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八大樣板戲又稱為八大革命樣板戲,是指在上世紀被樹立為榜樣的藝術作品,這里包括六個京劇作品《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以及《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兩個芭蕾舞劇。
革命樣板戲陪伴了50后、60后的成長,那么這“八大樣板戲”的導演們都怎么樣了?
這“八大樣板戲”共有11位導演,目前只有一人在世,10人去世。
1、智取威虎山、龍江頌(謝鐵驪)
《智取威虎山》是根據小說《林海雪原》改編而成的,講述的是194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黑龍江牡丹江剿匪,偵察排長楊子榮化裝成胡彪打入威虎山敵人內部,并借著百雞宴的機會一舉消滅座山雕匪徒的故事。
《龍江頌》講述的是1963年春,東南沿海(福建龍海)某地遇到特大干旱,龍江大隊黨支部書記江水英到縣里開會回來,向社員們傳達了縣委的指示,介紹了旱區的災情。縣委決定在龍江大隊堤外堵江抗旱。九龍江地勢低,旱區地勢高,如果筑起攔江大壩,擋住上游水流,逼江水改道,就可以把水送到旱區的故事。
《智取威虎山》、《龍江頌》由謝鐵驪飾演。謝鐵驪畢業于淮海軍政干部學校,1953年,擔任電影局演員劇團常務副團長。1956年,調入北京電影制片廠。1959年,獨立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無名島》。謝鐵驪的職業生涯從60年代一直到90年代,代表作有《紅樓夢》、《清水灣,淡水灣》、《今夜星光燦爛》、《知音》等,2005年,獲得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2015年6月19日10點40分,謝鐵驪因病醫治無效而逝世,享年90歲。
2、紅燈記、紅色娘子軍(成蔭)
《紅燈記》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在東北的中國共產黨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為向游擊隊轉送密電碼而前仆后繼,與日寇不屈不撓的斗爭,女兒李鐵梅在父親和奶奶犧牲后接過紅色任務的故事。
《紅色娘子軍》講述了從惡霸南霸天府中逃出來的丫鬟瓊花,在紅軍黨代表洪常青的幫助下,從一名苦大仇深的農村姑娘,逐漸轉變成一名有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的娘子軍戰士的過程的故事。
成蔭畢業于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1949年,自編自導個人首部電影《回到自己隊伍來》 。1950年,自編自導戰爭電影《鋼鐵戰士》 ,該片獲得第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和平獎 。1952年,與湯曉丹聯合執導戰爭電影《南征北戰》。1958年,執導愛情電影《上海姑娘》 。1962年,執導戰爭電影《停戰以后》 。1966年,由其執導的勵志電影《女飛行員》上映。1981年,執導歷史電影《西安事變》,影片獲得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他憑借該片獲得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1984年4月,成蔭因病逝世。
3、海港(傅超武、謝鐵驪、謝晉)
《海港》講述的是60年代,碼頭青年工人韓小強輕視裝卸工作,在裝運出國稻、麥過程中,不慎造成散包錯包事故。暗藏敵人錢守維趁機將玻璃纖維放在麥包內,企圖破壞中國國際聲譽。裝卸大隊黨支部書記方海珍一面教育韓小強,同時對錢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并帶領大家連夜翻倉,查清散包,追回錯包,勝利完成援外任務。
《海港》由傅超武、謝鐵驪、謝晉聯合執導,傅超武16歲參加八路軍,從事部隊文藝工作。1950年調上海電影制片廠任演員,1951年任上海譯制片廠導演,1955年至北京電影學院導演專修班學習,1957年畢業后重回上海任導演,后兼創作室主任。除了《海港》,傅超武還曾經導演過《白蛇傳》,1995年傅超武去世。
謝晉畢業于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系。1954年,獨立執導淮劇短片《藍橋會》,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1957年,執導彩色體育電影《女籃五號》,該片獲得第6屆世界青年聯歡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銀質獎章。1960年,憑借戰爭電影《紅色娘子軍》獲得第1屆大眾百花獎最佳導演獎。2005年,謝晉獲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2007年,獲得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杰出藝術成就獎 。2008年10月18日,謝晉在浙江上虞下榻的酒店辭世,享年85歲。
4、白毛女(桑弧飾)
《白毛女》講述了喜兒被地主黃世仁霸占后,逃進深山叢林,頭發全變白,后來被大春解救,然后參加革命的故事。
