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孩子被診斷自閉癥,除了給孩子選擇機構干預,譜系家長還會糾結要不要給孩子辦殘疾證?關于殘疾證家長的顧慮辦?擔心給孩子貼上「殘疾」的標簽會不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生活、就業萬一孩子以后康復情況良好呢?不辦?康復費用太昂貴,家庭生活壓力太大擔心孩子未來
孩子被診斷自閉癥,除了給孩子選擇機構干預,譜系家長還會糾結要不要給孩子辦殘疾證?
關于殘疾證家長的顧慮
辦?
擔心給孩子貼上「殘疾」的標簽
會不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生活、就業
萬一孩子以后康復情況良好呢?
不辦?
康復費用太昂貴,家庭生活壓力太大
擔心孩子未來沒人照顧、沒有保障
于是,是否要給孩子辦殘疾證,成了擺在家長面前的一項特別現實的問題。
有的家長說得好:“家長心態很重要,首先家長自己要接受自己的孩子,至于辦不辦證,每個家庭不一樣,完全取決于家長自己,家庭商量好之后定奪即可?!?/p>
有關殘疾證關鍵問題
關于辦理殘疾人證和康復補貼申請,以下幾個關鍵問題,爸媽們一定要事先了解:
01
如果辦證的話,自閉癥/孤獨癥能夠辦哪一類殘疾證呢?
凡符合殘疾標準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及多重殘疾人均可申領殘疾人證。
根據國內的殘疾評定標準,孤獨癥通常會被評定為“精神殘疾”或“語言殘疾”、“智力殘疾”,具體會由殘聯指定醫院進行評定,家長們可以重點關注下。
評定表中的等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劃分,是與補助金額相關的,其中一級最為嚴重,四級相對較輕。
02
殘疾證有幾種形式?
殘疾人證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統一印制,套印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章。地方殘聯負責發放和管理。視力殘疾人證采用紅色外皮,其他類別殘疾人證采用綠色外皮。有視力殘疾的多重殘疾人可采用紅色外皮的視力殘疾人證。
03
殘疾證一定要在戶口所在地申領嗎?
從中國殘聯獲悉,2021年6月28日起,殘疾人證辦理不再受戶籍地限制,新辦、換領、遷移、掛失補辦、注銷、殘疾類別(等級)變更等6項事項實行“跨省通辦”。
根據政策要求,申請人在常居住地殘聯辦理殘疾證申請時,除提交當地殘聯要求的證明材料和相關資料外,還應當提交當地的有效居住證。
04
殘疾證信息會跟隨檔案嗎?
殘疾證不會跟隨人事檔案,而是由殘聯統一管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有嚴格規定,不隨意對外公開殘疾人個人信息。
05
殘疾證可以注銷嗎?
殘疾證有效期為十年,到期后需要重新評定,對于一些預后良好的孤獨癥孩子,重新評定后可以選擇注銷殘疾證(辦證記錄會留在殘聯數據庫里)。
06
申領康復補貼是不是一定要領殘疾證?
各地政策會有所不同,如遼寧的實施意見中表示,無需辦理殘疾證也可申請訓練補助;天津市規定持有殘疾人證或有定點康復機構診斷證明;也有地方規定是7周歲以上需持證。具體政策需要咨詢當地殘聯。
07
康復補貼一定要在戶口所在地申領嗎?
