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寒冷的冬天早晨,洗一把臉,下巴凍住了……
吃著美味的食物,“嘎達嘎達”,嘴巴開始彈響……
小時候清純可愛,長大后臉卻越來越歪……
這些情況,你有遇到過嗎?
如果你也有,“恭喜”你,跟九叔一樣患上了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
顳下頜關節是我們面部最重要一個關節,“承包”了說話、咀嚼等各種需要張口的動作,而顳下頜關節紊亂(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簡稱TMD)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疾病。關節紊亂,就好比自行車后輪上的小齒輪出現了缺損,導致小齒輪和鏈條嚙合不匹配,從而蹬自行車(張口)就不會穩當。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主要表現為關節區域疼痛,同時運動時關節彈響、下頜運動出現障礙。大部分的患者都屬于關節功能失調,但也有少數病例會出現器質性改變。患者會張口受限,而且還伴隨有顳部疼痛、頭暈以及耳鳴等癥狀。
長期以往,患者還可能出現兩側臉部不對稱,甚至肉眼可見歪斜的情況。
圖:張嘴時關節脫出
導致顳下頜關節紊亂的因素是綜合性的,與很多的不良習慣、姿勢關系密切。
1.精神和神經因素
緊張、焦慮、緊張等心理刺激因素,會通過神經系統作用于大腦皮層,而后腎上腺髓質被激活,釋放大量的茶酚胺,然后引起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大量分泌,進一步就會導致肌痙攣,引起面部疼痛以及僵硬等癥狀。
2.行為習慣因素
生活中習慣偏側咀嚼,會導致雙側肌的張力處于不平衡狀態。若是喜歡吃較硬的食物,也會導致咀嚼過度,進一步導致肌肉、韌帶和關節受損。
此外,老師說話過多、演奏家長時間吹奏樂器、歌手練口型太久等,都會導致口腔關節和韌帶的損傷。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夜里磨牙、咬異物、睡眠時側臥對下頜骨的過度壓力等,都會引起不良的癥狀。
3.其他因素
外傷因素傷及面部,會引發口腔關節區域的損傷。口腔手術、拔牙等患者張口過大以及時間過長,也會導致肌韌帶和關節的損傷。天氣寒冷刺激面部血管肌收縮,會導致肌痙攣和疼痛。
此外,面部關節發育異常、免疫或者代謝因素,也會引發該病。
目前針對顳下頜關節紊亂,通常采用保守治療,以日常護理、不良習慣的改變、緩解和改善癥狀為關鍵。
首先,要糾正不良的習慣。不要長期咀嚼堅硬的食物,同時也要避免偏側咀嚼,日常打哈欠不要將嘴張得太大,避免需要張開大口的動作。
其次,要保持關節的位置。不要長時間的咀嚼口香糖,同時,像歌手、老師、演奏家等特殊職業群體,日常更應該加強對口腔區域的看護,不要長期保持某種不良的口腔姿勢,保持正確的關節位置,才能降低發病風險。
最后,要學會放松自己,可以適當的進行按摩和熱敷。日常要保持心態的平和,不要緊張,更不要過度的憤怒,這樣才能避免口腔區域肌肉的緊張和僵硬。
此外,對口腔區域可以進行適當的按摩和熱敷,這樣有助于緩解肌肉的緊張,同時也能加強口腔區域血流。每天按摩咬肌、顳肌2~3次,每次5分鐘,睡醒后按摩更佳。
臨床上,可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進行治療,比如硫酸氨基葡萄糖,可以消除炎癥和減輕疼痛,有效改善骨關節炎癥和結構。如果疼痛明顯,同時伴隨有精神方面的癥狀的話,則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聯合使用鎮痛藥、抗抑郁藥等。
藥物之外,還可以使用關節腔內注射治療的方式,通常選用玻璃酸鈉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關節的損傷癥狀。
此外,中頻脈沖電治療、沖擊波治療、局部紅外線照射等理療方式,也有助于緩解癥狀。
如果癥狀較重,保守治療的效果無效的話,可以考慮手術治療。由于手術操作復雜,而且還有并發癥的風險,還會誘發行為和心理障礙,所以選擇手術前一定要慎重,這也是許多醫生優先推薦保守治療的原因。
總之,顳下頜關節紊亂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具體分析,根據適應癥制定完善的方案,才能達到好的效果。平時多按摩放松肌肉,避免一些刺激因素,你學會了嗎?
清風計劃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胡沛.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胡沛: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防治[N]. 醫藥衛生報,2018.11.20
[2]顳下頜關節紊亂患者的自我管理[N]. 溫醫大附一院,2019.9.15
[3]鄭丹青.警惕顳下頜關節紊亂癥,小毛病會帶來大傷害![N].中華口腔,2016.12.2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