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貓不缺作為一家曾以“斯達舒”“羚羊感冒膠囊”等藥品聞名全國20多年的老牌制藥企業,修正藥業今天的發展邏輯令人感到迷惑。它拋棄了技術含量更高的制藥主業,一方面在中藥保健品為主的“大健康”道路上狂奔,旗下相關事業部大舉全國招商、招聘銷售;
作者:貓不缺
作為一家曾以“斯達舒”“羚羊感冒膠囊”等藥品聞名全國20多年的老牌制藥企業,修正藥業今天的發展邏輯令人感到迷惑。它拋棄了技術含量更高的制藥主業,一方面在中藥保健品為主的“大健康”道路上狂奔,旗下相關事業部大舉全國招商、招聘銷售;另一方面,四處尋覓其他跨界增長機會。幾年前牽手茅臺和五糧液造酒并未激起水花,今年3月份又被傳出要收購茅臺鎮的醬酒企業,或將借此再圓“借殼上市”之夢。
后疫情時代,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普遍大幅度提高,創新藥、生物藥、創新型醫療器械備受關注。醫藥行業的諸多細分領域開始爆發式增長,但未來屬于科技創新者,屬于自身定位清晰者,而不屬于迷失自我的投機者。
曾負盛名,今天卻沒有叫得響的拳頭產品,“泯然眾人矣”。修正藥業,是時候自我“修正”了。
雙面修正
修正藥業創始人修淶貴,用前半生締造了傳奇。
學法律的修淶貴曾是交警系統的一名公務員。1995年,國企改革,允許私人承包藥企,已經嘗試過兩次創業的修淶貴抓住機會,貸款30萬承包了一家停工半年且負債400萬的小藥廠,這就是修正藥業的前身。靠過人的膽識和出奇制勝的營銷策略,他先后推出低價優質的天麻丸和肝病藥品“太和圣肝”膠囊,次年就實現扭虧為盈。2000年1月,修正藥業成為吉林首家通過國家GMP藥品認證的企業。十幾年間,修正藥業逐漸擁有了修正、通藥、斯達舒、唯達寧等品牌,成為家喻戶曉的大型民營藥企。2007年,修淶貴以55億身家成為吉林首富。此后,常常出現在胡潤百富榜、福布斯富豪榜等各大富豪榜單,人稱“吉林藥王”。今天的修正藥業,員工超過10萬人,集中成藥、化學制藥、生物制藥、藥品連鎖經營、中藥材標準栽培于一體,做藥之余實施多元化發展,涉足大健康、旅游、房地產,甚至還與茅臺、五糧液聯手造酒。還將商業版圖從國內擴大到全球,嘗試國際化發展。
修正藥業稱,“做藥就是做良心,做企業就是做人心,做市場就是做民心”,要生產“良心藥、放心藥、管用的藥”。修淶貴曾表示:“即使受了損失,也要保證市場急需防治非典的藥品不減料、不提價、不脫銷,不發國難財。”
2011年,修正藥業成立電子商務公司,作為國內較早嘗試互聯網+轉型做電商的藥企,積極在天貓、京東等各大平臺開設網店,同時打造專注于老年人健康的養老安享商城等,并在2014年O2O爆火的時期推出修正官網商城,做自己的B2B2C平臺。伴隨醫藥相關的利好政策,修正藥業數次上榜民企500強名單。2018年是修正藥業的高光之年,修正藥業以年營收637.63億元的規模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89位,位列中國民營企業醫藥制造業第二。
修正光輝形象的另一面,卻問題叢生。
2012年4月,包括修正藥業旗下產品斯達舒、羚羊感冒膠囊在內,一眾來自十多家藥企的藥品被查出非法添加工業明膠,“毒膠囊”風波使修正藥業的品牌形象瞬間跌入谷底。那些作為原料的工業明膠來自違規的小作坊,修正藥業供應鏈問題也隨之暴露出冰山一角。之后,修正藥業竟然成了藥品質量黑榜上的常客。2014年,大眾對毒膠囊的記憶尚未消散,修正藥業又被查出旗下另一款熱銷產品“肺寧顆粒”的原料藥材發霉變質,一并查出編造虛假檢驗報告的行為。修正藥業被吉林藥監局收回相關藥品的生產資格。
