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不僅僅是深海版《無人深空》網易愛玩百萬稿費作者撰寫,內容代表愛玩觀點,轉載請注明出處。作為覆蓋了地球70%面積的存在,蔚藍無垠的海洋對于人類來說是美麗而又神秘的。擁有眾多不解之謎的海洋雖然令人神往,但在各種藝術形式中,很少有人將深海作為主要
不僅僅是深海版《無人深空》
網易愛玩百萬稿費作者撰寫,內容代表愛玩觀點,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為覆蓋了地球70%面積的存在,蔚藍無垠的海洋對于人類來說是美麗而又神秘的。擁有眾多不解之謎的海洋雖然令人神往,但在各種藝術形式中,很少有人將深海作為主要的舞臺,游戲界也是如此,對海洋環境進行詳細描寫的作品寥寥可數。
在2014年,制作組Unknown World自告奮勇挑戰這一鮮有人涉足的題材。不僅僅要試圖還原一個令人沉迷的海洋生態,還在此基礎上,乘上了當時盛行的“生存游戲”順風車,讓其成為一個不止可供觀賞,也擁有獨特游戲性的存在。而在經歷了和大多數生存游戲一樣冗長的“Early Access”潛伏后,《深海迷航》(Steam上譯為:美麗水世界)正式上市那刻有沒有達到它們設立之初的理想形態呢?
精致的美麗水世界
沒有選擇爛大街的后啟示錄題材并不是《深海迷航》能在一票生存游戲中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它的“精致性”。很多生存游戲的地圖都是半隨機或是完全交由程序生成,相比人工布置這樣要更為節約成本,也能增加生存游戲中的一大賣點——不確定性。缺點也很明顯,這樣隨機拼湊的組合通常毫無美感可言,就如之前頗受爭議的《無人深空》那樣,久而久之就讓人失去了探索的動力。
相比之下,《深海迷航》精致的場景設計能令玩家駐足停留:不斷噴出熱流的地熱裂縫,巨大的蘑菇森林,紫光縈繞的海蜇洞窟,甚至是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超自然場景”,這讓玩家的每一次的出行探索都能帶來足夠的驚喜感,產生心馳神往的感覺。而且《深海迷航》還是第一批支持VR設備的游戲,在這樣的模式下,想必更能體會到“美麗水世界”的震撼。
巨大的蘑菇林
《深海迷航》出彩的沉浸感很大一部分還來源于其音效設計。它很好的模擬了身著各種潛水裝置時的沉悶與水流在耳畔緩和流動的感覺。而在遨游探索的過程中,海藻群中魚群們傳來歡悅涌動的聲音,深不見底的坑洞中傳來不祥的低沉嘶吼..這些豐富的環境音效仿佛讓人真的置身于一個被海洋環抱的生態世界。
更令人驚喜的是,游戲制作組沒有讓音樂部分喧賓奪主,每當玩家發現一些自然奇觀與“特殊事件”時。游戲才會適時的響起一些氣勢宏偉,令人振奮的樂曲,這樣既保持了差異性的聽覺體驗,也不至于破壞探索時的沉浸感。
巨型生物遷移時的聲效表現十分震撼
來吧,征服恐懼
海洋包容著萬物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它的多樣性使得美麗與危險并存。在陽光透射過海平面,照亮了淺水區的珊瑚群與魚群時,它可能是“美麗水世界”。然而,在連光都被吞噬的深海區域,無邊的深邃、黑暗,與未知只會給玩家帶來一種感覺“恐懼”。幽閉與孤獨無助的感覺在游戲中表現的十分強烈,不過從側面來說,這種“深海恐懼”壓抑的氛圍也證明了制作組對環境設置的用心。
比起很多生存游戲中常見的嗜血喪尸和變異怪物而言,《深海迷航》的海洋生物從設定上而言威脅并沒有那么大,但帶來的恐懼威脅卻更為真實貼切。淺水域的海藻從中,潛行者正準備伺機而動,看似寧靜的紅杉細砂下,虎鯊緊盯獵物,窮追不舍;深海區域的幽靈利維坦更是如影隨形的死神,讓玩家片刻不得安寧。隨著夜幕降臨,可見度的變低更是讓危險與恐怖程度加劇。
即便是淺海區,深夜到來一樣很恐怖
深海中最大的威脅“死神利維坦”
深處的洞穴里有著危險的美麗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但《深海迷航》中,絕大多數情況下,戰斗都不是最優選。前期流程中,玩家只能攜帶一把勘探用匕首,設計用來敲打小型礦物,以及收割海底植物,想用來捕殺那些體型大的海洋生物基本上是天方夜譚(除非你是身經百戰的老油條)。
即便是在游戲后期,玩家擁有了代步工具和一些動能驅動裝置,那些頂尖的獵食者還是可以輕易地將你打得人仰馬翻。因此,潛行避戰成為了游戲推崇的玩法。
而制作組也考慮到了生物的多樣性,設計了多樣的玩法;暗處的魚群有趨光性,玩家就可以使用光棒調虎離山;潛行者喜歡磨礪他們尖銳的長牙,用廢棄的金屬板作以誘餌就可以讓他們轉身離去。而這些特性都需要通過掃描生物來獲得,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的龐大的資料庫不僅僅可以滿足海洋愛好者,也能一定程度上鼓勵玩家逐漸克服由于未知而帶來的恐懼。
通過掃描可以了解到生物特性,以及有什么可以為你所用
