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自從阿里提出“城市大腦”之后,在如今的全球發展范圍內已經布局了11個城市進行普及,在這個領域內形成了絕對優勢的競爭姿態。然而,一時的領先并不能說明什么,只有持續領先才會帶來更好的姿態。
從去年開始,華為、百度、京東等云計算巨頭相繼入局城市大腦。華為的首個城市大腦項目于去年年底落地佛山南海,中標金額超過9000萬;百度于去年10月份與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鎮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智慧西北旺”,構建中關村科學城新型城市形態;京東也明確提出要以京東金融、物流數據作為數據支撐來做做“城市大腦”,
作為阿里云在國內的主要競爭對手,騰訊云則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蟄伏,通過“數字廣東試驗平臺”的實踐,厚積薄發,于7月2日宣布拿下長沙城市超級大腦項目,中標金額高達5.2億元。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的發展,產業互聯網的興起,很多大型企業已經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作為政府,站在管理和服務這兩個基本職能的層面,也需要與時俱進,進行數字化轉型,其具體要達成的目標為,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務體驗。
反觀城市大腦,阿里對其的理解為: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利用豐富的城市數據資源,對城市進行全局的即時分析。用城市的數據資源有效調配公共資源,不斷完善社會治理,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騰訊云的“WeCity未來城市”解決方案則是在以智能設備、云平臺與大數據構建的城市場景中,未來城市人、服務、空間將被重新定義的背景下,以騰訊云的產品和技術為底層,支撐數字政務、城市治理、城市決策和產業互聯等領域的解決方案。
兩者的表述雖有不同,但其內核都極為相似,都是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實現政府職能的提升和城市的發展,與數字政府的目標一致。
總而言之,二者只有在不斷競爭的較量當中總結經驗,這樣才會更好的找到制勝的法寶,讓自己占據更有利的競爭地位。
科技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