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越王勾踐,提到他,第一印象“苦心人,天不負(fù),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堪稱歷史人物第一勵志典范!
然而,他卻因滅吳興越后,立刻對兩位曾經(jīng)輔佐他圖謀大業(yè),日夜不計勞苦跟隨鞍前馬后的肱骨重臣范蠡與文種,大起殺心。
好在范蠡識趣洞察人性,跑得快了點幸免于難,而優(yōu)柔寡斷,甚至說壓根就沒有多大危機意識的文種,卻并不那么幸運,直接作了勾踐殺戮功臣的“練手菜”。
此事,令人唏噓不已,原來,勾踐這位令人膜拜的“神人”也有自身的“硬傷”!
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在每日靠“嘗食苦膽”修習(xí)忍辱后,終于借機會“咸魚翻身”滅掉吳國,得以復(fù)國興越而為一方稱霸。這樣的歷史逆轉(zhuǎn)之大勝局。
除了勾踐本人的忍辱功夫十分了得外,還得益于兩位重要臣子的輔佐,一個是為后人尊為“商圣”的范蠡,另一個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家文種。然而,令很多人大惑不解的是,越國復(fù)興之后,越王勾踐為何要殺他們?
其實,這個答案并不復(fù)雜,大致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司馬光早在《資治通鑒·漢紀(jì)三》里說得很透徹,叫做: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它總結(jié)了作為古代政治家應(yīng)該最懂的悟性,也就是自古的帝王之術(shù)所詮釋的經(jīng)驗如此。
第二點,《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提到:“
“范蠡事越王勾踐,既苦身戮力,與勾踐深謀二十余年”
范蠡與文種力勸勾踐事夫差行忍辱
也就是說,曾經(jīng)越王勾踐入?yún)菄鵀榕娜兆樱芎蔚惹瑁热纾篡`夫婦在吳國給人拉馬牽車、背柴生火、做飯洗衣、嘗糞品病......等等的百般屈辱,和勾踐一起入?yún)牵⒊J律磉叺姆扼皇鞘裁炊贾赖摹?/p>
一句話,正因為范蠡知道了越王勾踐的私人機密事件太多了,大業(yè)復(fù)興了,再留著一定很鬧心。這是越王對范蠡的殺心之一。
勾踐為何會殺功臣?范蠡說透真相!
而同時,在越王困吳期間,由文種代為主持國政,文種如此勞苦功高,如果再加上文種本人也確實自恃功高,在越國復(fù)興后,不但沒想過放下名利離開。
而且他的很多建議為勾踐所不容的。這點,曾經(jīng)功高震主,還不太愛聽話,那么,大難臨頭幾乎已成定局。
第三點,勾踐其人,用范蠡對他的了解所說過的話就是:
“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享樂。”
結(jié)合如上三點,歷來帝王之術(shù)中一些對待開國功臣的經(jīng)驗,還有他們二人功高震主,且知道勾踐曾經(jīng)不光彩的私人機密太多,而且二人也都很有自己的個性,特別是文種。
此后的政見與越王并不合,還堅持己見不放,最后,再加上越王勾踐本有的薄義相。這些,正是越王勾踐為何要殺范蠡文種的原因所在。
而他們兩人,也因在輔佐越王勾踐滅吳興越后,選擇了不同的人生發(fā)展道路,以至于他們二人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歸宿。
在這場與越王勾踐博弈的人生棋局中,對自己局勢把握最清楚的莫過于范蠡,于是,當(dāng)范蠡發(fā)現(xiàn)自己手中的牌正在逐步變爛時,斷然大舍,離開勾踐,得失之間,反倒成就了后半場更加精彩的人生好牌。而文種,這種感知就比范蠡差許多,他一直覺得自己拿的明明是一手好牌,因為自己功勛卓著,越王一定會器重自己繼續(xù)許以厚祿。然而,最后發(fā)生的事情,文種也曾表示自己確實看走眼了……將手中看似十分好的牌給打成了稀巴爛,并賠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在幫助勾踐成就霸業(yè)后,因功高而封上將軍,正當(dāng)他的政治前途眼見可以光澤耀世之際。
范蠡突然放下眼前的萬般好事而急流勇退,直接請辭越王勾踐,回歸江湖并改名易姓“鴟夷子皮”。
然后,過上了與“日月為朋,山川為友”,逍遙自在的閑散日子,常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間。在這段日子里。
其間,范蠡三次因為做生意皆成為巨富,可等每次富起來名聲大噪之后,他曾三次散盡家財與知友鄉(xiāng)鄰為善。
范蠡勸告文種退隱
對范蠡的這段歷史,史載:
“范蠡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chǎn)。居無幾何,致產(chǎn)數(shù)十萬。齊人聞其賢,以為相。范蠡喟然嘆曰:“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乃歸相印,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xiāng)黨,而懷其重寶,間行以去,止于陶,以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無之路通,為生可以致富矣。於是自謂陶朱公。復(fù)約要父子耕畜,廢居,候時轉(zhuǎn)物,逐什一之利。居無何,則致貲累巨萬。天下稱陶朱公。”
