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報告出品方/作者:招商證券,岳恒宇、唐笑、賈宏坤)一、經濟性不斷改善,建筑光伏投資前景廣闊隨著光伏組件價格的不斷下降,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投資成本在不斷降低,推動著越來越多的建筑光伏項目開始投資落地,預計2021~2025年國內建筑光伏新增市
(報告出品方/作者:招商證券,岳恒宇、唐笑、賈宏坤)
一、經濟性不斷改善,建筑光伏投資前景廣闊
隨著光伏組件價格的不斷下降,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投資成本在不斷降低,推動著越來越多的建筑光伏項目開始投資落 地,預計 2021~2025 年國內建筑光伏新增市場規模將超過 6200 億元。按照目前市場水平,預計全部以自有資金投 資且自發自用的建筑光伏項目投資回收期在 5~6 年;其中 BIPV 項目 IRR 超過 16%,BAPV 項目 IRR 也在 15%以上。 若投資方可以貸款進行項目建設,將獲得更高的項目收益率。如果未來初期投資成本進一步降低或在光照時間較長的 地區建設,BIPV 屋頂項目的 IRR 有望達到 20%以上。此外,假若 2022 年 CCER 重啟,建筑光伏有可能為業主帶來 額外的碳交易潛在收益,建筑光伏項目的投資回收期有望進一步縮短,收益率繼續提升。
1、分布式光伏項目成本顯著下降
(1)規模化及技術進步推動光伏成本不斷下降
光伏電站建設的基本成本可以主要分為初始建設成本和運行維護成本兩部分。其中初始建設成本是光伏電站的主要成 本部分,對于分布式光伏而言,其主要包括光伏組件、逆變器、電纜、支架等設備采購價格以及施工、調試、后續保 險等安裝費用。
隨著光伏產業的飛速發展和規模擴大,光伏項目的成本正在不斷降低。根據 IRENA 的統計,2010~2020 年全球光伏 的平準化度電成本(LCOE)由 2010 年的 0.38 美元/kWh 下降至 2020 年的 0.06 美元/kWh,十年間下降幅度高達 85%。 在我國,2012-2020 年間戶用屋頂光伏項目和工商業屋頂光伏項目安裝成本均下降了 70%以上。
分布式光伏安裝成本的降低主要是得益于光伏組件價格的大幅下降。跟據 IRENA 數據,從 2013 年到 2020 年國內光 伏組件平均價格下降了 66%,2020 年國內分布式光伏的安裝成本約為 4.40 元/W。未來隨著光伏組件價格的進一步 下降,建設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運行維護成本方面,主要項目包括組件清洗、組件支架及基礎維護、設備計劃性檢修等,目前國內光伏項目的運維成 本大約為 0.04~0.07 元/W/年,預計未來運行維護成本將基本保持穩定。
根據北極星光伏網統計信息,2021 年國內分布式光伏 EPC 項目中標均價在 4 元/瓦左右,其中 2021Q4 中標最高價 為 4.75 元/瓦,最低價為 3.32 元/瓦。預計未來 5 年分布式光伏報價將進一步下降,我們假設截止 2025 年國內建筑光 伏平均報價進一步下降至 3 元/瓦,則截止“十四五”末國內建筑光伏 5 年內預計將有 6200 億元以上的新增市場容量。
(2)BIPV 相較 BAPV,項目運營成本方面具優勢
目前國內 BIPV 的初期建設成本相較 BAPV 價格要高 10%~25%左右。主要差距在于 BIPV 配套的橡膠密封條、輕鋼 檁條、鋁合金壓條等材料價格要高于 BAPV 配套的不銹鋼支架、導軌等,此外 BIPV 項目若限于應用場景需選擇碲化 鎘或銅銦鎵硒等薄膜光伏組件,則其光伏組件成本也將顯著高于 BAPV 應用的單晶/多晶硅組件。根據我們的測算, 目前國內 BAPV 屋頂項目成本預計在 500~600 元/m2,BIPV 屋頂項目建設成本在 600~800 元/m2。
