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劍眉同學(健身培訓師,優秀科普作者)最近幾十年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尤其是工作和出行方式。以前我們父輩沒有手機,每天走路、騎車上下班,看紙質書,沒有豐富的夜生活,工作、睡眠規律,肌肉張弛、放松、休息搭配的很合理。但現在,
作者:劍眉同學(健身培訓師,優秀科普作者)
最近幾十年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尤其是工作和出行方式。
以前我們父輩沒有手機,每天走路、騎車上下班,看紙質書,沒有豐富的夜生活,工作、睡眠規律,肌肉張弛、放松、休息搭配的很合理。
但現在,除了家長和老師依舊會叮囑孩子如何看書、寫字外,成年人早已拋棄了伏案寫作的習慣,辦公室一族幾乎都是“頭前伸”輔以“弓著背”面對著電腦,再加上人們把一天中多余的時間留給了手機,頸部過度前伸的低頭族也隨處可見。
科技改變著我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改變著我們使用身體的方式,這也是“不良體態”人數會增加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不夸張的說,現代人在生活中多少都會有一些不良體態的時刻,當然伴隨著供需關系的市場原則,相應的矯正治療也逐漸興起。
一、不良體態是如何形成的?
脊柱側彎、O型腿、X型腿等等都算是不良體態,通俗來講:與大部分人形體的樣子有區別的,都可以說是“不良體態”。
如果用簡單的方式聊一個形體、體態的形成,那么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先天因素,一種是后天因素。
有些關節畸形屬于先天性的,有些則是后天因素,前者治療難度略大,可能需要多方問診才能對癥治療。
后天形成的“不良體態”在治療上則簡單的多,有些嚴重的情況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有些則需要醫生或者專業機構的形體康復師的介入矯正治療;問題單一且程度較輕的,跟著網上的教程做就可以改善并治療了,例如:圓肩、駝背。
二、怎么判斷我需不需要“體態矯正”?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考慮。
1、是否出現病痛,影響到生活?
如果你并沒有出現病痛,也沒有影響到你生活,那么我個人認為沒有任何必要去做“體態糾正”。而且有些人的體態“糾正”實際上很簡單,比如一個人面對電腦時駝背,這本身是個“不良體態”,但他本人只是沒有意識到而已,這時如果提醒他一句:“你把背直起來!”他立刻就可以回歸一個正常體態。
我們大部分人都屬于這種情況,這并非真正意義上對某個姿勢“定格”了,只是沒有意識到,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面鏡子和不斷的自我提示。
2、你需要糾正的是體態還是儀態?
有些人的“體態糾正”實際上是從美學上考慮,他們和上一種情況類似,這方面也會叫做“體態糾正”,但是他們服務的方向實際上是“儀態”。
上述這兩種情況都屬于程度不嚴重的,跟著網上一些糾正視頻做做簡單的動作就可以得到改善,請記住,程度不深且問題單一的,幾乎都可以用簡單動作解決。
三、運動能否改善不良體態?
