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俗話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而一件成功的實木家具背后又有著什么樣的故事呢?這還要從家具是如何生產出來說起。簡單來說,一件實木家具從無到有主要包括以下工序:開料—烘干—壓刨—雕刻—木工—打磨—噴漆打蠟在這每一步工序中都會不可
俗話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而一件成功的實木家具背后又有著什么樣的故事呢?
這還要從家具是如何生產出來說起。
簡單來說,一件實木家具從無到有主要包括以下工序:
開料—烘干—壓刨—雕刻—木工—打磨—噴漆打蠟
在這每一步工序中都會不可避免地產生余料。這些余料是來自何方,又去向何處?帶著這個問題筆者走訪了許多家家具企業,發現這些余料主要有:
樹皮
開料余料
天然缺陷
雕花余料
木屑木粉
工廠對于這些余料是怎么處理的呢?燒掉!賣掉!這是筆者得到最常見的回答
燒掉
大部分企業都有自己的干燥車間,將余料燃燒可以提供部分能量供給,這種方式因其簡單粗暴且直接有效而深受大部分企業的喜愛。
但不可否認的是,木材本身的潛在價值是遠大于其被燃燒提供的價值的,用這種方式處理是一種極大程度的浪費。
賣掉
這種方法似乎更簡單了,既可以一下子解決車間生產造成的廢料堆積,又可以改善工人的工作環境,同時賣掉的余料又可以直接轉化為資金的收人。
但其實通過這種方式轉賣的余料價格是非常低廉的,1噸余料的價格在800——1000元左右,與購入材料的價格相差甚遠。如大紅酸枝,購入時的價格為40多萬一噸。
設計再造
一些紅木家具企業會將邊角料做成手鏈等裝飾物或工藝品,這種設計再造的方式使得余料創造出遠大于其材質本身的價值。
但考慮到人工及設備這種方式還是難以大規模實現。其他的一些處理方式還有制作生產工具、作為家具填充物等。
家具企業對于木質余料利用的愿望強烈,但卻苦于沒有好的解決方法。在拜訪了一家板式家具企業之后,筆者忽然想到,為什么不用這些余料去做人造板呢?
制作人造板
市場上很少見到以家具余料為原料做人造板的企業,是不是說家具余料不能做人造板呢?筆者查閱了許多國內外的對廢棄木質材料生產刨花板的加工性能、物理性能及力學性能的研究,結果證明,用廢木料做人造板是完全可行的!并且國外在這方面已經有了相當成熟的工藝!
1、設備
德國邁耶(Maier)公司是世界上知名的人造板木片和刨花制備系統的專業設備供應商,早在90年代初他們便開發出了廢舊木料回收利用的標準配置系統。
國內也有許多相關的廠商,其生產的鼓式削片機可將家具余廢料粉碎并獲得形態良好的單板木片,三轉子錘刨機則可將單板木片打碎成工藝刨花,同時其不同形態的篩網可以控制刨花形態和大小以及表芯層刨花的比例。
2、優勢
在家具企業利用余料制造人造板存在許多天然的優勢,如,余料中不含雜物,可以在加工前就木材的種類材質進行分類,同時其含水率低,木質部分含量較高,是制作刨花板的很好的原料。
3、利潤
通過對生產相關設備的公司的了解,對于一個年產8萬m3的刨花板工廠,如果每年消耗木材量為10萬噸,假如使用40%的余廢料作為原料,為4萬噸,每噸至少能節約成本100元,那么其成本將至少節約400萬元!
企業利用余料制造人造板在節省成本的同時,還可以享受國家相關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
但是為什么很少能見到企業這么做呢?因為實木家具廠一般并沒有制作人造板的生產線,前期需要大量投入。一邊是簡單粗暴的處理,另一邊是需要投入且回報遙遙無期,大部分企業都選擇了前者。
未來
從長遠來看,制作人造板材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同時家具企業應該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建立起完善的的余料回收利用系統,針對不同的余料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這不僅僅可以為企業帶來直觀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提高企業與消費者的綠色環保意識。這對家具企業乃至整個行業來說都是意義深遠的。
其他處理手段
其實除了上述方式,對于家具余料其實還有相當多的處理手段。余料中含有的大量有機物固廢物不止可以輔助肥料制作還可直接制作為有機肥料,同時還可通過熱解利用的方式將其轉化為木炭使用。
同時木材余料還可以做生物質燃料,國家對于燃煤鍋爐已經有了相關的環保要求,多地已經開始執行。生物質顆粒燃料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不含硫磷,燃燒時不產生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因而不會污染環境,是傳統能源的理想替代燃料。
正確利用好家具余料,讓每一塊木頭都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是每個家具企業都應當思考的問題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