修正藥業的黑料還不止于此。2017年,修正藥業爆出行賄丑聞,修淶貴曾分別在2007年和2011年,分兩次向地方官員贈送價值25萬元的通化市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股股權。銷售人員挪用公款的事件也相繼曝出。2018年,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趨嚴,P2P公司頻繁爆雷,其中“火理財”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它的大股東浙江名天汽車,背后股東之一正是修正藥業。盡管修正藥業已在爆雷前火速切割,還是被媒體與投資者捕捉到了隱秘的聯系。
訴訟纏身也給修正藥業增加了一抹灰色,據“愛企查”記錄的相關裁判文書,修正藥業的法律訴訟記錄多達164條,涉及合同糾紛、侵權糾紛、不正當競爭糾紛、網絡傳播權糾紛等。此外還有90多條開庭公告、10條修正藥業相關企業為被告的立案信息等赫然羅列。
對比修正藥業一直以來“做良心藥、做放心藥”的自我標榜,以上種種,頗具諷刺意味。折射出的是修正藥業內部管理混亂的頑疾。有業內人士認為,負面太多也是修正藥業上市無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修正課題:修“心”與修“新”
修淶貴說,“在修正中成長,在成長中修正”。這么多年,修正藥業的確到了該修正的時候。
修淶貴喜歡儒家文化,自成立修正藥業之初便確定了“修元正本,造福蒼生”的企業宗旨,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修正藥業融合現代企業管理思維提出“仁、創、利、智、信”的現代東方企業文化,以及“修身、富家、強企、興中華”的新儒家人生理想。1999年,修淶貴創立“企業修正哲學”,而后從2002年開始,修淶貴親自倡導“企業修正型組織”的研究,迄今為止,出版了四本書來弘揚企業哲學——這是他的驕傲。
事實上,修正藥業的一系列負面消息,恰恰折射出企業文化與企業行為的割裂,修正藥業的文化,更多的是展示在修淶貴的著作中。
修正內部有句名言:“問題出在前三排,根子就在主席臺”。當企業掌舵人的思考出現了偏差,就會帶領企業駛向距離目標越來越遠的方向。
修正藥業需要“修心”,重新思考企業責任究竟是什么。也需要“修新”,找到幫助企業真正踏上發展快車道的路徑。
修正藥業官網上關于研發、創新、專利的信息,停留在2013年。官網信息顯示,企業每年投入10億研發費用。對于一家年銷售收入超過600億的藥企而言,10億顯然是杯水車薪。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斯達舒之后再無叫得響的新藥。這導致的結果就是缺乏核心競爭力,在當下這個科技含量日益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時代,修正藥業的弱點非常明顯。
修正藥業完成股份制改造后一直期望上市,多年來屢次傳出登陸A股、港股等消息,卻總是無疾而終,2019年嘗試借殼小型藥企吉藥控股進入A股市場,很快宣告失敗。
縱觀已上市藥企前十強,恒瑞醫藥是創新藥龍頭,復星醫藥是醫藥流通龍頭,科倫藥業是大輸液龍頭,健康元是生物藥龍頭……每家企業都有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鮮明主業和領軍行業的產品,反觀修正藥業,已經遠離科技研發多年。在上市渠道的選擇上,越來越多的藥企傾向于科創板,特別是具備科技創新優勢、以研發為驅動的生物制藥企業,例如今年上市的百濟神州、科濟藥業。“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更是給具備后發優勢的優質藥企以極大鼓勵。對于忙著繼續擴張大健康領域的修正藥業,恐怕短期內很難符合科創板上市規則。
多元化是轉型的唯一道路?如何擺脫魔咒?