這段話,記載的正是范蠡棄官歸隱山水后隨緣致富,而又于“舍得”之間,得將足即足舍,在每場人生的博弈棋局中,不用等到“水滿而溢”的地步,他自己先知警而大瀉“洪峰”,避其可能發(fā)生的“次生災(zāi)害”。
由范蠡這句:“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足以看出他對人生名利拿捏的人生智慧之高。
范蠡隱歸,泛舟江上。
正因如此,范蠡一生無論走到哪里,無論叫什么名字,他的成就都是滿名天下,而日子過得更是風(fēng)平浪靜,瀟灑自如……依著這種節(jié)奏,最后,范蠡差點活成老神仙,至88歲而壽終。
可以說,范蠡用自己所掌握的人生博弈火候,活出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出彩最成功的政客人生!對其人,后世譽之為:
“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文種(?—公元前472年):同為越王勾踐麾下,與范蠡一起輔佐勾踐成就霸業(yè)的著名政治家、謀略家,文種曾教勾踐“破吳七術(shù)”(東漢袁康編纂《越絕書》又說為“九術(shù)”):
“一曰捐貨幣以悅其君臣;二曰貴糴粟囊,以虛其積聚;三曰遺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遺之巧工良材,使作宮室以罄其財;五曰遺之諛臣以亂其謀;六曰疆其諫臣使自殺以弱其輔;七曰積財練兵,以承其弊。”
文種獻策越王勾踐的”破吳七術(shù)“究竟有多厲害?
用勾踐的原話來說則是:“子教寡人伐吳七術(shù),寡人用其三而敗吳”。
也就是說,文種教給勾踐滅吳的七種方法,勾踐也只用了其中三種,就已經(jīng)將吳國輕松滅掉了。
由此不難看出,文種其人才氣之高,絕對是不輸范蠡之下的。
也正是如此謀略超群,對越國貢獻功勛卓著的文種,在他幫助越王勾踐成就霸業(yè)之后的人生下半場,勾踐卻以:
“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
而將其斬殺。
勾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
勾踐的意思也就是說,我知道你文種是個大能人,(前面我用你教給我的七種方法中的三種,就把吳國給滅了。
現(xiàn)在還有四種沒用)你那里還剩四條沒有用得上的滅吳之法,你就替我到先王那里去嘗試一下吧。
這便是中國古代史上,與范蠡一起,才氣不輸其上下,同為越王勾踐的大業(yè)成就效盡犬馬之力的文種,所獲得人生后半場最終的歸宿。
其實,論及文種人生的后半場,本來,他是可以改寫得如范蠡那般任運自如,只是在輔佐勾踐奠定霸業(yè)之后,他們對人生發(fā)展方向的選擇彼此相反而已。當(dāng)時,范蠡在歸隱山林之際,也曾寫信勸諫文種: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享樂。子何不去?”
意思是說,勾踐此人的個性,只可共患難,不可長享富貴,既然今天已經(jīng)幫助他奠定天下大業(yè)成就,那剩下來的,也就沒有什么是非必須需要我們做的了,勸你還是看清形勢,放下名利,趕緊走吧。
遺憾的是,文種并沒有將范蠡的話怎么當(dāng)真,依然選擇繼續(xù)留下來在越王勾踐身邊為相。
曾經(jīng)文種執(zhí)意相信心中的大王
后來,在政見上,主張養(yǎng)民的文種,與好戰(zhàn)心被極度提起的越王勾踐“北上中原,尊王攘夷”的策略發(fā)生了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再加上文種發(fā)現(xiàn)情勢不對頭正好稱病不朝的機會。
勾踐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并以當(dāng)年吳王夫差賜死伍子胥同樣的方法,處死了文種。不得不說,勾踐在這里又使了一著“請君入甕”式的絕殺。
從與同為越王勾踐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為股肱要臣的范蠡和文種兩人,最終不同的人生結(jié)局來看,造成這種極大反差的原因,不在二人才能上的孰高孰低,而只是在把握人生博弈的火候上,進退間,取舍間,情商的悟性上,所造成的不同結(jié)果罷了。
而同時不幸的是,文種遇上的,還又剛好是勾踐那樣胸有大志卻容人之小的君主,那就幾乎是在劫難逃了。
范蠡(陶朱公):一代”商圣“,以退為進
對比兩者,范蠡與文種,范蠡的人生,很自悟,前半生他認(rèn)為“大名之下難久居”,后半生他又認(rèn)為“久受尊名不祥”,前后兩句話,道盡人生博弈場上,盡忠義,知榮辱,知進退,訴不盡的人生智慧!歷史也一再證明,能夠懂得見好就收的人,往往都能夠笑到最后。
張同林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wù)合作 免責(zé)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