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有多少人陷入了‘消費升級’的陷阱?”來源|投資家(ID:touzijias)作者|劉曉月這屆年輕人,不僅沒有實現(xiàn)車厘子自由,連方便面自由,也難以完成了!回想當年,康師傅方便面的推出價格是1.98元/包,前些年也一直維持著3-5元的價格,但
“有多少人陷入了‘消費升級’的陷阱?”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劉曉月
這屆年輕人,不僅沒有實現(xiàn)車厘子自由,連方便面自由,也難以完成了!
回想當年,康師傅方便面的推出價格是1.98元/包,前些年也一直維持著3-5元的價格,但是現(xiàn)在你走到超市貨架邊,卻能發(fā)現(xiàn)有些面的價格,居然能漲了10倍!
一
一盒108元,這屆90后方便面都吃不起了
在高端及超高端速食賽道上,老牌方便面企業(yè)也不甘示弱,價格同樣不低。2018年底,
康師傅推出的高端產品Express速達面館,4盒裝香濃大塊牛肉方便面達到69.9元,6盒裝私房紅燒川辣牛肉面達到139.9元;
統(tǒng)一則推出湯達人升級版本“極味館”,6杯整箱價格59.9元;“滿漢大餐”系列價格則“更上一層樓”,2碗39.8元,“滿漢宴”骨湯叉燒面6碗179元。
新興網(wǎng)紅品牌出道就自帶高端氣息。在拉面說官方旗艦店里,一盒自選裝的價格是19.9元,三盒裝的價格在43.9元~57.9元之間,不同口味價格稍有不同;勁面堂一盒陜西油潑面是34.9元,兩盒裝川味牛肉刀削面的價格達50.8元,月銷量達5000+。
但這還不是最絕的,有些品牌甚至能把一桶泡面賣出一頓火鍋的價格。
比如日本品牌鳴龍芝麻醬擔擔面,京東上售價一般50-60元。
這個品牌是依托實體門店推出的方便面品牌,拿下米其林的一星,據(jù)說店長齋藤一將每天早上親自制面,最有名的就是耗費9小時的濃郁湯頭,從雞汁/牛骨/牡蠣萃取出的精華。
還有號稱“方便面界LV”的統(tǒng)一滿漢御品燒牛肉面,甚至賣到了108元。
這款泡面來自我國的寶島臺灣。“”的讀音是“PA”,四川方言、軟軟爛爛的意思,指燒得軟爛的牛肉。它的燒功法,據(jù)說是來自四川的古法料理,采用了9種復方香料調配熬制,一聽就很貴的樣子。
看到這些王者級的泡面價格,小編不得不感嘆,貧窮真的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二
方便面,本來就是給有錢人吃的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方便面是低端的代名詞,但其實,它本身是“消費升級”的產物!
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出生在日本。1958 年,坐過牢并經歷兩次破產的華裔日本人安藤百福已經 48 歲了,但他決心從頭開始,研制一種簡便、不需要烹飪的面。
經過 1 年的辛苦研究,他終于從太太油炸食品中得到靈感,發(fā)明了一種叫做“瞬間熱油干燥法”的新技術,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
在方便面發(fā)明后的十多年里,一袋方便面的價格是一碗現(xiàn)煮面的 6 倍,一般老百姓是買不起的。
而中國的第一包方便面誕生于1964年,北京食品總廠用手工操作,用鴨油生產油炸方便面,不過人民日報很不給面子地評論“有一股怪味”,很快就消失了。
后來又陸續(xù)出現(xiàn)了益民、冠生園、雙峰等品牌,不過這些面一般都只有面面餅+一包調料,這樣的方便面吧,泡出來之后清湯寡水的,倒也說不上難吃,但頂多是個充饑的工具。
真正讓方便面火遍全國的,是康師傅。它的創(chuàng)始人是臺灣商人魏應州,起初在大陸經營油脂業(yè)務,但沒想到3年過去不僅一分沒賺到,還賠了兩千多萬。
轉機出現(xiàn)在魏應行的一次出差途中,由于不習慣當時火車上的飯菜,他帶了兩桶臺灣生產的方便面,卻意外引起很多同車人的注意——啥泡面,怎么這么香?
