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從東漢的孝廉科到魏晉的九品官人法,最終發展為科舉制,科舉制度對明清以來的中國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
科舉制:是以選拔高等官員為目標的考試制度,從隋朝開始一直到清末結束,持續了一千三百多年,作為一項制度,能存在一千多年,放眼世界歷史都是極為罕見的現象??婆e制是歷代王朝統治者,馭民、加強統治、遴選人才、團結社會各階層的有力措施,也是保證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階層流動的重要手段。
任子制: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除了科舉制之外,還存在比科舉制更漫長的選拔制度,就是任子制,又稱恩蔭制度,指的是高官子弟憑借父祖的余蔭,不經篩選就能獲得官位,可以說是古老封建制度的遺風。
九品中正制:魏晉時期,為了網羅地方人才,故而推出了九品中正制度,但是在九品中正制度下,具有推薦權力的不再是中央委派地方的官員,而變成了各州、各郡、各縣所設置的專門執掌選舉的中正官,中正官將區域內的人物劃為一到九品的九個等級后推薦給中央,朝廷基于這一內部呈報授予官位,故而稱為“九品官人”,也就是用九品任人為官之意。
八股文取士:明朝自1370年起開科舉,實行擴招,確定三年進行一次,并且推出八股文取仕,八股取士有一定的考核規定,比較規范,但規范隨后變成了死教條,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創新能力,使人們直接受統治于中央集權之下,使人無法培養實際能力,使創造力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推遲了歷史的進步。
丁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