海底生存之旅
大多數生存游戲通過嚴苛的資源和險惡的環境帶給玩家挑戰,《深海迷航》也是如此,但它在難度上的平衡控制上是十分到位的,且提供多樣的選擇。其中既有極限模式這樣的永久死亡,帶來讓核心玩家摩拳擦掌的挑戰欲望,也給那些只是想看看海底風景的休閑玩家提供了完全不需要擔心生存資源與外來威脅的“創造模式”。當然,游戲的生存模式才是主菜。
如果只是為了“活下去”,《深海迷航》并不會給予玩家很大的生存壓力。游戲的四項生存指標為氧氣、水分、飽食以及生命值。作為玩家最初基地的生存艙旁邊就有著大量的資源,很多看上去就人畜無害的無脊椎動物能夠輕易捕捉到,并提供必須的能量。我們不用疲于奔命,僅靠周遭大自然的饋贈就能自給自足。
當然,劇情上為了獲救,玩家必須走出這片狹隘的區域。收集掃描殘余的金屬碎片與藍圖,來建造更高級的裝備,這個收集過程中,游戲也不像某某升空那樣強迫你進行無趣重復的機械化勞作。
墮入海洋大爆炸的飛船旁邊有很多資源
另一方面, 生存壓力也沒有干擾探索的樂趣。當玩家有了一定的裝備儲備后,那些更神秘的深海區域才會出現更多的不確定要素,比如水壓、輻射、高溫等等。此時玩家才需要利用在周遭探索所得到的知識和資源,制作裝備或是建立起一個自己的海底基地?;夭粌H是你的安身之處,更可以制作諸多強力的探索裝備,如果你對地圖利用率夠高,你甚至可以把基地裝飾成一個大型水族館,或是在其中種植糧食作物。
一開始只是簡陋的立足之處,后面可以發展成“五臟俱全”的行動基地
這部作品設計上的獨到之處在于,游戲始終保證玩家手中當下所獲得的道具能夠“物盡其用”,而不是“力不從心”。從簡單的水下推動器到動力十足的獨眼巨人號,在我們的步步成長下,逐漸挑戰高階區域并征服深海的感覺,會帶來十足的成就感。
許多藍圖和碎裂的裝備都需要通過掃描獲得
不過,《深海迷航》還是有一些自顧自的小毛病。游戲的引導部分并不友好,開頭動畫顯得有些突兀,掉下來之后的正式場景也僅有PDA上的寥寥幾行文字和語音,來提示你當務之急是盡可能求生,但卻沒有告訴你該干什么。
當然,對那些生存游戲已經輕車熟路的老手,以及步步看著《深海迷航》從4年之間逐漸成長起來的玩家而言,這并不是問題。不過稍微改進一下,讓一些一頭霧水的新玩家不至于被秒勸退總不是一件壞事。
此外,馬拉松式的迭代開發雖然有助于社區及時反饋開發者,對游戲內容進行不斷完善調整,但在原有框架上堆積內容也致使運行效率變的有些冗余。在游戲的中后期,隨著玩家在單一存檔中內容量的逐漸積累,幀數和穩定性也會出現一定的波動,如果制作組能進一步優化,定能使體驗更上一層樓。
解開謎團
開放世界的生存游戲里,故事往往不會被放在首位考慮的位置,制作者只會拋出一個籠統的大環境設定,而在這個大背景下的玩法規則更重要。但《深海迷航》似乎有一點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一系列精細設計的玩法都像是為了引導玩家去了解幕后的劇情。
各種救生艙中可以了解到不少故事
《深海迷航》的劇情本質是一個小型的科幻故事,玩家因為事故墜入一個廖無人煙的海洋星球,但看似波瀾不驚的海平面下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盡管一開始玩家只是為了收集生存資源而外出奔走,但在探索中的見聞會讓玩家不由自主的涌起好奇心——隨處可見的變異生物從何而來?廢棄研究設施里斷斷續續的筆記與文檔又是誰留下的?潛藏于深海的未知文明遺跡又有何意味?
這些東西都被安插在玩家變強所需的必經之路上,而且劇情推動方式也是循序漸進的,我們在制作更多設施道具的途中自然會解鎖更多信息,比如說從無線電基站收到各種求救信息,并且游戲也會很貼心的附上地標,不會讓玩家有無所適從,一頭霧水的感覺。主線和劇情精妙的引導與巧妙的設計,讓《深海迷航》的故事部分沒有變成一個廉價的附庸品。
總結
往往生存類游戲都喜歡用搶先體驗作為借口,一拖再拖,掩飾自身毛糙的素質,但經過了4年開發的《深海迷航》并走近走近這個怪圈。它營造了一個規模巨大,生態豐富的海洋環境,與此同時,它又具有迷人的多樣性。波光粼粼的淺水中魚群緩緩游蕩,漆黑幽閉的深海藏匿著掠食者的獠牙,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觀讓人流連忘返,暗流涌動下的深邃峽谷讓人畏懼萬分,極致的美麗背后即是未知的恐懼。而游戲中成熟的生存玩法,飽含沉浸感的畫面音效,神秘的科幻故事都可以成為你克服困難的基石,讓你不再止步不前,時刻保持著探索的動力。
盡管獨特的題材可能是一把雙刃劍,讓一些玩家從“生理上”不可置否的抗拒它,長期的迭代開發中間仍舊夾雜不友好的引導設置以及優化問題。但毫無疑問,差異化的題材與出色的整體品質都讓它能從良莠不齊的生存游戲里脫穎而出,面面俱到的設置也讓《深海迷航》像游戲中那蔚藍無垠的海洋一樣,有著包容萬物的特性。
評測薦讀:被微軟寄予厚望的《帝國時代:決定版》,能帶你重回往日時光嗎?
李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