修正藥業官網上用醒目大字顯示著“只有專注,才能專業”“只有專業,才有競爭力”,然而修正藥業走的,實際上是一條持續多元化之路。多元化是很多企業做大做強之后的必由之路,無可厚非,但多元化是雙刃劍,如果盲目跨界企業不熟悉不擅長的領域,多元化就會成為魔咒。
業績下滑或許是修正藥業頻繁跨界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到2015年期間,修正藥業增速明顯,年營收均超過500億元,穩居“中國制藥工業百強榜”前十強。2016年產值躍升至636億元,但增速開始下滑,2017年,修正藥業年營收約638億元,增速僅為0.31%。
修正藥業的盤子越做越大,在大健康產業鏈上的延伸越來越廣。早在2016年,修淶貴就公開表示,要將大眾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首要地位。迄今為止,修正藥業的產品體系已覆蓋保健品、中藥食材、藥食同源、旅游、日化藥妝、醫療器械等很多方面。
今年3月,有多家媒體報道修正藥業旗下的修正酒業意欲收購位于茅臺鎮的酒企,目的可能仍是借殼上市。其實傳統企業收購酒企并不鮮見,例如娃哈哈、天士力等。做酒是修正集團幾年前就在做的事。2019年,修正集團成立了修正酒業公司,線上商城的主打產品以人參酒、鹿鞭酒、瑪咖酒等養生酒為主,立志要做“中國保健酒第一品牌”,只是推出產品后經營慘淡。保健酒這個細分領域不乏王者,例如勁酒,占據了10億規模的市場份額,某種程度上已經大眾認知里中國保健酒的品類代名詞,椰島鹿龜酒也在業內占有一定地位,品牌傳播極為成功。而修正藥酒屬于墊底的那一類,年營收僅千萬左右。值得一提的是,修正酒業與茅臺和五糧液都有合作,分別推出了“修正國鼎”和“修正健醬”兩大品牌系列產品,但并無激起水花,在市場上難覓蹤影。
多元化是傳統企業轉型的唯一選擇嗎?同樣是多元化,做手機的小米跨界做家電,是基于智能家居的戰略而多元,用戶定位清晰,產品使用場景清晰,并未偏離主業。對于拳頭產品后續乏力、重銷售而輕研發的修正藥業而言,或許多元化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上策。
傳統制藥企業轉型并不容易。首先,民營藥企普遍缺乏互聯網人才與科技人才,天然的傳統企業基因,導致留住這類人才很難。同時,大體量、重資產的模式,使得傳統藥企難以快速轉身,更傾向于跟隨新經濟、新風口、新商業模式的潮流投機式的獲取短期利益。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修正藥業的涉足不同領域的觸角越來越多。
舞臺與觀眾都已經變化,修正藥業卻還在唱著過去的歌謠。修正藥業長期以來注重銷售與營銷而在產品研發上投入較少——“修正10萬員工,8萬從事銷售。”早期發展靠重金砸電視廣告、請明星代言,依賴龐大的線下銷售隊伍,只要占領消費者的視線就能占領市場先機。但互聯網時代重構了過去的市場邏輯,消費者的注意力早已被移動端的各類媒介所分散,可選的同類產品也極為豐富。當“拳頭”不再有力,當銷售優勢減弱,加上廣告語營銷費用分攤到成本中必然造成產品價格偏高。在這種情況下,最關鍵的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創新如果跟不上,企業就要落伍。2016年,醫藥行業改革,“兩票制”的全面實施大力打擊了藥品銷售設置層層代理、層層加價的亂象,一大批過度依賴銷售體系的藥企受到沖擊。
修正藥業曾定下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的目標,迄今為止尚未實現。一家藥企,如果其收入來源不是以主業為主,即便是賬面信息持續顯示良好,企業的戰略和核心競爭力也要被打上問號。事實似乎也驗證了這一點,盡管修正藥業的產品覆蓋眾多品類,但多以模仿為主,鮮見創新,且銷量較好的產品仍以藥品為主。
修正藥業今天的使命到底是什么?企業的種種做法顯然已經不是初心的映照。這是創始人修淶貴、繼承人修遠和修正藥業必須尋找的答案。
修正藥業還有十年愿景,計劃到2030年達成萬億銷售收入目標,成為世界百強制藥企業。修正藥業還有不到10年的時間。修淶貴將如何重振輝煌?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劉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