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各地可以依據自身具體情況,制定相應靈活的救助政策。
有不少城市規定康復機構選擇一般遵循就近原則,但確需跨地區康復的經戶籍所在地區(市)、縣殘聯審核同意后可轉介其他地區定點機構接受康復服務。
在異地定點康復機構接受康復服務發生的費用,由異地康復機構提供相應證明及票據,經戶籍所在地殘聯及相關部門審核后予以發放補貼。
具體政策需要咨詢當地殘聯。
全國最新孤獨癥康復補貼標準
山東省
救助對象為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且未滿18周歲的殘疾兒童或持有符合規定的殘疾診斷證明且未滿7周歲的疑似殘疾兒童,需為本地戶籍或有居住證。
救助標準:0-17歲的孤獨癥兒童在定點機構集中康復訓練救助每年不少于10個月,每個月補助不超過1500元,每年補助不超過15000元,最多補貼4年。
“機構+社區+家庭”模式,每年“機構”補助4500元,社區補助500元。
▲資料來源:2020年12月發布的《山東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及電話咨詢
除以上救助標準外,各地下轄的市、區、縣按規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擴大救助對象范圍,提高救助標準。這里整理了山東部分市區的補助標準,要了解具體補貼政策,家長們可以咨詢戶籍所在地所在市、區、縣殘聯。
青島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資料來源:《關于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通知》(青殘聯字 〔 2020〕9號);
▲資料來源:關于印發《濟南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細則》的通知,濟殘聯〔2021]14號
▲資料來源:關于貫徹落實《山東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的通知,煙殘聯〔2021〕13號
▲資料來源:關于印發《濰坊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的通知,濰殘字〔2021)25號
▲資料來源:關于印發《濟寧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細則》的通知,濟殘聯字〔2021]7號
▲資料來源:關于印發《日照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細則》的通知,日殘聯發〔2021〕18號
河北省
救助對象為具有河北省戶籍(居住證),診斷明確且有康復需求的0-6歲殘疾兒童。
救助標準:孤獨癥兒童每人年補助康復訓練費12000元。
2021年,河北省將部分家庭困難和低齡殘疾兒童(約占救助兒童數的50%)的救助標準由12000元提高至18000元。經濟困難家庭的具體認定辦法,由市、縣級政府制定。
▲資料來源:2018年11月發布的《河北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方案》
遼寧省
救助對象:具有遼寧戶籍、0-7歲、在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等方面有出生缺陷和發育異常、需要進行早期干預和康復訓練的兒童(有無辦理殘疾人證均可)。
手術、康復訓練項目救助標準由原來的12000元提高至18000元,將救助年齡從0-7歲擴大到0-14歲,給予低保、建檔立卡(低收入)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每人每年20000元生活補助,為困難家庭殘疾兒童接受康復提供堅強保障。
福建省
救助對象為未滿18周歲的本省戶籍殘疾兒童,其中7-17歲申請康復救助的殘疾兒童,須具有本省戶籍且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
救助標準: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救助標準調整為每人每年不超過17000元,每月不超過1700元。貧困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救助標準調整為每人每年不超過20000元,每月不超過2000元。
在福州,未滿18周歲的孤獨癥家庭每年最多可領取到28000元的康復救助補貼。
▲資料來源:2021年8月發布的《福州市自閉癥兒童康復幫扶若干措施(試行)》
湖北省
救助對象為湖北省戶籍的0-10歲殘疾兒童。
救助標準: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補貼每年1.6萬元(10個月)。另外,殘聯與財政部門共同出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家庭生活補助實施方案》,對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家庭每月給予500元生活補貼,每年補助10個月(不足10個月的按實際訓練時長計算)。
在武漢,0-7歲的孤獨癥兒童每年最高可領取2.2萬元的康復補貼,7-14歲的孤獨癥兒童每年最高可領取2萬元的康復補貼。
▲資料來源:2021年6月《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家庭生活補助實施方案》、2019年3月《武漢市殘疾兒童精準康復服務實施方案》
上海市
“陽光寶寶卡”是上海市衛生局、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財政局、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專門為0-16歲智力、聽力、肢體、視力、自閉癥等5類殘疾兒童推出的特殊康復服務。
根據規定,凡持有“陽光寶寶卡”的兒童可以到“陽光寶寶卡”指定康復機構進行康復訓練,享有相應的經費補貼。
補貼標準:視力、聽力、言語、智力類,每人每年10000元;肢體類,每人每年15000元;肢體(腦癱)、孤獨癥類,每人每年24000元。
另外,針對困難及重度殘疾人補助如下:
? 本市重殘無業人員、低保家庭中的殘疾人,補貼標準統一為每人每月410元。
? 本市低收入家庭中的殘疾人,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290元。
? 殘疾等級被評定為一級的殘疾人,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300元。
