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視頻加載中...最近,茶香記上架了好幾款來自「七砂」的紫砂壺,受到廣大壺友的喜愛。他們,是一群年齡都不過三十出頭的青年,卻對紫砂擁有著一股強烈的熱情。2014年,他們創立了七砂團隊,這幾年來,他們的很多紫砂作品都非常出色,尤其對器型的神韻把
視頻加載中...
最近,茶香記上架了好幾款來自「七砂」的紫砂壺,受到廣大壺友的喜愛。
他們,是一群年齡都不過三十出頭的青年,卻對紫砂擁有著一股強烈的熱情。
2014年,他們創立了七砂團隊,這幾年來,他們的很多紫砂作品都非常出色,尤其對器型的神韻把握都十分到位。
這一次,他們為我們帶來了一款經典佳作——「降坡泥刻繪子冶小石瓢」。
傳世經典·子冶石瓢壺
「這把壺的原型是比較經典的石瓢壺——子冶石瓢壺。」李鵬向我們介紹道。
△李鵬 七砂負責人
石瓢壺原是陳曼生(1768-1822)所創發,為曼生壺式之一,而「子冶石瓢」則首開于壺上作畫的風尚,使子冶石瓢成為此壺式的代名詞。
瞿子冶,是一個在文人紫砂器圈子里享有名氣的紫砂大師,就是他開創了在壺上刻繪的先河。
他的作品在業界,很受藏家的青睞,這把壺的原型也是公認的比較經典的器型,在拍賣會上曾被拍出207萬的高價。
△原作
原礦降坡泥,手工的珍貴
這把「子冶小石瓢」,選用的是黃龍山原礦降坡泥,陳腐了五年以上。
這樣的泥料使紫砂壺具有文人氣的性格,后期養護的變化非常明顯,其潤麗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七砂用的這款原礦降坡泥,它的砂感強,水色好,目前在世的存儲量比較少,市面上的成品也不多。
尤其是,這款泥料的收縮比大,又屬于比較酥松的狀態,制壺非常難成型,因此成品率很低!
手工的東西,就是因為有這樣的難得,才顯得更加珍貴。
「我們在摹制的過程中,對做工方面把握得非常嚴格,每一把都修改了七八遍,終于做出壺型如此之『正』的子冶小石瓢?!估铢i的語氣中滿是自豪。
壺隨書畫貴,書畫依壺傳
這把「降坡泥刻繪子冶小石瓢」,是根據「子冶石瓢壺」的原型,同比例制作的,壺嘴和壺把部位做了更加符合人體工學的微調。
這款壺形的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由俯瞰角度,可觀之「看面」,于其上鐫刻書畫可取得近乎平面的觀賞效果。
原型的容量為200cc,而為了方便壺友的把玩,七砂特意將它做成了150cc。
更加小巧,同樣迷人。
壺身刻繪著鄭板橋的竹畫,還鐫了詩詞銘文,那種文雅的氣質,在橘紅色的降坡泥上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自己對它也是非常滿意和喜歡的,可以說,它是七砂經典款型的一個代表作?!估铢i說。
在它身上,詩詞、書畫與篆刻合而為一,其格調可謂高絕,且韻致無窮,雅而有士氣。
書畫隨壺流傳,刻繪則提升壺的藝術價值,鮮明體現了文人壺「壺隨書畫貴,書畫依壺傳」的重要意義!
喜歡的茶友可以后臺私信或者評論留言喲~
王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