快,機器人做妻子看似能解決很多問題,但她帶來的問題更多,比如:無法融入自己的社交圈,無法陪伴自己外出等。
因此,與其寄希望于在虛擬世界中找到完美女友,不如嘗試在現實世界里愛上一個具體的人。
劉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