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首詩是部編版六年級下冊,書中古詩詞誦讀中的第四首古詩。
古詩詞誦讀這一部分,一共收入了十首古詩,這些古詩給出了注釋和插圖,目的是讓同學們根據注釋和插圖,試著理解古詩的含義,并試著背誦和默寫全詩。
下面學習《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這首詩。
首先跟著杜du老師去學習《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這首古詩,先看看作者資料吧!
(一)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文學成就: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合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代表作品有:《昌黎先生集》。
(二)古詩注釋。
呈:恭敬地送上。
水部張十八員外:是指唐代的詩人張籍,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位,曾經擔任水部員外郎一職。
天街:是京城的街道。
潤如酥:形容春雨滋潤細膩,酥指的是酥油。
處:時。
決勝:遠遠勝過。
遙看:遠遠的看。
皇都:指的是長安城(唐朝的京都)。
最是:正是。
(三)理解詩意。
京城的街道上,看這雨絲紛紛,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這正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時候啊,遠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暮春時節。
(四)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韓愈在公元823年早春時節所作,那時候的韓愈已經56歲了,在朝廷任吏部侍郎一職。是他寫給當時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一首詩。
當時的張籍公事比較繁忙,當韓愈約張籍游覽春天景色時,被張籍推遲。所以韓愈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寄贈給張籍。
(五)分析全詩。
本詩的前兩句寫了景色的獨特,酥是指酥油,那么早春下的小雨就像酥油一般細密而滋潤,滋潤著大地萬物。
那么詩人還描摹出了極難描繪的色彩。同學們認真觀察過早春時節的草地嗎?遠遠望去有一層綠色,可是當你走進觀察的時候,卻發現綠色零零星星,卻很少。
所以詩人寫出了非常經典的名句:草色遙看近卻無。遠遠的看有草色,離近看卻不見了,那么這樣的色彩就是淡素、似有似無,讓我們感到描寫特別的形象和生動。
同時也證明了詩人是一個用心觀察生活的人。
看全詩的后兩句,“更是一年春好處”中“最是”是正是的意思。“處”當“時”來講,就是說: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候。
那么早春的時節是一年中,作者認為最好的時候,遠遠的勝過長安城綠樹成蔭的暮春季節。
(六)中心思想。
本詩通過對早春景色的描寫,突出了作者對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早春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李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