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最近,國家發布了一份重磅文件:《關于進一步做好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
我們在反復閱讀后,整理出了對大家影響最大的5個變化,以及最新的異地就醫備案流程,下面一起來看看。
在了解新規之前,先來說說什么是異地就醫。其實就是交醫保和看病的地方不一樣,比方說,父母交的是老家醫保,卻在我們工作的地方看病,這種情況就算異地就醫。
根據醫保局發布的公告,2021年全國異地就醫超過1.07億次,治療總費用高達4648億元。
然而,由于各地的政策不一,異地就醫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報銷問題:
跨省看病又貴又難,醫療費報銷手續復雜、時間長效率低
辦了異地就醫備案后,萬一在老家生病,醫保可就用不了了
像高血壓、糖尿病、癌癥放化療等門診費用,一些醫院不能直接報銷
可喜的是,好消息來了!7月26日,國家發布了一則《通知》,將于明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統一的異地就醫結算政策。
這個政策,對咱們主要有五大利好:
1、外地看門診,更多地方醫保能直接報了
以前去外地看病,即便備案,有些地方也報不了普通門診、慢性病門診、或特殊門診的費用。
而這次的新規明確,以后會有越來越多的醫院,能報銷普通門診和5種慢特病門診費用。
5種慢特病門診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尿毒癥透析、器官移植術后抗排異治療。
一般老年人得糖尿病、高血壓的比較多,長期吃藥,一年也得幾千塊;另外像癌癥放化療等特殊門診,雖不用住院,每次治療大概也要幾千甚至幾萬塊。
新規落地之前,這些患者的醫療費,都只能自己承擔;等新規實施后,這些門診費醫保也能報,確實能減輕不少負擔。
2、備案后回老家看病,也能用醫保結算
之前有不少城市規定,辦理異地就醫備案后,只能在外地使用醫保;如果想回老家(交醫保的地方)用,就必須先撤銷備案,比如廣州、廊坊等地。
有些地方還不能隨時撤銷備案,比如要求一年后才能撤銷,這樣的話,萬一回老家時需要看病,醫保可能就報不了了。
現在,大家的難處被看到了,《通知》中明確規定:長期跨省居住的朋友,以后只要在備案有效期內,無論是在備案地、還是參保地看病,都能用醫保報銷了。
這下,大家可以安心給家里的老人辦異地就醫備案了,以后無論在哪里看病,都能用醫保報銷。
3、外地急診搶救,可不用備案
如果在外地遇到一些特殊情況,需要去看急診,比如旅游突發疾病、遭遇意外等,來不及備案也沒關系了。
明年開始,在外地發生急診搶救,不用提交備案,也可直接用醫保報銷。相比之前,手忙腳亂地辦理備案,或者回到參保地再提交材料報銷,真是省去了很大的麻煩。
4、出院前,還能補辦備案
以前對于長期在外地生活的人,大多地方都要求,必須在住院前辦好備案,否則醫療費就不能直接報銷。
新規中對這一點也做了調整,允許出院前補辦異地就醫備案。
這意味著,以后在外省看病,咱們可以“先住院、后備案”,只要在出院交費前補辦好備案手續,就不影響報銷。
5、長期跨省居住,一次備案長期有效
過往各地對異地就醫備案多久有效,并不統一。
比如有些城市要求,跨省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備案有效期只有1年、3年等。這就容易導致,部分患者忘記備案過期了,出院時才知道不能用醫保報銷。
還有地方規定,跨省臨時就醫,備案只是單次有效,如果下一次去看病,還得重新再辦一次備案手續,流程上確實挺麻煩。
不過,以后上面的情況都不太可能發生了。新規對異地就醫備案的有效期進行了統一,默認長期在外省居住的朋友,辦理異地就醫備案后長期有效。
臨時外出就醫人員備案有效期不少于6個月,且在有效期內不限制就醫次數,不用看一次病,辦一次備案。
以上就是本次異地就醫新規中的亮點信息,明年1月1日起實施,不過各地情況不一樣,具體落實可能會有先后之分。
看完前面的內容,相信不少朋友都注意到了,異地就醫能否直接用醫保報銷,備案是很關鍵的一步。
那根據最新的政策,要怎么辦理備案?能報多少錢?下面,我們就來逐個擊破。
1、異地就醫,三步輕松搞定!