? 殘疾等級被評定為二級的殘疾人和三級智力、三級精神殘疾人,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150元。
注:上海市陽光寶寶卡康復訓練補貼政策2022年1月起有重大變化:
? 2022年補貼對象從原來的0至16周歲擴大至未滿18歲人員;
? 本市康復機構,從原來的約定機構,調整為依法登記設立的醫療機構、教育機構以及業務范圍、經營范圍為兒童康復服務的社會組織、企業;外省市定點康復機構納入康復范圍;
? 申請地點調整為全市所有街鎮社區事務受理中心。
廣東省
康復救助對象主要為廣東省戶籍0-6歲(有條件的地區可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范圍)。
聽力、言語、智力、肢體殘疾和孤獨癥兒童:為接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康復訓練的殘疾兒童提供康復補助,每年訓練時間不少于10個月(每人每年補助10個月)。
具體康復服務內容及規范按照國家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七彩夢行動計劃”和貧困智力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的有關要求執行,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新的服務規范后按新規范執行。
(1)全日制康復訓練:每個訓練日在康復機構的康復訓練時間不少于5小時,每周單訓不少于1小時,補助標準為:公辦康復機構1200元/人·月,非公辦康復機構2000元/人·月。
(2)非全日制康復訓練:3歲以下或接受普通幼兒教育、普通小學教育的受助人可采取一對一的親子同訓、預約單訓、家庭指導或集體教學等,每個訓練日在康復機構的康復訓練時間不少于3小時,每周單訓不少于1小時;或每周單訓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小時;或每周開展不少于3小時且康復效果與上述模式相當的集體教學。補助標準為:公辦康復機構600元/人·月,非公辦康復機構1000元/人·月。非全日制康復訓練補助經費由同級財政安排。
浙江省
救助對象為具有浙江省戶籍,未滿7周歲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多重殘疾兒童和孤獨癥譜系障礙(以下簡稱孤獨癥)兒童,以及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7—18周歲各類殘疾兒童。
未滿7周歲的孤獨癥兒童可直接以醫學診斷證明書作為申請殘疾兒童康復服務補貼的依據。7周歲及以上的殘疾兒童,須依法辦理殘疾人證方可申請殘疾兒童康復服務補貼。
未滿7周歲的孤獨癥兒童每月最高補貼3000元,每年最高補貼30000元。
未滿9周歲,生活自理能力不足、不具備義務教育入學條件的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憑戶籍所在地或監護人居住證發放地、社保繳納地縣(市、區)教育部門蓋章出具的緩學或休學證明,按此項標準享受補貼。
7-18周歲低保低邊家庭孤獨癥兒童每月最高補貼2400元,每年最高補貼24000元。
▲資料來源:2022年3月發布的《浙江省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制度工作細則(修訂版)》
江蘇省
救助對象為本省戶籍0-14 周歲的殘疾兒童。
救助標準:針對孤獨癥家庭,江蘇省省級康復救助標準為:0-6歲每人1400元/月;7-14歲每人1200元/月。
另外,各市救助標準不同。
在蘇州,0-6歲的孤獨癥兒童每月可領取最高3400元的補貼,每年最多可領取12個月。7-14歲的自閉癥兒童每月可領取2900元的康復補貼,15-18歲(不含18周歲)的自閉癥兒童每月可領取1500元的補貼。
在無錫,0-6周歲的孤獨癥兒童每人可領取4萬元/年。
在南京,0-6周歲的孤獨癥兒童每人可領取2.3萬元/年。對7-17周歲的孤獨癥兒童,以0-6周歲同類康復項目標準的85%為7周歲基數,每增加1歲遞減500元。
北京市
救助對象為北京市戶籍的0-15周歲殘疾兒童,持有殘疾證或疑似殘疾診斷。每年領取補貼不超過36000元。
▲圖源:2019年《北京市殘疾兒童基本康復目錄》
北京市戶籍的16周歲及以上殘疾人,經專業評估后可申請轉銜訓練或日間康復照料項目補貼。每年可申請最高25000元的補貼。
▲圖源:2021年《北京市殘疾人基本康復目錄》
申請方式:0-15周歲兒童康復補貼可通過“北京市殘疾人康復服務系統”申請。16周歲及以上殘疾人康復補貼咨詢區殘聯。
江西省
救助對象為具有江西省戶籍,0-6歲,有康復需求和診斷明確的孤獨癥兒童。
救助標準:對0-6歲的孤獨癥兒童,救助標準為15000元/人/年。
▲資料來源:2018年9月發布的《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
另外,根據《南昌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和《南昌市8-15歲殘疾兒童鞏固康復救助辦法的通知》,具有南昌市戶籍或南昌市居住證的0-7周歲孤獨癥兒童,補助標準為20000元/人/年,8-15周歲孤獨癥兒童10000元/人/年。
吉林省
根據《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補貼對象為:具有吉林省戶籍(或持有吉林省內居住證),有康復需求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且已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或持具有診斷資質的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醫學診斷的殘疾兒童。
救助標準:對自閉癥家庭,每年可領取24000元的康復訓練補貼,每年康復訓練不少于10個月。
各市(州)、縣(市、區)政府要依據本地情況在省確定的項目和標準基礎上,分類確定本地康復救助基本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助標準,增加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基本服務項目,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的年齡范圍。
以長春市為例,對0-6歲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補貼每年最高24000元,對7-15歲孤獨癥兒童教育及康復訓練每年最高補貼18000元。