魏應州靈光乍現(xiàn),這不是送上門來的賺錢機會?說干就干,他和自家?guī)讉€兄弟投資了八百萬美元,生產了好吃又便宜的方便面產品,并且取名為康師傅。
很快,康師傅的日產量就突破了2500萬包,銷售量也超過了60億包。僅四年時間就在香港上市,巔峰時期,公司市值超過1400億港元。
好吃又便宜的康師傅,也引爆了整個行業(yè)的風潮,泡面就此成為風靡大街小巷、男女老少通吃的國民級食品。
根據(jù)世界方便面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在2007年中國的方便面年銷量曾達到巔峰的498億包,而那一年,中國的人口數(shù)量為13億,平均下來每人一年要吃掉38包方便面。
不過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隨著我國的經濟發(fā)展,一方面,吃泡面的主流人群(農民工)、典型場景(綠皮火車),都漸漸走向了歷史舞臺的邊緣,“全民泡面”的時代就此謝幕。
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的收入不斷提升,對健康、品質有了更多追求,被視為“不健康”的方便面,被美味與性價比兼具的外賣、新型便利店打的是落花流水。
三
到底高端在哪里?
所以,為了不被時代所淘汰,現(xiàn)在的方便面品牌,也開始開足馬力、努力升級了!
在電影《喜歡你》中,方便面的“精致主義”刷新了大眾的認知——金城武扮演的霸道總裁,硬是把3元一桶的泡面吃出了米其林三星的味道。
在不加調味料的情況下,將面餅浸泡在熱水中,待其吸收足夠水分后,把水倒掉,并迅速加入調料包,快速攪拌,隨后再次加水至8分滿,待泡面進一步吸收粉料的味道方可食用。對煮泡面的時間掐算嚴格,甚至要用秒表計算。
但在現(xiàn)實中,泡面品牌們甚至玩的比電影中還要復雜。
最早的方便面,一塊面餅、一袋粉包,后來康師傅將其升級為了“醬包+調料包+脫水蔬菜”,而現(xiàn)在的方便面,配料之豐富簡直超過了樓下小餐館。
至于“米其林一星”的泡面,食材上就更高端了!
比如蔦品牌的醬油雞肉魚介泡面,號稱以雞骨和魚介為底的“芳醇醬油味湯頭”,除了筍、蔥花、叉燒這些食材之外,還特別添加了特色黑松露油!吃一口,都是土豪的味道!
尤其是品牌開始講求“真材實料”,我們終于能吃到和廣告圖上一樣的方便面。比如尋味獅推出的“那么大半只雞面”,在社交媒體上以極具視覺沖擊力的雞肉份量而刷屏。
當然與之對應的是,泡面工藝也越來越復雜,“方便面”,不再“方便”。
快遞小哥送達之后,你需要額外檢查冰袋,簽收時算作生鮮食品。收貨之后不能像過去一樣隨意擺放,而是得塞進冰箱,有的還需要是在冷凍層。冷鮮保質期更是需要隨時注意,“最佳賞味期”比起過去大大縮短。
吃面之時,不能泡,只能煮,還得面菜分離那種,鍋碗瓢盆齊上陣,工序之繁瑣堪比自己下廚做一頓飯。
與其說它們是“方便面”,還不說是“預制菜”。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營銷一定要加碼。不管實際產品到底值不值,必須讓你感覺上值了。
對于新銳網(wǎng)紅品牌而言,KOL、聯(lián)名、跨界是常規(guī)操作。讓年輕人覺得很潮、很酷、很個性。
比如拉面說,一手巨量資金砸向KOL,活躍在小紅書、公眾號、微博、B站等社交平臺;另一手通過聯(lián)名活動不斷破圈。與999感冒靈、米未小賣鋪、網(wǎng)易未央、英國國家美術博物館、B站旗下游戲《FGO》、五條人等均展開了合作,推出了一款又一款聯(lián)名拉面,一次又一次出圈。
但要想賣的更貴,就還得有特殊操作。比如在供求關系決定價格的市場鐵律下,“饑餓營銷”就成了高端品牌們慣用的玩法。
比如“滿漢御品”每次都是限期、限量、限定發(fā)售:通常在春節(jié)、端午、中秋三個時段,限量發(fā)售一定數(shù)量,只有指定店家能買到等等。
還有限量發(fā)售的鳴龍,之前蔡康永就因為朋友推薦想去買,本來沒怎么動心,但因為跑了三家都賣光,反而激發(fā)了斗志,最后竟然一口氣買了9碗、9碗、9碗……
還有“襯托對比”大法,用高價值的物品進行搭配,顯得方便面也很高端。
比如“滿漢御品”,海域與威士忌捆綁銷售的剩余產品。方便面搭配21年陳釀的威士忌,充分彰顯了它的王者風范!