相較于短期的投資成本,BIPV 在項目經營成本上和 BAPV 相比更具優勢。首先 BIPV 屋面由于整合程度更高,表面 平整無邊,不易積灰,一方面避免了組件積灰對光伏板發電效率的影響,實際發電量更高,另一方面也節省了清掃的 成本,一般用配套的自動清掃機器人即可打掃,而 BAPV 大多只能人工清掃,維護成本較高;此外,市場普遍認為 BAPV 使用壽命在 20 年左右,但其配套的彩鋼瓦屋頂使用壽命只有 10~15 年,意味著彩鋼瓦屋頂需要中途更換 1~2 次,而更換屋頂勢必需要對 BAPV 進行拆卸再安裝,存在重復施工;另外,BIPV 屋頂的理論壽命遠長于 BAPV 屋頂, 也造成 BIPV 隱形均攤成本要低于 BAPV。
2、投資收益可觀,吸引業主引入建筑光伏設備
(1)建筑光伏的直接收益測算
我們針對典型工商業 BAPV/BIPV 光伏屋頂的投資經濟性構建簡單的模型并進行測算。假設光伏屋頂的投資方與用電 方為同一主體,且光伏發電全部自用。由于 BAPV 實際安裝中光伏組件之間存在一定的空隙,實際有效發電面積將低 于相同條件的 BIPV,我們假設 BIPV 實際有效發電面積比例為 95%,BAPV 為 85%。項目建設期 0.25 年,運營期 25 年;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在前五年衰減 5%,之后以 0.5%/年的速度線性衰減,25 年共衰減 14%;后續維護費用 方面,BAPV 0.06 元/瓦?年,BIPV 0.04 元/瓦?年,此外 BAPV 項目須在運營 15 年后更換一次彩鋼瓦屋頂,成本按 300 元/m2測算;電價方面,我們取工業用電均價 0.73 元/千瓦時(含稅)。
據此假設安裝 2000m2的光伏屋頂,建成首年預計 BAPV 發電 29.8 萬 kWh,BIPV 發電 38 萬 kWh。若業主初期選擇 全部以自有資金投資,BAPV 項目預計投資回收期 5.87 年,IRR=15.25%,BIPV 項目預計投資回收期 5.87 年, IRR=16.36%;若業主選擇貸款投資,在貸款比例 80%,年利率 6%,貸款期限 5 年條件下,BAPV 項目預計投資回 收期 7.32 年,IRR=34.02%,BIPV 項目預計投資回收期 7.31 年,IRR=35.33%。
發電自用比例越高,投資收益越好。前文測算中我們假設業主將光伏發電全部自用。若業主不能將發電量全部消納, 或光伏投資方與建筑業主并非同一主體,則需將項目的部分或全部發電量并網出售。由于目前光伏余量上網出售的價 格普遍低于工業用電價格,隨著余量上網比例的提高,屋頂光伏項目的收益率也會有相應的降低。我們假設光伏余量 上網折合所得稅后價格為 0.42 元/kWh,則若余量上網比例 20%,自有資金投資光伏項目回收期將延長至 6~7 年,IRR 降至 13%~14%左右;貸款投資光伏項目回收期將延長至 8 年左右,BAPV 項目 IRR 降至 25.16%,BIPV 項目 IRR 降至 27.44%。若光伏投資方并非建筑業主,選擇將發電量全部并網出售,則自有資金投資 BIPV 的 IRR 僅有 7.58%, 貸款投資 BIPV 項目的 IRR 也只有 8.62%。
預計未來建筑光伏項目發電上網比例較低。根據目前國內工商業建筑的耗電情況,建筑光伏項目發電量還不足以覆蓋建筑本身的用電量。以某國內典型四層商業建筑為例,占地面積 3.43 萬平方米,每月耗電量約為 161 萬 kWh,假設 對其屋頂進行 BIPV 光伏改造,預計每月發電量僅為 48 萬 kWh 左右。因此,目前建筑光伏的發電量基本可以由建筑 本身消耗完畢,無需并網出售。我們預計短期內大部分建筑光伏項目可能主要以自用為主。