四川省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救助對象為符合條件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每名孤獨癥兒童,開展康復訓練的,領取補貼不超過2萬元/年。
但省內各地具體政策略有不同,以成都市為例:
康復補貼對象為符合以下救助條件的0~15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接受康復訓練的殘疾兒童補貼康復訓練費,每人每月累計最高補貼0.35萬元(每月訓練日日均不超過300元/人),每人全年累計補貼最高3萬元。
湖南省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規定補助對象為具有湖南省戶籍或有效居住證,有康復需求和適應指征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由定點康復機構為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提供視功能訓練,聽覺言語功能訓練,運動、認知、溝通及適應性訓練的全面康復。
視力殘疾兒童每人一次性救助1000元,聽力、言語、肢體、智力和孤獨癥殘疾兒童每人每月救助1500元,每年不超過15000元。
另外,長沙市把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的年齡定為0至14歲,救助標準為每人每年2萬元。
山西省
救助對象為0-6歲,符合救助條件的視力、聽力(言語)、 肢體(包括腦癱)、智力(包括發育障礙、發育遲緩、智力低下)殘疾和孤獨癥兒童;部分救助項目擴展到7-14歲。
需具有山西省常住戶口或居住證,并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或兒童殘疾篩查診斷定點醫院診斷建議書。
救助標準:
經兒童殘疾篩查診斷定點醫院確診的0-6歲殘疾兒童,按 400元/人給予其一次性篩查診斷費用救助。
為0-6歲的殘疾兒童提供定點康復機構全日制康復訓練。每年訓練時間不少于10個月。救助標準為15000元/人/年。
對因各種原因未能在定點康復機構接受康復訓練救助的殘疾兒童,由定點康復機構或基層家庭醫生團隊提供社區個案康復訓練服務。每年服務時間不少于10個月,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時間不少于2小時。救助標準為3000元/人/年。
由定點康復機構為0-6歲殘疾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康復知識培訓、心理輔導、康復咨詢與指導、參與康復決策過程、尋求解決家庭困境有效途徑等服務。每年服務時間不少于10個月,每月服務不少于2次,每次服務時間不少于2小時。已接受社區個案康復訓練服務的殘疾兒童,不再享受支持性康復服務。救助標準為1000元/人/年。
▲資料來源:2018年11月發布的《山西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河南省
救助對象為符合條件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具有河南省常住戶口或居住證。
康復訓練補貼標準:視力殘疾兒童平均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000元,聽力、語言、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平均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6000元。
另外,鄭州0-14歲的孤獨癥兒童平均補助標準為19000元/人/年,其中,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和兒童福利機構收留收養的殘疾兒童,殘疾孤兒、納入特困人員供養范圍的殘疾兒童平均補助標準為20000元/人/年。
重慶市
重慶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明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對象為具有重慶市戶籍且符合條件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視力殘疾兒童定向技能行走等康復訓練滿8天,每人補助0.1萬元,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每年康復訓練滿10個月,每人補助2萬元。
甘肅省
救助對象為具有甘肅戶籍(含居住證發放地在甘肅)且符合條件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各市、縣(區),可依據實際情況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范圍。
救助標準:為聽力、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提供機構內基本康復訓練,每人每年20000元。
青海省
《青海省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在對年齡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孤獨癥等殘疾兒童實施康復救助的基礎上,擴大范圍到對7-17周歲持證殘疾兒童實施康復救助。
在殘疾兒童救助的標準上,0-6周歲殘疾兒童聽力、言語殘疾兒童、腦癱兒童、智力殘疾兒童、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費每人每年最高補助20000元;
7-17周歲持證殘疾兒童聽力、言語殘疾兒童、腦癱兒童、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每人每年最高補助8000元。
天津市
救助對象為年齡0-7歲,具有天津市戶籍,或者其父親(母親)有天津市居住證并連續3年在天津市納稅或繳納社會保險;持有殘疾人證或有定點康復機構診斷證明;接受本《辦法》所列康復救助項目服務。
對0-7歲聽力、肢體、智力、多重殘疾兒童和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康復訓練費用補助每月不超過0.2萬元,每年度不超過2萬元。
▲資料來源:2018年9月發布的《天津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實施辦法》
貴州省
