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神,知識淵博或技能超群的人。詩神,有才情的詩人。前幾期我們介紹過李白被稱之為“詩仙”,李賀被稱之為“詩鬼”,這兩位的這兩個稱號對于看過那兩期作品的友友應該還有記憶。既然有了“仙”,有了“鬼”,那么是不是應該還要有個“神”,他是誰呢?
接下來,言歸正傳,根據上期投票結果,我們聊一聊詩神---蘇軾。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是豪放派的代表,給人一種無限可能和活力的感覺。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可以說這是對蘇軾坎坷一生的詮釋。蘇軾早年順利,從政后卻三起三落,一路艱辛,一路坎坷。在順境時他能夠治理西湖、出獵密州,逆境時他能夠“耕種東坡”“日啖荔枝”,如此經歷造就了他文學上的高峰,真正做到了進退自如,寵辱不驚。
蘇軾能被稱之為“詩神”不僅是因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學,留下了無數為人稱贊的詩詞,還是因為他是一位很厲害的文學批評家,給他人的作品以見解,促使他們也成長成一位成熟的詩人。
第一、詩神的出處
袁宏道這樣評價:“蘇公詩高古不如老杜,而超脫變怪過之,有天地來,一人而已。仆嘗謂六朝無詩,陶公有詩趣,謝公有詩料,余子碌碌,無足觀者。至李、杜而詩道始大。韓、柳、元、白、歐,詩之圣也;蘇,詩之神也。彼謂宋不如唐者,觀場之見耳,豈知真知詩何物哉”,也就是在袁宏道這里,蘇軾開始有了詩神的稱號。
袁宏道是明朝時期的人,袁宏道很欣賞蘇軾的詩,也第一次稱蘇軾為“詩神”。
第二、蘇軾是一位杰出的文學家,留下了無數為人稱贊的詩詞
1.詩須要有為而作。
他在《題柳子厚詩》中寫道:“詩須要有為而作……好奇務新,乃詩之病。”可見與以往的詩人不同。所謂“有為而作”,目的在于揭發當世政治的過失和社會中的種種不平,蘇軾的意圖十分明確,寫詩就要充分發揮詩歌的社會功能,有所勸誡,有補于世.不能一味地粉飾現實,阿諛奉承。
2.詩貴在傳神
蘇軾關于詩畫要傳神的見解,在《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其一》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邊鸞雀寫生,趙昌花傳神。
3.蘇軾的強大,體現在他的全能,以及對文學題材的改革,為宋代文學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而蘇軾的代表作,實在是太多了,光是被選進教科書中的作品,就足夠稱神了。
第三、“神”在他那獨特的文學見解
他在《答謝民師書》中寫道“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可見見解獨特,多去看看蘇軾的文學作品,體會他的獨特之處,有了這些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他才能被人稱為“詩神”。這是大家對于蘇軾的文學功底以及文學態度的一種最直接肯定。
高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