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來,中國經濟時報等一些媒體和專家都預測2022年養老金會迎來18連漲。很多人不明白養老金已經漲了17年了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讓我們從養老保險開始說起。養老金正常增長機制的建立。1991年,國家推動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從這個時候開始,像
近來,中國經濟時報等一些媒體和專家都預測2022年養老金會迎來18連漲。很多人不明白養老金已經漲了17年了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讓我們從養老保險開始說起。
養老金正常增長機制的建立。
1991年,國家推動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從這個時候開始,像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等職工,都可以通過參加養老保險享受退休待遇。過最初的養老保險制度,并不是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一般是以各個地市為統籌單位建立起來的。
實際上,建立養老保險制度,也是需要對退休老人的養老金待遇每年進行調整的。北京市從1992年開始,每年都會調整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到2021年已經29年。
實際上,從1992~1997年,國家陸續在各地建立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有關的養老金計算由于過去社會平均工資增長較快,基礎養老金都只領取20%的社會平均工資,人們不同繳費年限和不同繳費檔次之間產生的養老金待遇差別不大。但是由于養老保險是各地統籌各個地方的差距反而在不斷拉大。
直到2005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制定完善了養老金計發辦法,同時明確建立起全國統一的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由國務院統一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
2006年,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文件明確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第一次調整,是統一安排了2005到2007年三年時間的養老金調整,當時的調整時間還從7月1日開始執行。養老金調整的幅度一般是按照上年度在崗職工工資增長率的一定比例確定2005年為60%,2006年為100%,2007年為70%。每年的調整范圍都是上年度12月31日之前,已經辦理退休手續的人群。
從2008年開始,養老金調整的時間統一是從每年1月份開始,養老金調整的總體比例是上年度人均養老金水平的10%左右。一直到2015年養老金調整幅度都是10%。
2016年,由于機關事業單位已經啟動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國家調整養老金的通知將機關事業單位也納入了范圍。調整的總體幅度有所下降,達到了6.5%。2017年調整幅度為5.5%,2018年至2020年調整幅度為5%,2021年調整幅度為4.5%。
養老金是如何調整的?
現在的養老金待遇計算辦法,基本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但是在養老金調整的時候,綜合考慮的因素其實有很多。
有的老人認為退休以后已經不再繳納養老保險了,增加養老金的錢數應該人人相等。也有的老人堅持應該按工齡增加養老金,還有的老人認為按養老金的相同比例增加就好了。
國家在調整養老金的時候,是綜合考慮了社會各方面的想法。主要通過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種方式來進行。
定額調整,是人人增加相同的養老金錢數,體現養老金調整的公平性。
掛鉤調整,主要是跟繳費年限和養老金水平掛鉤,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性。能夠有效的鼓勵大家多繳費、長繳費,而不是繳費滿15年就等著退休領養老金。
傾斜調整,重點是對高齡老人和艱苦邊遠地區的退休人員額外提升一定的養老金調整水平。
近年來,有關調整方式已經基本固定,相信未來不會有太多變化。
養老金的具體調整,實際上還是有國家統一發布養老金調整通知,而各地制訂當地的養老金調整方案,各個地方確實差距不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實現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未來將統一有關的待遇調整政策,或許2022年會有什么大的變化。
總體來說,退休老人的養老金通過每年的調整,不僅保障了他們的養老生活水平,而且縮小了養老金水平差距,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王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