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視頻加載中...
83封信,在廣州市黃埔區(qū)鐵英中學83名初一學生的筆下誕生,然后從廣州出發(fā),歷經(jīng)千山萬水,最終到達新疆海拔5100米的秋迪儉革拉哨所,送到某邊防團官兵們的手中。
近日,鐵英中學學生寫信致敬邊防官兵的實踐活動,引來多家媒體報道,受到廣大師生、家長和讀者們的贊賞。鐵英師生們?yōu)檫叿拦俦<倚l(wèi)國的英雄事跡而感動,邊防官兵也為同學們“致最可愛的人”的舉動而感動。日前,廣州日報記者采訪鐵英中學的相關老師和學生,“致最可愛的人”背后也有著一群可愛的人。
從課本、歷史和新聞中了解“最可愛的人”
今年2月22日是廣州幼兒園、中小學春季開學的日子。前一天,鐵英中學在報告廳舉辦開學宣講活動。在宣講活動中,該校教務處黃磊明老師向同學們講述了邊防官兵保家衛(wèi)國、為祖國奉獻犧牲的英雄事跡。
鐵英中學隸屬于廣州市黃埔區(qū)教育局,是一所由廣鐵一中教育集團進行全面管理的公辦學校。該校于去年9月正式開學,目前學校僅有初一年級近300名學生。黃磊明老師告訴記者,在開學宣講活動中,同學們被邊防官兵的事跡所打動。隨著對英雄事跡的深入了解,同學們的情緒也逐漸被調(diào)動起來,他們?yōu)檫叿拦俦氖论E而感動。
黃磊明老師表示,學校舉辦此次寫信致敬邊防官兵活動的另一契機,是《誰是最可愛的人》回到課本。《誰是最可愛的人》由作家魏巍所著,是其從朝鮮戰(zhàn)場回國后所寫的報告文學,并于1951年4月11日刊登在《人民日報》。志愿軍戰(zhàn)士也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最可愛的人”。此后,《誰是最可愛的人》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直到2001年。
時隔20年,2021年春季開學,《誰是最可愛的人》再次編入語文課本中。鐵英中學初一年級的同學們在第二單元學習了這篇文章。
如何讓學生了解志愿軍戰(zhàn)士的英雄事跡?如何讓學生體會志愿軍戰(zhàn)士為祖國犧牲奉獻的精神?如何以實際行動致敬“最可愛的人”?包括黃磊明和該校語文老師在內(nèi),經(jīng)過思考之后,想到了組織開展“學習軍人精神,爭做班級英雄”實踐活動。
此次活動結合語文課《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學習,并向學生展示和講述邊防官兵保家衛(wèi)國的新聞報道,比如關于表彰衛(wèi)國戍邊邊防官兵的相關報道。鐵英中學的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常常將他們收集的英雄事跡,還有對已犧牲的英雄們的不舍,以及從中學到的精神品質(zhì),寫到筆記本中。
學生們知道誰是最可愛的人。黃磊明老師說:“學生們通過新聞報道了解到,受到表彰的四位衛(wèi)國戍邊邊防官兵中,年紀最小的可能也就比他們大6、7歲,也就是他們哥哥姐姐的年紀。這給學生的感觸和震撼很大。”
在學生重溫過往歷史和了解當下新聞的過程中,“致最可愛的人”寫信給邊防官兵的活動,迅速開展起來。在校長張育平的全力支持下,鐵英中學近300名學生全部參與。活動從二月下旬開始,到3月3日時,全部信件征集完畢。鐵英中學的老師們從近300封信件中,挑選出140多封。其中,83封寄往新疆,另有60多封寄往西藏。
糾結一字一詞一句,淺言素語傳達真情
鐵英中學符雨欣老師表示,鐵英中學向來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學校領導鼓勵老師們踐行“胸懷天下”的育人目標。在“致最可愛的人”書信活動中,不少學生經(jīng)常在課后單獨找到她,為的是讓她對信中的個別字眼、詞語和句子進行指導。
學生希望在信中表達對邊防官兵的敬意和情感。有的學生糾結于用“你們”還是“您們”,糾結于用“崇敬”還是“尊敬”。他們擔心所用的詞語不足以表達他們的敬意。還有學生認為自己寫的內(nèi)容過于口語,擔心“此致敬禮”的格式寫錯,一再向老師請教。為了解邊防官兵的生活,不少學生還會自己去查找資料,比如紀錄片和新聞報道。符老師表示,同學們會三番五次地修改信件,定稿之后還會多抄寫幾遍,從中選出最滿意的一份再寄出去。