光伏項目所在地的年均有效光照時間會直接決定光伏發電量,是影響光伏屋頂收益的重要因素。根據北極星光伏網數 據,國內年均有效光照時間最長的新疆西藏地區有效時間可達 1600 小時以上,而最短的重慶地區只有 700 小時左右, 根據我們的計算,以 BIPV 光伏屋頂為例,若當地年均有效光照時間為 800 小時,自有資金投資回收期為 7.49 年, IRR=12.39%;貸款投資回收期為 9.35 年,IRR=19.36%。若年均有效光照時間為 1300 小時,自有資金投資回收期 為 4.42 年,IRR 可達 22.07%;貸款投資回收期為 5.51 年,IRR 超過 70%。
未來隨著光伏組件價格的進一步下降,光伏屋頂投資收益有望進一步提高。根據我們上文估計,2025 年國內建筑光 伏的投資成本有望下降至 3 元/瓦即 600 元/m2。據此計算,假設未來國內工商業用電價格不變,則到 2025 年自有資 金投資的 BIPV 光伏屋頂項目投資回收期可以降至 4.67 年,內部收益率預計可以達到 20%以上;貸款投資的 BIPV 光伏屋頂項目投資回收期預計為 5.82 年,內部收益率超過 60%。
政府補貼有望帶來額外經濟收益。目前國內光伏項目的中央財政補貼自 2022 年起全部退出,但各地方政府仍有對戶 用分布式光伏的針對性補貼政策。根據我們的不完全整理,除廣州、深圳仍在對光伏并網的電價進行補貼外,目前國 內地方政府的補貼方向主要集中在對初期裝機投資的一次性補貼。地方政府的補貼支持將顯著縮短建筑光伏投資的回 收期并進一步提高項目的內部收益率。
(2)未來碳交易市場存在潛在收益
建筑光伏未來有望進入碳交易市場。在全球加速碳中和進程,中國提出“2030 年前碳達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背 景下,碳交易成為不可或缺的市場化機制。我國現階段碳排放權交易產品包括碳配額(CEA)、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 兩部分,其中 CEA 主要在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進行交易,目前僅有電力相關企業參與;而 CCER 項目自 2017 年停 止審批后有望在 2022 年重新開放申請。未來隨著對建筑的能耗狀況和歷史排放數據監測的逐步完善,在 CCER 重新 開始審批后,投資了建筑光伏的業主有機會核算所經營的光伏項目碳減排量并將其送上 CCER 交易市場以獲得額外 收益。
未來碳交易市場價格預計將進一步提升。我國自 2013 年開始試點碳排放交易,在北京、上海、重慶、廣東等地設立 了 7 個地方性碳交易市場。在經過幾年的試點交易后,2021 年 7 月全國碳排放權市場正式開市。雖然目前僅有電力 行業企業被納入市場,但預計未來石化、建材、鋼鐵、有色、航空等行業的企業也將逐步納入。碳交易市場開放后, 一段時間內市場上的交易活躍度并不高,CEA 價格也一度有所下跌。直到 2021 年 12 月后國內 CEA 價格開始逐漸上 升,2022 年 1 月末交易價格已經達到 58 元/噸左右。但對比海外市場,目前國內碳交易價格仍然偏低。歐洲 2021 年 碳價大幅提升,12 月碳交易價格突破了 90 歐元/噸;美國自拜登上臺后碳排放的綜合成本定價為 51 美元/噸,目前海 外碳價是國內碳排放交易價格的幾倍至十幾倍。以此看來,國內碳交易價格有望繼續上升。
碳交易價格受政策導向影響明顯。長期來看,為保證更好的減排效果,生態環境部多位專家表示需要通過碳市場交易 逐年收緊碳排放配額約束或提高碳市場基準線標準。同時,為實現經濟政策的公平性,針對未達到碳排放納入門檻的 企業,未來有可能開征碳稅,與碳交易機制雙輪驅動促進市場化減排。若全國碳排放配額繼續逐步收緊、排放基準逐 漸提高,再加上征收碳稅的影響,國內碳交易活躍度勢必進一步增加,交易價格將繼續提升。
