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美國的首都是華盛頓市,正式名稱為哥倫比亞特區(District of Columbia)。美國聯邦政府的大多數機關、各國使館,以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總部都位于華盛頓。
華盛頓的面積約為177.0平方千米,擁有約70.5萬人口。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黑人是華盛頓的最大族裔,約占總人口的50.7%,剛好超過一半,而白人僅有38.5%。
我們知道,美國是一個以白人為主的國家,黑人只是少數族裔。在全國3.2億多的總人口中,白人占到了約76.3%,黑人則約13.4%。
那么,華盛頓作為美國的首都,為什么存在著大量的黑人,白人反而變成了“少數族裔”呢?
1776年,當美國獨立建國的時候,首都定在了費城。因為戰爭和局勢不穩,首都在1785年遷往了紐約。但是,南方人對此感到非常不滿,他們要求將首都遷到更南的位置。
最后,南北雙方達成妥協,選定在波多馬克河附近建立一座新城,以作為首都,也就是如今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當時,這座新興的城市幾乎沒有黑人。
我們知道,在南北戰爭以前,黑奴主要集中在南方。因為,南方最主要的經濟產業是種植業,需要大量的黑奴。
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后,全美正式廢除了奴隸制,400多萬黑奴獲得了自由。根據1880年的人口普查,華盛頓總共有8144人,其中白人占到了約69.6%,黑人占到了約30.4%,這算是來到華盛頓的第一批黑人。
南方雖然廢除了奴隸制,但各州都存在嚴厲的“種族隔離法”。例如,黑人不能與白人同乘一輛公交車,不能一起上學,甚至不能一起吃飯。如果有黑人觸犯了法律,將會被罰款和判刑。
更為糟糕的是,很多黑人迫于生計,選擇繼續留在種植園里工作,他們依舊會遭到農場主的不公正對待,甚至是濫用私刑。所以,盡管沒有了奴隸制,但黑人仍然是事實上的“二等公民”。
在美國歷史書上,有一個叫做“Great Migration”的大事件,我們可以意譯成“黑人大遷徙”。當時,北方的工業迅速發展,出現了大量的工作機會。另外,北方相對自由一些,沒有那么多歧視黑人的法律。
于是,從1916年開始,大批的黑人開始離開南方,前往北方和西部的城市。上圖就是Great Migration的遷徙示意圖,首都華盛頓是最主要的目的地之一。
到了1970年,也就是Great Migration結束的時候,華盛頓的黑人人口達到了約71.1%,而白人只有約27.7%,前者比后者多了近2倍。
由于黑人群體的素質普遍較低,犯罪率遠遠高于其他族裔,使得華盛頓的刑事案件大幅度增加。如下圖所示,藍色是華盛頓1960年~2015年的謀殺率,紅色是美國全國的謀殺率。
可以看到,華盛頓的謀殺率在90年代達到了巔峰,幾乎是全國水平的七、八倍。僅在1991年,就發生了479起謀殺案,平均每天1.3起。很多美國人將華盛頓稱為“murder capita”,也就是“謀殺之都”的意思。
隨著治安環境的不斷惡化,白人的中上階層開始逃離首都,遷居到了附近的郊區。事實上,這一現象在美國很多城市普遍存在,華盛頓只是稍微嚴重一點。
到了2000年以后,華盛頓的治安環境出現了好轉,白人人口出現了小幅度的回流,但仍然大幅小于黑人。而且,總的來說,華盛頓仍然是美國治安最糟糕的城市之一。
首都是一個國家的臉面,美國應該從根本上解決華盛頓特區所存在的各種問題,為所有的市民創造一個更加安全、更加和諧的生活環境。
馬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