符老師告訴記者:“寫這封信就是想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從他們自己的想法出發(fā),說出他們的真心話。”鐘同學告訴記者,在寫信過程中,她會主動想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這樣的體驗和以往寫作文相比,很不一樣。“以往寫作文的時候,會想著怎么拿高分,會堆砌一些辭藻。這次是從自己真實的情感出發(fā),很寫得更細致,會去思考怎么表達得更好。”
還有不少學生認為單單文字不足以表達他們對邊防官兵的情感,于是自發(fā)在信封上和信紙里畫畫。何柳穎老師表示,同學們在寫信時會直接袒露和表達他們的情感,畫畫則顯得更加直觀。
畫一面國旗,學生要表達的是愛國;畫一棵大樹,表示邊防官兵是國之棟梁;畫兩座雪山,表達對遠方官兵的思念;畫兩名在敬少先隊禮的學生,則是在表達敬意。有學生在信紙上畫了一朵送給官兵們的小紅花,希望帶去健康和好運。還有學生畫一只張牙咧嘴小鱷魚,配文是:我們也在變得強大和優(yōu)秀。
秋迪儉革拉哨所的回信讓學生很驚喜
信件征集完畢、經(jīng)過篩選之后,學校開始尋找將信件寄給邊防官兵的渠道。黃磊明老師是多年的“軍迷”。在找寄信渠道時,另外兩位筆名為“海帆”和“菜兵”的“軍迷”也出主意出力氣,幫了大忙。
多方幫助之下,黃磊明很快將這些信件以快遞方式寄出。3月13日,這些信件抵達新彊軍區(qū)喀喇昆侖衛(wèi)士編輯部,并由編輯部工作人員郭發(fā)海和帥晶晶二人策劃,委托將奔赴邊境一線采訪的記者張虎、石韋航和郭靖,把這些信件帶給邊防官兵。幾天后,這些信件隨同記者坐上運送給養(yǎng)的軍車,送上海拔5100米的秋迪儉革拉哨所,送到邊防官兵們的手中。
有報道稱,哨所沒有手機,沒有網(wǎng)絡信號,官兵們對書信有特殊的情結。戰(zhàn)士任彬愷說:“這封信對于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封信,更是一份榮譽。為了這群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我們愿意付出一切。”
戰(zhàn)士秦漢說:“身為邊防軍人,我們愿意替你們負重前行,給你們更多的歲月靜好。謝謝同學們。”戰(zhàn)士樊延昭說:“沒想到在祖國的西部邊陲,在這么艱苦偏遠的地方,能收到這樣一份關心關愛。我覺得我們在這里的付出非常值得。”
收到來自鐵英中學的信件之后,哨所官兵們也通過視頻,給同學們回信:“感謝同學們的關心。我們在海拔5100米的邊防哨所,祝你們身體健康、學習進步。”3月13日,學校已收到來自新疆的“信件已到”的反饋。上周末,學校收到秋迪儉革拉哨所的“回信”。學校立即讓各班班主任告訴家長和學生:“我們收到來自秋迪儉革拉哨所的回信了。”
3月22日周一,鐵英中學組織學生觀看了邊防官兵們的“回信”。通過視頻,也通過相關新聞報道,鐵英中學的同學們知道他們的信件送到了官兵們的手中;知道海拔5100米的“云端”有一個“秋迪儉革拉哨所”;知道這些信件送到他們手中之前,要經(jīng)歷54個“回頭彎”,從山腳到山頂8公里的距離,給養(yǎng)軍車要行駛將近1小時。
不少學生告訴記者,當?shù)弥叿拦俦鴤兪盏剿麄儗懙男偶r,都感到非常驚喜。魏同學:“本來以為就是老師布置作業(yè),沒想到真的能送到戰(zhàn)士們手中,沒想到還給我們回信,就覺得意外和驚喜。”
校方介紹,從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2020年抗擊新冠疫情,到本學期致敬衛(wèi)國戍邊官兵,這是鐵英中學一連貫的愛國主義教育。接下來,學校也將繼續(xù)貫徹愛國主義教育,學習軍人的無私奉獻和紀律嚴明,引導學生從小立志,好好學習,攻堅克難,熱愛祖國。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謝澤楷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李鳳荷
劉書遠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