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廣東有三寶——陳皮、咸欖、禾稈草!
不少“老廣”都會有居家自備“三寶扎”的習慣:用陳皮包裹橄欖,再用禾稈草捆扎,置入粗鹽罐中,然后腌制三年以上。
“三寶扎”可以用來泡水飲用,也可拿來煲粥、燉湯,風味鮮明。對于熬夜上火、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癥狀具有緩解作用,尤其適宜煙酒過量人士飲用。
俗話有言:“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
陳皮有著非常高的藥用功效,有利于痰液排除,用于濕痰,寒痰咳嗽,脾胃氣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其中,廣東的新會陳皮最為出名!清代廣東新會就已經成為廣陳皮藥材的主產區,被奉為廣陳皮的道地產區,因比普通陳皮更具有獨特的芳香氣味,藥用價值也非常高,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梅江村、東甲村、西甲村、天馬村和茶坑村是新會陳皮的五大核心產區。同是核心產區,各個村出產的新會陳皮特色又各不相同,梅江“香”, 東甲“醇”, 西甲“潤”,天馬“甜”,茶坑“甘”。
其中,在天馬核心區的柑園種植地主要圍繞小鳥天堂周圍,有優美的環境和優質的水源,所產出的茶枝柑,柑肉爽脆多汁酸脆無澀味,酸甜適中,口感順滑。柑皮香氣濃郁,甜度高,深受歡迎!
橄欖味甘酸,性平,入脾、胃、肺經,古書言其“開胃、下氣、止瀉”,而且營養豐富,果肉內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
咸橄欖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除煩醒酒之功,適用于咽喉腫痛、煩渴、咳嗽痰血等。
在廣東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識佢就系寶,唔識佢就系草。”
禾桿草其實就是稻谷的葉梗,《本草綱目》記載其是可根治消渴飲水、喉痹腫痛、下血成痔、湯火傷的藥方。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嶺南地處熱帶、亞熱帶,氣候炎熱,潮濕多雨,所以廣東人的四季都離不開湯水,老一輩更是傳承了不少民間妙方。
像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德叔)南北奔波十余次,面對高強度工作,要提高免疫力、增強身體抗病力,就要“扶正氣”“補氣固表”。
德叔常年帶著身邊的保溫壺,裝的就是西洋參、陳皮、黃芪泡制的茶飲,這就是中醫人最基本的“護身方”。
進入初夏后,建議大家可以在藥膳中加入當地時令的清暑濕熱之品,可以有效緩解喉嚨干、牙齦腫痛等不適癥狀,例如“三寶茶”——清熱降火,養生祛濕,“熱氣”“上火”唇干舌燥喝它就對了!
“三寶茶”是以廣東傳統“三寶扎”而創新出一款新茶,是舊時廣州客家人的傳統飲品對于喉嚨痛、咽喉炎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選取2014年天馬核心區大紅陳皮,搭配2015年福鼎貢眉老白茶,外面捆綁上一圈新會糯米老禾稈草,將自然之氣融入制作之中。
創新后的“三寶茶”,以粗細適中,顏色均一的糯稻禾稈草替代普通禾稈草,更起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等效果;再以福鼎白茶代替咸欖,在儲存、口感、功效等都得到更進一大步的提升。
福鼎民間流傳著諺語:“福鼎白茶,一年茶、三年寶、七年藥”。堯帝時,太姥娘娘用白茶治小兒麻疹的傳說。
福鼎茶農常用陳年老白茶治療咽喉腫痛、牙痛、水土不服、無名發燒、疑難雜癥等,見效神速。
“三寶茶”視覺通透性強,在沒泡水之前就能清晰看到陳皮跟茶葉情況。
捆綁起來茶葉不散開,而且沖泡方便,陳皮和茶葉剛好圈扎,由于煮泡不散開,更好的釋放陳皮香、茶香,并且持久耐泡,功效提升。
既可作“口糧茶”,也可與食材搭配烹飪,三寶搭配相得益彰,可泡、可煮、可燜肉、可煲湯,一茶多用!!!
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