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農村經常會聽到:低保戶、貧困戶的農戶這一說法,那你們知道低保戶和貧困戶的區別?
1、家庭成員人均收入和實際生活水平低于當地農村低保標準的(不包括五保戶)。
2、在農村居民沒有土地,且沒有勞動能力,沒有穩定的生活來源的村民。
3、退伍歸來的軍人,因自身傷病或者其他原因,沒有經濟來源或者是生活水平低于正常標準的。
4、若是存在贍養老人、撫養兒童的人,其自身生活困難,也可以申請低保。
5、家庭成員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因為某種原因喪失勞動能力,沒有經濟來源。
6、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沒有勞動能力、沒有贍養人或者是撫養人的村民。
1、低保戶
低保戶是指因家庭成員存在重度殘疾或疾病喪失勞動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的家庭。
補助對象不同:
1)發生重大災難,失去生活保障的;
2)發生重大疾病,喪失勞動能力,導致因病致貧的;
3)身體殘疾,沒有勞動能力的;
4)多個子女在讀高中或全日制大專、本科等院校;
5)未成年的孤兒;
6)已扎二女戶困難家庭;
7)軍烈屬困難家庭,困難老黨員,困難老村干部。
申請機關:民政部門主管
救助方式:國家以定期發給低保金的方式進行救助
認定標準:低于我縣低保標準,可申請享受低保待遇,由民政部門管理。
2、貧困戶
貧困戶指生活困難家庭,沒有專門政策補助,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于865元的家庭。
補助對象不同:
1)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村)民。
2)領取失業救濟金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3)在職人員和下崗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基本生活費后以及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金后,其家庭收入仍低于保障標準的居民。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特殊優待的,其撫恤金、定補款不計入家庭收入。
申請機關:扶貧辦(局)主管
救助方式:由當地縣級以下地方政府實施多種幫扶措施幫助脫貧
認定標準:收入水平低于國家規定的貧困線以下的居民家庭,由扶貧開發部門管理。
低保戶是指因家庭成員存在重度殘疾或疾病喪失勞動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的家庭,一般由于地區差異比較大,分為以下2種:
1、農村低保
第一類地區每人每月農村低保最低標準分別為530元;第二類地區每人每月農村低保最低標準為500元;第三類地區每人每月農村低保最低標準為310元;第四類地區每人每月農村低保最低標準為230元。
2、城市居民低保
第一類地區每人每月城鎮低保最低標準分別為600元;第二類地區每人每月城鎮低保最低標準為500元;第三類地區每人每月城鎮低保最低標準為400元;第四類地區每人每月城鎮低保最低標準為370元。
以上就是關于低保戶的標準是什么,低保戶和貧困戶的區別,低保戶每個月多少錢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馬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