康復救助對象為貴州省戶籍(或在貴州省領取居住證)經濟困難家庭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有條件的地區可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范圍,也可放寬對救助對象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
康復訓練補助標準:每人每年補助訓練費不低于12000元,每年最長不超過10個月。
云南西省
救助對象為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戶籍:具有云南省戶籍(或在云南省領取居住證);
2.年齡:0—6歲(其中,語后聾的聽障兒童申請人工耳蝸植入、肢體殘疾兒童申請矯治手術年齡可放寬至18歲);
3.家庭經濟狀況: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殘疾兒童和兒童福利機構收留撫養的殘疾兒童;殘疾孤兒、納入特困人員供養范圍的殘疾兒童;其他經濟困難家庭的殘疾兒童。
其他經濟困難家庭的具體認定辦法,由縣級政府制定。
有條件的地區,可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范圍,也可放寬對救助對象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
康復訓練補貼,每人每月補助2000元,每年最長不超過10個月。
新疆自治區
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規定,救助對象為符合條件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每人每年補貼不低于12000元。
海南省
救助對象為0-17歲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孤獨癥兒童:開展功能評估、康復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社會參與能力訓練等,每年康復訓練時間不少于10個月。
0-6歲補助標準不少于30000元/人·年;7-17歲補助標準不少于10000元/人·年。
受助殘疾兒童根據評估結果及實際需要,開展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康復訓練??祻陀柧殐热菁耙幏栋凑諝埣矁和祻途戎椖坑嘘P要求執行。
在定點康復機構系統康復訓練滿2年,經評估確無康復效果和康復潛力的終止該項目救助。
西藏自治區
救助對象為具有西藏自治區戶籍(居住證發放地在西藏)的、診斷明確、有康復需求的0—8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語后聾的聽障兒童申請人工耳蝸植入、肢體殘疾兒童申請矯治手術年齡可放寬至14歲)。
依據本地救助對象數量、殘疾類別及殘疾兒童實際康復需求等情況,分類確定康復救助基本服務項目的經費保障標準,保障標準應不低于現實施的康復救助標準,并實行全區統一保障標準,同時建立動態遞增調整機制。
以拉薩市為例,救助對象為符合條件的0—8歲具有拉薩市戶籍、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補助每人每年最高補助12000元。
在補助年齡段內,殘疾兒童原則上每年可申請一次康復訓練,機構訓練時間不得少于10個月/年。
寧夏自治區
關于救助對象,明確為戶籍(居住證)在寧夏的0-14周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救助標準:
為0-6歲聽力、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提供機構內基本康復訓練,每人每年2萬元。
為7-14歲的聽力語言、肢體、智力和精神殘疾兒童每人每年提供康復救助服務費2000元。
陜西省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規定救助對象為符合條件的0-6歲(含6周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救助標準:對腦癱、孤獨癥、智力、聽力殘疾兒童的機構康復訓練每人每月補助2000元,訓練時間不少于1學年。
對城鄉低保家庭和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每人每月除了正常的訓練費之外,還有500元送訓費,主要考慮解決他們的食宿和交通等費用。
內蒙古自治區
救助對象為符合救助條件的0-7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包括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殘疾兒童;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殘疾兒童;兒童福利機構收留撫養的殘疾兒童;殘疾孤兒;納入特困人員供養范圍的殘疾兒童;其他經濟困難家庭的殘疾兒童。
康復訓練救助時間原則上每年不超過10個月,各地區可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救助時間。
救助標準:自閉癥家庭內每年最高領取1.5萬元補貼。
▲資料來源:2018年12月發布的《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
黑龍江省
救助對象:具有黑龍江省戶籍(黑龍江省居住證),有康復需求,經專業醫療機構診斷并評估認定,有相應康復適應指征,通過康復服務可以達到功能重建或改善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救助標準:每人每年康復訓練費1.8萬元(10個月)。
安徽省
救助對象:0-14歲安徽省戶籍的殘疾兒童。
救助標準:針對孤獨癥家庭,安徽省級康復救助標準為:0-14歲每人12000元/年。合肥市孤獨癥兒童每人最高補貼18000元/年。
▲資料來源:2018年12月發布的《合肥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及電話咨詢
廣西自治區
救助對象為有廣西戶籍或居住證、有殘疾人證或相關機構診斷證明、有康復救助需求且符合條件的0-17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救助標準:
0-6歲孤獨癥兒童救助標準不低于95元/日;
7-12歲孤獨癥兒童選擇按天救助的,課程要求按0-6歲孤獨癥兒童標準執行;選擇按周救助的,課程要求按13歲以上孤獨癥兒童標準執行。
13歲孤獨癥兒童救助標準為250元/周。
*(以上為各省市救助政策整理,排名不分先后,各地市、區、縣具體政策實施略有不同,詳細政策請咨詢當地殘聯。)
部分內容來源:暖星社區
何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