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藥用名生地、熟地,是玄參科植物。藥用其根莖,為常用中藥之一。以栽培為主,山西省晉南、晉東南地區(qū)產量較高。(一)選地整地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地栽培。前作以玉米、小麥為好,忌茄科、十字花科植物。前作收獲后在入冬前深翻30厘米左右,翌
藥用名生地、熟地,是玄參科植物。藥用其根莖,為常用中藥之一。以栽培為主,山西省晉南、晉東南地區(qū)產量較高。
(一)選地整地
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地栽培。前作以玉米、小麥為好,忌茄科、十字花科植物。前作收獲后在入冬前深翻30厘米左右,翌年春季解凍后,施足有機肥(每畝3000公斤左右),并加過磷酸鈣20公斤一25公斤,然后淺耕15厘米左右,整平耙細作畦。
(二)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的地黃生長不整齊,故生產上多用根狀莖來繁殖(山西省以晉南生產為主,主要品種有:郭貍貓、新鄭一號、北京一號、二號等品種。
1.根狀莖:頭年收獲地黃時,選肥壯無病蟲害的小地黃,于入冬前放在地窖內用砂土埋好備用。這種方法省工易操作,但出苗較差,適于晉中以北地區(qū)采用。春栽地黃于當年7月下旬或8月初挑選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植株,將根莖刨出來截成6厘米左右的小段,按株行距8厘米重新裁到另-塊肥沃地里(夏栽地黃生長期短,注意栽前底肥要充足),立冬前不挖起、不灌水,翌春裁植時挖出。經試驗,將連有蘆頭的根長5厘米一6厘米切下作種,也能起到苗全產量高的目的。
2.繁殖:清明前后,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30厘米、溝深15厘米開溝,以株距25厘米,將種栽平放溝內,然后覆土,稍壓實。氣溫在20--24°C時,10--15天即可出苗。此法適宜在晉南地區(qū)采用。春寒不利地黃正常出苗,長期低溫(8°C以下)會使地黃種栽腐爛。可用塑料薄膜做覆蓋處理。
(三)田間管理
1.排灌施肥,地黃對澆水要求嚴格,素有“三澆”、“三不澆”之說。三澆:施肥后必須澆,天旱時必須澆,暴雨過后,地溫升高必須澆。三不澆:地面不干不澆,天陰不澆,中午炎熱不澆。地黃不但怕旱更怕雨澇,下雨后,田里積水過多時要注意及時排水。地黃生長期需要肥料較多,所以生長期間需施兩次人糞尿。第一次施肥宜在苗高9厘米左右,第二次施肥宜在苗高15厘米--18厘米左右時進行。
2.中耕鋤草:地黃生長前期鋤草時一定要淺鋤、慢鋤、勿傷根莖與幼芽、幼葉。待地黃莖葉長大,覆蓋地面時,就不要用鋤鋤草,可用手拔。地黃生長期間要及時去掉分蘗芽,以保證根莖正常發(fā)育生長。
3.打頂去花:因藥用根莖,抽苔開花會消耗養(yǎng)分,因此出現花蕾時要及時打掉。
4.病蟲害防治:(1)斑枯病:防治方法是清除病葉,集中燒毀。雨季及時排水。發(fā)病初期噴1:1:15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7天一10天一次,連續(xù)2--3次。
(2)紅蜘蛛:發(fā)生時可用樂果,0.3度石硫合劑或20%三氯殺螨礬600倍液噴灑。地老虎、螻蛄等可用毒餌誘殺。地黃栽培管理不當時,病蟲害發(fā)生較多,尤其在七八、九月病蟲害更易發(fā)生。所以要加強田間管理,以預防為主。
(四)采收加工
春栽的地黃我省一般在10月中下旬收獲。采收時先將地上部分去掉,然后挖出根部,去掉泥土。畝產一般達500公斤一1000公斤干貨(晉南產量較高)。
1.烘干;烘之前上面先蓋席或麻袋等物并按大小分級供烘。1天一2天后邊烘邊翻,待烘到根莖無硬心,質地柔軟時取出堆悶,發(fā)汗后,再烘至全干。開始時要求溫度保持在65°C左右,兩天后宜保持在60°C左右,最后降至50°C左右。若火力過大,則易焙吹(即被焙成中空而焦化),火力過小則易焙流(即有糖漿狀物質流出)。
2.哂干:將其攤曬一段時間,再在室內堆悶幾天,然后再曬至質地柔軟、干燥為止。
李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