四
近百元的高端貨,吃一口就想吐?
別看現(xiàn)在泡面動輒30元,甚至有的賣到50元、100元,這個價格可能只是起點。
世界方便面協(xié)會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盡管中國是全球方便面第一消費大國,但是日本、韓國的方便面均價分別約是中國的13倍、2.5倍。從全球來看,中國的泡面都算賣得便宜的。
方便面50元的價格真的貴嗎?
當代年輕人愿意花35元去買一杯奶茶、花66塊去買雪糕、花198元買小玩偶,這個價格也并不稀奇了!
但是,雖然方便面的花樣是越來越多了,但真的對得起它的高價嗎?
有美食博主對市面上30-100元等高價方便面進行了測評,大多數(shù)人的回應都是——性價比真的太低了。
比如網(wǎng)紅品牌拉面說,有消費者質疑“為什么要相信微博上的那些博主案利”,20多塊的價格連最普通的三四塊錢的基本款都不如。
有的消費者意味深長地說了句,“我煮完面后煎了個雞蛋,本以為是錦上添花,沒想到是雪中送炭。”寥寥數(shù)語盡是弦外之音,意味深長。
至于“米其林一星”的拉面,有博主測試了鳴龍品牌,打開一看傻眼了,這么貴的價格,就買到了三口的量?
不過這也可以解讀為——精致。米其林向來走的都不是大碗實在風格。
當博主懷著好奇的心情去嘗鮮,結果吃了一口就吐了——因為實在是咸到心慌。忍者再吃下去,發(fā)現(xiàn)面條真的不是一般的硬,而且肉末入口會變得很碎很散。
對了,還有我們上文提到的百元王者——統(tǒng)一滿漢御品燒牛肉面,據(jù)博主測評,包裝上來看的確是方便面中的頂流。
金光閃閃,頂蓋是龍,碗身是龍,側沿也是龍,感覺就是把龍袍拿來裝方便面,非常霸氣;此外還送你一雙筷子,算是有個紀念品。
至于泡面本身,材料里最值錢的應該就是里面貨真價實的牛肉,而且據(jù)說是澳洲進口的牛腱子肉,但畢竟是真空保存的,吃起來肉感很爛,有這錢干嘛不直接點一份餐館的醬牛肉呢?
而且讓很多博主接受不了的是,這段泡面的湯底里面加了相當分量的糖,喝起來是甜的。這大概與臺灣做任何東西都愛放糖的習慣有關。
總結下來就是,這些泡面雖然在口味、材料等方面有特殊之處,能夠刷新我們對方便面認知的,但永遠比不上貨真價實的現(xiàn)煮面。
假如你空虛寂寞冷時想吃面,又想吃點高端的,所以掏出了這個……
等等,花這么多錢,為何不點兩份超豪華的外賣??
歸根到底,無論是100元的泡面,還是70元的雪糕.......這些越來越貴、越來越花哨的消費品背后,其是一張巨大的“消費主義”大網(wǎng)。
這些品牌們,以“消費升級”為口號,以“年輕人就該犒賞自己”“你應該對自己好一點”為宣傳,通過種種華而不實的包裝,賣出所謂的“產品溢價”,最終指向的就是榨干消費者的錢包。
但越是華麗、越是空虛。一切商業(yè)都必須要回歸本源,當消費者好奇心散去,那些缺乏產品實質競爭力的消費品,必然會遭到無情的淘汰。
金熙林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