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溫暖的葉楠大叔導讀唐代中期韓滉的名畫《五牛圖》被收錄在《名畫里跳出來的中國故事》中。在中國歷史上傳世的名畫里,怎么少得了收藏在故宮博物院里的《五牛圖》?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名畫里跳出來的中國故事》為4卷本套書,是專為孩子們在減負的
文/溫暖的葉楠大叔
導讀
唐代中期韓滉的名畫《五牛圖》被收錄在《名畫里跳出來的中國故事》中。
在中國歷史上傳世的名畫里,怎么少得了收藏在故宮博物院里的《五牛圖》?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名畫里跳出來的中國故事》為4卷本套書,是專為孩子們在減負的當下,尤其是在重視大語文時代里,而量身訂制的。
四卷本套書,分別以《人生百態》《耕讀傳家》《文人雅士》《王朝興衰》分類收錄解剖著名歷史名畫中的故事。
本套叢書作者是青年女作家李妍,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李妍,自幼酷愛文化歷史,已經出版了多部弘揚傳統文化的書籍。
新著《名畫里跳出來的中國故事》書中,她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為孩子們點睛——這套書中的一幅幅中國名畫,使小讀者了解:牛馬神獸等的傳神畫卷里,蘊藏文學藝術、歷史人文,在陶冶了藝術情懷時,讓孩子們借古思今啟迪人生。
在《清明上河圖》《搜山圖》《千里江山圖》《五牛圖》……等60余幅歷史名畫中。小編本文選評《五牛圖》心念的是——
今天的孩子們不了解《五牛圖》的牛兒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牛是民眾能吃飽飯無可替代的大功臣,牛還代表了:溫暖、善良、憨憨的、樸實的情感。
當下很多的孩子們沒見過牛,更別說領會欣賞《五牛圖》中——
蹭癢癢的棕色老牛,在鄉村大地上的悠閑自得;
黑白相間的花牛,在鄉村的田野地頭,又該是怎樣靈動的畫面?
深赭色的老牛發出的聲聲“哞、哞”的鳴叫聲,若目之所及、親耳所聞,在孩子們的心中,又會有怎樣的互動?
大黃牛吐出的舌頭,側臉凝視的棕色黃牛,在《五牛圖》畫面中,傳神了一千多年的歲月。
翻開《五牛圖》在李妍的點睛之筆的解讀里,牛兒會鮮活在孩子們的心中嗎?
粗壯有力的線條里,是牛的強健和穩重;
那行走的腳步,那低頭、揚頭、側頭的牛兒,形象各異的五牛圖;
從著筆的顏色,到層次分明的筋骨,炯炯有神的牛眼里,投向主人的眼光卻溫順而執著,看《五牛圖》居中的青牛,和你對視的神態,傳說了那個朝代牛和人的相伴相依。
歷史的碎碎念和名家吐槽里,歲月深處的美要后人傳承繼承、創新
李妍在《名畫里跳出來的中國故事》書里,每一幅名畫的解讀,都有歷史碎碎念、名家吐槽這兩個環節,為的是讓孩子們,更全面地了解每一幅名畫。
在牛耕小傳里,商朝牛就被農人用來耕地,當鐵器興盛于春秋時,牛和鐵犁的組合,讓四海無閑田、人們吃飯問題得到了解決。
小編看到漢代不準隨便吃牛肉,想起北宋時包公巧計捉拿偷割牛舌頭的歹徒,這些歷史歲月深處的故事,結合在《五牛圖》的畫面中,在李妍的點睛文字里,孩子們會不會有所思、有所想呢?
小編想起兒童時,放牧過的耕牛,聽說鄰村一頭黑牛摔死后,被安葬在山下。
那時農家兒童誰沒放過牛呢?那時沒吃過牛肉,會背爺爺教我的一首詩:
草滿池塘水滿坡,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雷震《村晚》
牛兒喲,豐滿了我的童年和少年。
韓滉創作《五牛圖》動機傳說很多,在名家吐槽里,畫家說他在當時的主流畫家,看不上眼的鄉野村夫生活里,發現了農人的村居田野、牛、羊、馬、驢等,都具有獨特的田園風俗美。
李妍借韓滉的吐槽,會讓孩子們面對《五牛圖》有所思的。
寫在后面:溫良、憨厚、樸實,是牛兒的天性,更該是孩子們學習和領會的
當下很多孩子們,沒見過牛、更別說聽牛的“哞哞”鳴叫聲,沒有機會凝視牛兒溫順的眼光,牛兒歡喜地蹦跳……
卻會聽到見到:有些人即使是面對父母妻兒親人,也沒了溫良、憨厚、樸實,這本是牛兒傳遞給人的天性。
在《名畫里跳出來的中國故事里》有關動物的名畫,除了小編本文《五牛圖》外,還有——
看《浴馬圖》讓孩子們心中有駿馬在馳騁,看《搜山圖》讓孩子們對神獸世界的善惡、丑美,有自己的的理解。
歷史需要銘記,韓滉的這幅《五牛圖》在被八國聯軍掠奪到國外后,是一代偉人周總理,指示專人不惜一切代價,才重回祖國的懷抱。
至今能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光是修復一項專家們就用了8個月的時間。
歷史更需要一代代后人去繼承,特別是文化的傳承。
在六一兒童節即將來臨之際,父母、爺爺奶奶們,為孩子們買上一套《名畫里跳出來的中國故事》吧。
這份禮物,一定會惠及孩子的一生。
(本文中圖片、含文字截圖,部分來自網絡侵權聯系刪除。)
文/結
感謝閱讀,感恩遇見,溫暖的葉楠大叔,相信文字會傳遞溫度
劉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