相較于上述兩種情況,運動介入的矯正則更復雜一些。
首先,對運動教練的專業水平要求十分高
這里有個必須注意的問題,那就是如果你本身已經有不良體態了,那么最好是矯正以后再運動,當然一些水平高的教練也可以通過運動幫助你糾正,但在國內這樣的教練不占大多數。
因為形體糾正首先要十分詳細地了解并學習運動解剖學、運動力學、運動生物力學、肌肉功能解剖學,這些教程在專業院校都需要一兩個學期的系統學習才能掌握,而且面臨體態糾正時還需要大量的實踐實操。我并不是說教練都無法掌握,實際上在培訓一些教練的時候也會大篇幅的講到如何做一些形體、體態上的糾正,但都是十分簡單、普遍的案例,換句話說培訓出來的教練能力范圍是有限的。
如果一個教練給你進行一些體態方面的介入時,拋去他的話術營銷,你個人主觀上感覺不到有任何作用,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選擇更專業的人。
另外,進行體態糾正,往往不能兼顧疼痛緩解、形體美與肌肉功能。
體態矯正(糾正)這幾年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被吹捧的太過夸張,有些康復師把它當成了“萬能”來宣傳,利用少數個案無限放大矯正的成果。
實際上,體態矯正本身不是一門學科,嚴格來說它屬于物理治療技術的一種,它的初衷為治療疼痛,通過調整骨關節的相對位置,減少原來聚集在某一點的異常應力(軟組織的張力)。
當然現在體態糾正在網上更多是“形體美塑造”,很多人在自我矯正前也沒有疼痛的癥狀產生,但在一些特定情況處理時,往往“形體美”和疼痛以及肌肉功能都需要權衡。
舉個例子,很多辦公室人群都有右邊肩胛岡處酸痛。
面對這樣的情況往往康復師(治療師)直觀的感覺就是放松肩胛提肌,然而效果并不明顯甚至沒有改善。這是因為右邊的肩胛骨“下沉”導致肩胛提肌拉扯在一個(離心)緊張的位置,治療角度如果改為調整肩胛骨和胸痹的相對位置則有可能緩解甚至祛除病痛,一般來說經過這樣的調整,人的形體也會趨于對稱。
但“體態矯正”本身并不首先從美學出發,比如我們團隊中一些老師在為職業運動員做康復治療時就遇見過形體改善之后影響了競技水平,也就是說疼痛和形體美以及肌肉功能之間都有可能產生矛盾,有的時候運動介入也可能“好心辦壞事”,比如你不運動時沒有疼痛問題,但卻有姿勢上的“美學問題”,這說明你目前找到了正確的代償模式(喜歡運動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Zink代償模式),這時假如你執意糾正它,則有可能產生疼痛的風險。
所以,當面對“不良體態”的問題時,本質上你是在形體美、功能、疼痛三者時間做一個權衡的問題。
這就像寫字一樣,認真仔細的寫字會漂亮,但是效率不高,效率上去了也許字就不好看了,注意力過多的幾種在字和效率上的話,也許內容會空洞。
四、如果有體態問題,我該怎么做?
由于有的體態問題并不是生活習慣導致的,而可能是一些疾病引起,比如炎癥、骨關節慢性病或水腫等。那么如果你有體態、形體方面的問題,我個人建議問診流程如下。
首先:找一家靠譜的醫院,掛骨科,詳細做一下篩查,排除一些病癥的影響,因為運動或者形體康復中,大部分治療為物理治療,一個康復師是無法百分百排除病癥影響的,即便是后期需要糾正、康復治療,專業的康復師也需要參考一些影像學資料。
其次:醫生如果建議可以通過物理治療,那么再去找康復師,或者專業人士運動介入。
第三:如果程度不深的話,某某康復師認為可以運動介入或者物理治療,那么可以試著嘗試一下,治療一段時間以后,個人建議要去醫院做一下復查,排除話術引導,切實的看一下是否有改善。
最后:有時候我們不一定首先找到骨科醫生,也可以是康復師。
這樣的矯正流程也是可以的,因為正規的康復師會首先篩查這個體態問題是結構性的還是功能性的,(如果是結構性的,那么他應該推薦你先去尋求骨科醫生的幫助),同樣如果一個康復師還沒有做這樣的篩查就斷定他可以解決你的問題,那他是值得懷疑的。
五、網上一些糾正體態的產品值得買嗎?
很多人羞于矯正治療,或者覺得治療過程太麻煩,他們往往會選擇網購一些牽引、物理治療的支具、模具,用于自我矯正。
我個人是不建議這樣做的,除非你跟真正的專業人士面對面咨詢過,對方認為你的情況可以用這樣的支具矯正。
但往往這樣的情況是很少見的。
首先,因為支具的出現并不是作為物理治療的完全替代品,而是在特定情境下配合使用的輔助器具。
其次,人是立體的,很多體態問題是三個方面骨關節的偏移導致,而簡單的支具只能解決一個面的問題,比如綁腿解決不了女性功能性的、髖內旋的O型腿中膝超伸和髖內旋的問題,而且即便是用物理的方式從美學上“牽引”回來,但你如何評估這樣的改變對功能、關節穩定性是否有影響?
圖片來源:123RF圖庫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系reading@chunyu.me
王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