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全文1819字,閱讀約需2分鐘人社部發布全國各地區最低工資標準情況(截至2022年4月1日),13地最低工資標準超2000元:上海(2590元)深圳(2360元)北京(2320元)廣東(2300元)江蘇(2280元)浙江(2280元)天津(
全文1819字,閱讀約需2分鐘
人社部發布全國各地區最低工資標準情況
(截至2022年4月1日),
13地最低工資標準超2000元:
上海(2590元)
深圳(2360元)
北京(2320元)
廣東(2300元)
江蘇(2280元)
浙江(2280元)
天津(2180元)
山東(2100元)
四川(2100元)
重慶(2100元)
福建(2030元)
湖北(2010元)
河南(2000元)
多地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上海月最低工資2590元居首!
進入4月份以來,又有一波地區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
其中,四川調整后的月最低工資標準為第一檔每月2100元(每日97元);第二檔每月1970元(每日91元);第三檔每月1870元(每日86元)。
重慶月最低工資標準第一檔從1800元調整為2100元,第二檔從1700元調整為2000元。福建四個檔次月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030元、1960元、1810元、1660元。湖南月最低工資標準分三個檔,分別為1930元、1740元、1550元。
△圖片來源:人社部網站。
上海月最低工資2590元居首
根據《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標準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形式。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
從月最低工資標準來看,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達到2590元,為全國最高。
而且,上海的月最低工資標準“含金量”也更高,因為上海的月最低工資標準不含勞動者個人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由用人單位另行繳納。
北京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
從小時最低工資標準來看,北京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為25.3元,為全國最高。
除了北京之外,上海(23元)、天津(22.6元)、廣東(22.2元)、江蘇(22元)、浙江(22元)、山東(21元)、四川(22元)、重慶(21元)、福建(21元)、內蒙古(20.8元)、安徽(20元)等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在20元及以上。
最低工資標準上調
對上班族有什么影響?
根據《最低工資規定》,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在剔除下列各項以后,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延長工作時間工資;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等。
因此,最低工資標準上調,有助于增加職工收入,特別是對于低收入職工的工資水平有直接拉動作用。
加班費
隨著最低工資的提高,加班工資的最低計算基數、社保費的最低計算基數也要提高。加班工資的計算至少應該以最低工資為基數計算,平時、休息日、法定節假日的加班工資,至少是最低工資標準按照小時或者天數折算后的1.5倍、2倍、3倍。
失業保險金
失業保險待遇也和最低工資掛鉤。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為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70%至90%。每月領取金額依據“京人社發〔2021〕5號”文件《關于調整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的通告》。
試用期工資
根據原勞動部發布的《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7條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形成或建立勞動關系后,試用、熟練、見習期間,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工作,其所在單位應當支付其不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后,按最低工資標準領取的試用期工資也將提高。
到手工資
對于部分基層勞動者及銷售人員來說,如果最低工資標準沒有上調或上漲緩慢,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到手工資有可能也會原地不動或增長得特別慢,這也是最直接的影響。
帶薪休假
正常情況下,公司都會有一些帶薪假期,比如年假、病假、產假、工傷假等,如果你的基本工資是按照最低工資標準設定的話,那么你休帶薪假的時候就只能拿最低工資。
病假工資
根據原勞動部發布的《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9條規定: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如果最低工資標準上調,那么按最低工資標準計發的病假工資也會相應增加。
單位停工、停產,報酬將增加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12條規定: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于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素材來源:中國新聞網、人社部官網、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