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還記的小時候,冬天家里會準備調酒,那可是個大陣仗,大鍋煮一天,一盆盆的熱水換出來,然后用個大的桶,小孩子輪流去換水洗澡。啊,酒香就這樣慢慢的出來了,冒著熱氣的熱水水是我兒時對釀造米酒的記憶,米酒的香味是濃厚的鄉情……但是現在自己釀造米酒的少
還記的小時候,冬天家里會準備調酒,那可是個大陣仗,大鍋煮一天,一盆盆的熱水換出來,然后用個大的桶,小孩子輪流去換水洗澡。啊,酒香就這樣慢慢的出來了,冒著熱氣的熱水水是我兒時對釀造米酒的記憶,米酒的香味是濃厚的鄉情……但是現在自己釀造米酒的少了,文中說的跟偏向于自己家做的甜酒,最開始的米酒,不知道有沒有小伙伴還記得?
在大別山一帶山區,經年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謠:“喝老米酒,吃土吊鍋,除了皇帝就數我”,生動地道出了金寨當地人們冬季的幸福生活情景。
金寨山區海拔較高,空氣濕度大,冬天這里的冷就格外追身,格外刺骨一些。山里的人為了防寒,家家戶戶都在廚房里另做了一個火籠。一到冬季,人們就在火籠里燒起火取暖。而生火的燃料主要是柴火和樹蔸子,樹兜子就是樹根。現在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換成了樓房,直接燒明火取暖的越來越少了,都換成了空調和火桶。
吊鍋自然是用來吃飯的,山里人不善制作許多花樣,喜歡各種菜蔬一鍋熬。飯前將臘肉煮好,將炸豆腐切好,一樣一樣都倒入吊鍋內,有時還在吊鍋中加入筍干、蘿卜干、蕨菜干、干豇豆、干魚塊、青菜之類,將吊鍋吊在火塘上的掛鉤上讓其熬煮。
吃飯時,大家圍坐在火塘四周,一人手里拿一雙筷子,邊烤火,邊吃飯,邊拉家常,其樂融融。
火籠和吊鍋是連在一起的,有火籠就有吊鍋,用吊鍋必要火籠。吊鍋這個民謠里的主角,說起來實際上就是帶耳的鐵鍋,只是將鐵鍋的兩耳加一鐵絆固定住,通過鐵絆能夠將鐵鍋懸掛在掛鉤上。掛鉤是有技巧的,它很好地利用了力學的原理,既能夠上下移動,又能夠固定不動。平時烤火順帶著燒開水,到吃飯時就將掛鍋掛上,這就是吊鍋。現在在天堂寨景區,這是一道很有名的菜品。平常家里面也會用酒精爐或者炭火爐煮鍋子,只是沒有像這樣吊起來了。
民謠里的另一個主角就是老米酒了。
在金寨,家里如有客人,主人家少不得要拿出老米酒來。老米酒是山里人自己用糯米釀制的。一般人家每年都要拿出幾十斤糯米來釀制老米酒的。酒釀好后,還要放在酒缸里封好窖藏一段時間,等糯米全部化成酒后才飲用。飲前需將老米酒溫熱。好的老米酒清亮透明,略帶菊黃色,手捻上去有很強的粘稠感,當地叫作“質子酒”,飲前只需溫熱而不需煮沸的。
據萬密齋醫書記載,老米酒有舒筋活絡,補肺健脾,除濕散寒,溫中養氣的功效,男女老少皆宜。經常喝老米酒有益無害。
老米酒釀制方法
食材: 酒餅丸、糯米。
做法:
1、糯米洗凈后,清水煮熟,煮熟后的糯米飯拌散冷卻到不燙手的溫度。
2、取酒曲磨碎,加入少量溫開水溶解,然后將酒曲水拌入糯米飯中。
3、拌好的糯米飯放入無水、無油、密封性好的容器里,稍稍按緊實,在糯米飯表面再撒上酒餅粉。
4、容器密封,放在溫暖的地方(一般是26度),冬天室溫達不到這個溫度的話,可以用被子捂著。
5、3-5天后,糯米飯發酵軟綿、出水并發出酒香味,嘗一下,是酸甜可口的味道,就做好了。
除了雞蛋煮甜酒、還有米酒煮湯圓等甜品吃法,糯米甜酒簡直渾身是寶。
糯米甜酒與雞蛋一起煮,可中益氣、補氣養顏,是中老年人、孕產婦和身體虛弱者的日常滋補佳品。
做法: 在鍋里加入適量的水,然后加入酒釀,待水滾之后打入雞蛋,待蛋蛋清凝固之后即可起鍋,加入白糖或紅糖以佐味。
一碗充滿酒香又溫暖甜蜜的酒釀圓子下肚,渾身暖洋洋,酒釀圓子中的湯圓一般分為芝麻和花生兩種餡料,夏天的時候冰鎮的酒釀圓子另有一番風味,冬天熱燙的酒釀圓子在給我們溫暖的時候也帶來了健脾養胃。
做法: 甜酒和水混合,一起入鍋燒開。水沸騰后,加入小湯圓,煮至湯圓浮起。喜歡湯圓軟一點,湯水濃稠一點的多煮一會兒。盛碗待湯圓稍涼后,加入桂花蜂蜜即可。
金寨的美食美酒更是每一個游子心中的牽掛,濃濃的家鄉情,無論你走多遠都會繚繞在心底。銀山溝的茶葉香氣怡人,古碑的糍粑吃一口就能融化在心里,最最讓人難忘的斑竹園老米酒。在寒冷的冬季,一家人圍在火盆邊,燒上一壺老米酒,暖暖的酒,濃濃的情,真的是此生難忘。家鄉的美味還有如野茶、花生、油栗、紅薯干、柿餅、糍粑等特產,山歌、小調、以及豐富的民間笑話,都是吸引城市人來金寨的亮點。
來自:金寨論壇
編輯:何娟
審核:洪潮 張尹迪
有改動,侵權刪除
高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