桑弧原名李培林,1941年,李培林以“桑弧”為名創作了電影劇本處女作《靈與肉》 。1944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教師萬歲》 。1947年,執導劇情電影《不了情》 。1949年,執導愛情電影《哀樂中年》 。1954年,自編自導的戲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越劇)獲得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金獎。1956年,執導的劇情電影《祝福》獲得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帽獎 。1962年,執導劇情電影《魔術師的奇遇》。1965年,執導藝術記錄片《上海之春》。1990年,執導京劇藝術片《曹操與楊修》。2004年9月1日,桑弧因病逝世,享年88歲。
5、奇襲白虎團(蘇里、王炎)
《奇襲白虎團》該劇講述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偵察兵副排長嚴偉才在金城戰役中,率領偵察班,在朝鮮人民軍聯絡員韓大年和當地群眾的協助下,化裝成敵軍,策應主力隊摧毀“白虎團”團部,生擒“白虎團”團長和美國顧問的故事。
《奇襲白虎團》由蘇里鶴王炎聯合執導。蘇里原名夏傳堯,1955年,與武兆堤聯合執導戰爭電影《平原游擊隊》 。1956年,獨立執導兒童電影《哥哥與妹妹》 。1958年,獨立執導劇情電影《紅孩子》,他憑借該片獲得第2屆金江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二等獎 。1959年,執導劇情電影《我們村里的年輕人》 。1960年,執導古裝電影《劉三姐》。
王炎畢業于延安魯藝戲劇系,1948年,在劇情電影 《光芒萬丈》 中飾演廠長。1951年,擔任劇情電影《勝利重逢》 的助理導演。1957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尋愛記》。1959年,執導劇情電影《戰火中的青春》 。1964年,執導劇情電影《獨立大隊》。1972年,執導劇情電影《奇襲白虎團》。1979年,執導劇情電影《從奴隸到將軍》。1981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上映。2003年,王炎病逝于北京。
6、沙家浜(武兆堤、姜樹森、遲金聲、肖甲)
《沙家浜》講述了抗戰時期,江南新四軍浴血抗日,某部指導員郭建光帶領十八名新四軍傷病員在沙家浜養傷,“忠義救國軍”司令胡傳魁、參謀長刁德一假意抗戰,暗投日寇,地下共產黨員阿慶嫂依靠以沙奶奶為代表的進步抗日群眾,巧妙掩護新四軍傷病員安全傷愈歸隊,最終消滅了盤踞在沙家浜的日偽武裝的故事。
武兆堤193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任抗大文工團、東北軍政大學文工團導演。建國后,歷任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劇本創作所編劇、東北電影制片廠導演。1955年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專修班學習。后任長春電影制片廠導演。1955年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專修班學習。后任長春制片廠導演,北京電影制片廠導演、副廠長,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編導影片《冰上姐妹》。導演的影片有《英雄兒女》 、《山重水復》,與蘇里合導《平原游擊隊》等。1992年09月03日武兆堤去世。
姜樹森1946年在東北參加革命工作。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后隨部隊轉戰到西南地區。曾任49軍文工團演員兼編導。1958年轉業,調廣西電影制片廠。曾就讀于廣西教育學院文學系。后調長春電影制片廠工作,歷任副導演、導演。是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吉林省電影協會理事。2020年08月04日姜樹森去世。
肖甲1938年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至1962年任鐵路文工團副團長,1962年至1977年任北京京劇團副團長、文化部藝術局劇目組副組長,1977年至1986年任中國劇協領導小組成員,1986年離休。2012年8月24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2歲。
遲金聲出身于梨園世家,自幼私淑馬派,曾搭李萬春的永春社,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拜馬連良為師,研習馬派藝術。退休前曾是北京京劇院的一級導演。為京劇音配像的導演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2011年01月11日,遲金聲榮獲第五屆京劇藝術家終身成就獎。。是目前唯一在世的“八大樣板戲”導演,目前老人已經100歲了。
陳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