在省外看病,想要直接刷卡報銷,流程并不復雜,總結起來主要就三步:①備案;②確定醫院;③持卡就醫。
步驟一:備案
辦理異地就醫備案的渠道有很多,這里主要分為兩種:
線上: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國家異地就醫備案小程序、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就能完成,比較方便。
線下:要帶上身份證、社保卡、跨省異地就醫備案登記表等資料,去參保地的社保局窗口辦理。
總的來說,線上線下都支持辦理,要是人不在參保地,建議首選線上;如果人在參保地,且操作手機不太順溜,咱們也可以直接去窗口申請。
下面,我們以“國家醫保服務平臺”為例,給大家看看具體的操作流程:
如果沒有備案,跨省異地就醫,醫保不能直接結算。還得要自己收好病例、發票等相關資料,等出院后再拿回參保地進行報銷,不僅流程麻煩一些,有些地方還會降低報銷比例。
步驟二:確定醫院
備案完成后,只有在開通了跨省異地直接結算服務的醫院看病,結算時才能直接用醫保卡報銷。
所以,我們在就醫前,還要確定自己打算去的醫院,能不能直接結算,以及能報銷哪些類型的費用,比如住院或門診。
想確認這點也很簡單,同樣是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就能查詢到。如下圖所示:
另外提醒下大家,有些地方要求,在外地看門診時,必須要在指定醫院看病買藥,才能直接刷醫保報銷。
要是不清楚你們當地的異地門診就醫政策,也可以打社保局電話(12333)了解。
步驟三:持卡就醫
前兩步完成后,咱們就可以帶上社保卡去醫院掛號看病了,醫保可直接報銷。如果社保卡沒帶在身上也沒關系,大部分醫院還支持刷醫保碼支付。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自己的醫保碼,其實渠道很多,最方便的就是搜索“我的醫保憑證”,接著點擊“刷醫保碼”就能看到了。
2、異地就醫,報銷金額這樣算
一些朋友好奇,異地就醫能報多少錢?具體是怎么算的?
其實,異地就醫的報銷涉及兩地的醫保政策,《通知》中也有明確:
給大家總結下:
能報哪些費用,以就地的醫保目錄為準:屬于目錄內的藥品、診療項目、使用服務設施等,才能納入報銷。
能報多少,以參保地的政策為準:包括報銷的起付線、報銷比例、最高限額等。
也就是說,費用能不能報,看就醫地;具體能報多少,看參保地。
舉個例子:
劉阿姨交的是武漢職工醫保,前幾年退休后就來到深圳幫忙帶小孩。最近在深圳某三甲醫院看病花了5萬多,如果她在住院前辦理了異地就醫備案,報銷情況如下:
按深圳政策,劃定報銷范圍:比如深圳醫保目錄內費用有3萬,這3萬就能納入報銷。
按武漢政策,計算報銷金額:武漢三甲醫院的起付線為800元,報銷比例88.8%。
最終可報銷:(3萬-起付線800元)*報銷比例88.8%=2.6萬,約占總費用的一半。
當然,各地醫保政策都不一樣,實際的報銷金額也有區別。想知道更多更詳細的信息,可以撥打社保局電話、或者關注當地官方公主號了解。
常見疑問解答
過往也有不少朋友向我們咨詢異地就醫的事情,這里選了兩個熱門問題進行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
1、省內不同城市看病,需要備案嗎?
看情況。
異地就醫分為“跨省異地”和“省內異地”兩種情況,前文所說的新政策針對的是跨省異地人群。對于省內異地就醫,是否需要備案,還得看當地政策是如何規定。
以前大多數城市都要求,即便是在省內不同城市看病,也要進行備案,才能直接用醫保報銷。
最近幾年,已經有越來越多地方出臺文件,明確取消省內異地就醫備案,比如河北、貴州、四川成都等地。
對省內異地就醫,各個地方的政策不同,想了解更具體的情況,建議撥打12333咨詢。
2、我買的百萬醫療險,異地就醫能報嗎?
百萬醫療險和醫保不一樣,通常不會限制就醫地區。
一般情況下,只要去的醫院符合規定,比如大多產品要求在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普通部就醫;治療費用在百萬醫療險的保障范圍內,基本就能報銷。
不過,如果你是以有醫保身份買的百萬醫療險,那在外地看病時,記得先用醫保報銷,再去申請百萬醫療險理賠,否則大部分百萬醫療險的報銷比例會從100%變為60%。
寫在最后
作為國家的基礎福利,醫保真是越來越人性化了。
不止異地就醫報銷,今年年底,醫保藥品目錄也會逐漸全國統一,這對于異地就醫的朋友也是一大利好,無論身處何地,能報藥品都一樣,更公平也更透明了。
可以預料到,未來肯定會有更多便民利民的醫保政策實行,我們的醫保待遇也會越來越好。
李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