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說到沙棘,這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走紅的一種野果。但雖說它是水果,吃過它的人卻并不多,除非是在沙棘的產地。
在近些年很多地方都在發展種植沙棘,它的種植面積也是在快速擴張。目前國內沙棘林的總面積已經超過了1900萬畝,而人工種植的面積達到了1058萬畝,其占了總面積一半多。
那你可以知道,在過去沙棘是一種讓不少農民討厭的植物,那為何現在卻大力發展種植?種植沙棘的經濟價值高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沙棘雖然是近幾年才走紅,但卻是地球上一種十分古老的植物了,它在白堊紀晚期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也就是說它是和恐龍同時期的植物,迄今已經有6500萬年之久了。如今恐龍早已經滅絕了,可是沙棘已經頑強地生長著。
沙棘在民間也叫它醋柳、酸刺,黃酸刺、酸刺柳、黑刺等,它是胡頹子科、沙棘屬落葉性灌木植物,在我國主要是分布在西北地區。
這種植物長得確實不怎么起眼,既不高大,也不美觀,但它卻有著極強的生命力,特別耐寒、耐干旱,還具有抗風沙,在鹽堿化的土地依然能生長。
對于沙棘超強的生命力,可能有些網友沒什么概念,這里用數據來說一下。像多數的植物一般也能耐干旱,但沙棘卻能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的地區生長。另外它還對溫度要求既嚴格,既能耐50℃的高溫環境,也能耐零下50℃的環境。能耐如此低溫環境的植物,是少之又少了。
同時,沙棘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就算是極度貧瘠的土地也能生長。也是憑借著這些優勢,沙棘才能在沙漠的環境也能大量地生長,能起到很好的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因而也被稱之為“環保擔當”,發揮了獨一無二的作用。
然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沙棘這種植物都是以野生為主,基本沒有人種植它。畢竟它的生命力也十分頑強,即便是不種植,在野外也有大量的沙棘分布。
并且在過去,沙棘是一種并不怎么招人喜歡的植物,有些農民甚至還厭惡它。一來是這種植物長得不高大,它是灌木植物,不能像木本植物一樣長成參天大樹,所以木材用處不大。
二來是這種植物長滿了刺,并且所結的果實還很小巧一個,即便是成熟了以后,吃起來也是酸酸的,一般人都是難以下咽的,很少人會采摘來吃。
第三個還是因為它的樹上長滿了刺,所以有些牛羊愛吃沙棘的葉子。但是它的刺不光是會容易鉤掛我們的衣物,而且當牛羊經過的時候也容易被劃傷。特別是它容易損壞羊身上的羊毛。
正是由于這些原因,當時的人都不知道沙棘的價值,所以忽視它,甚至憎惡它。
但是在近些年,我做卻在大力發展種植沙棘,曾經無人問津的野生植物,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一種深受當地人喜愛的經濟作物,而且它的種植面積也在逐年遞增。而這一切的改變,就在于現在對沙棘的了解越來越深入了,其經濟價值也越來越高了。
首先,沙棘超強的生命力讓其能在惡劣的環境生長。
目前國內主要是在新疆、內蒙古、陜西、山西、甘肅、青海等地區種植沙棘,像黃土高原就較為普遍。而一般種植沙棘的地方因為環境惡劣,多是貧瘠的荒地、干涸的河床、山坡,或者是多巖石、砂質土壤中,其他的經濟作物是難以成活的。而沙棘超強的生命力,種植它完全沒有問題。
其次,沙棘的經濟價值。
以前確實很少人吃沙棘,也不知道它有什么價值。但是在今天不同了,沙棘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了。雖然它不太適合鮮吃,但是加工成為果汁、果醬、果凍、果酒等都是可以的。
并且沙棘的營養非常的豐富,其據測定其果實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亞油素、沙棘黃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質和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同時它還能入藥的,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水果。
這種水果種下去三四年就開始結果,結果早、管理粗放,經濟壽命長達60年之久。而且不光是可以賣果實,它的花朵、根莖、葉子都是有價值的。
按照畝產沙棘果1000-1600斤來看,在市面上沙棘的鮮果10元一斤的收購價,其畝產值也有上萬元。
最后,種植沙棘還能恢復環境,保護當地生態環境。
在大西北地區,常年因為干旱少雨,土雞貧瘠,多數的植物難以成活,這也導致荒漠化嚴重。
而沙棘本來生命力強,耐寒、耐旱又耐貧瘠,它還有生長快的特點,把它種植在西北地區,就既能恢復環境,保持水土,從而改變當地的惡劣環境。
何況還有一點,那就是沙棘的抗病性很強,這種植物種植以后管理比較粗放,栽種起來勞動強度也不大,一個成年人一天就能栽種沙棘5-6畝。這對西北地區來講,能夠有效解決地廣人少的問題,便于進行大規模種植。
也是看到了沙棘的經濟價值高,并且其多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農民種植沙棘,不僅可以脫貧致富,同時還能讓家鄉變得更美,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所以他們也很樂意種植。
筆者雖然沒有吃過沙棘鮮果,但是吃過它榨的果汁,味道是真的不賴啊。隨著國家對沙棘種植的重視,并且產業鏈逐漸成熟以后,相信用不了多久沙棘果汁、果醬等產品也會進入到千家萬戶。
劉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