我們按照光伏發電碳排放 30g/kWh,傳統火電碳排放 900g/kWh 測算,預計 1MW 光伏裝機每年將節省 870t 碳排放 量(年光照時間 1000h)。由于 CCER 項目申請需經過嚴格的測算及審批,業主不一定能夠將全部減排量投入碳交易 市場。我們測算了不同交易比例以及碳價下,每瓦建筑光伏裝機每年可能帶來的碳交易收益。假設交易比例 60%,未 來國內碳交易價格增長至 80 元/噸的水平,粗略計算每瓦建筑光伏裝機每年有望可以給業主帶來 0.04 元的間接收益。(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二、積極布局建筑光伏,建筑工程企業搶占市場先機
目前國內建筑光伏尤其是 BIPV 產業鏈仍處于起步階段。作為建筑與光伏的交叉行業,建筑光伏體現出高定制化特征, 對參與企業的光伏組件設計開發和傳統建材的設計施工能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傳統光伏企業缺少建筑施工經驗與技 術,短期內難以獨立進入建筑工程市場,上游光伏組件廠商與中游建筑工程企業的合作成為普遍現象,產業鏈的整合 升級正在積極推進。類似隆基與森特、龍焱與中國建筑興業、晶澳與東方雨虹的企業間合作預計將成為建筑光伏行業 典型合作模式。
1、建筑光伏定制化需求高,建筑施工企業將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國內建筑光伏尤其是 BIPV 產業鏈仍處在起步階段。但是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隨著國家推出越來越多政 策來支持綠色建筑和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建筑光伏將迎來重要發展契機;同時隨著未來光伏組件價格下降帶來的成本 降低、以及全國碳交易市場帶來的可能額外收益,建筑光伏的投資收益率預計將繼續提高。目前,國內各個光伏和建 筑建材板塊相關企業正通力合作,逐步解決建筑與光伏結合過程中的各個難題。我們預計未來隨著建筑光伏產業鏈的 進一步完善與發展,建筑光伏行業將帶動全產業鏈公司共同發展。
從當前產業鏈結構看,建筑光伏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光伏組件及配套材料生產商,包括晶硅材料、光伏用薄膜、逆變器、 玻璃及支架企業如隆基股份、漢能科技、亞瑪頓等;中游主要是光伏屋頂、幕墻、立面的集成企業如森特股份、中國 建筑興業、江河集團、精工鋼構等;下游應用端包括公共建筑、工商業建筑、居民住宅及市政(路燈、停車棚)等領 域。此外,類似東方雨虹、科順股份、凱倫股份等防水領域企業也在積極與其他廠商合作,尋求參與 BIPV 市場的可 能。
中游施工行業壁壘高,與建筑企業合作尋求技術支持成為光伏組件生產企業的普遍選擇。由于需要適配場景不同、功 能不同的各類建筑,建筑光伏對光伏設備往往有較高的定制化要求。建筑光伏產業鏈的中游要求具備光伏產品研發、 設計、生產和安裝的系統集成商,企業不僅要具備生產光伏組件的技術和經驗,還應具備傳統建材設計及建筑施工的 相關技術,使得其建筑光伏產品的功能、外觀和尺寸等方面滿足建筑的個性化需求,而這需要企業擁有豐富的相關建 筑施工經驗及建材集成能力才能實現,這是非施工企業短時間內難以彌補的。
對于光伏組件廠商如隆基股份和天合光能,雖然它們已經推出了各自的建筑光伏產品如“隆頂”、“天能瓦”等,但在 具體建筑施工上的技術和經驗不足仍會限制這些企業獨立承接建筑光伏項目的能力。無論是建筑幕墻還是屋頂圍護項 目,對產品的防水防火抗風等技術指標都有不同的要求,相對應的技術體系是光伏企業短期內難以獨立建立起來的, 更難以匹配類似機場、車站等大型工程項目的高度安全以至零缺陷的要求,而這使得短期內光伏企業不太可能有機會 獨自從項目委托方獲得相關的訂單。
因此,為了減少拓展市場的難度,也為了避免因缺少建筑施工技術和經驗而影響最終項目質量,光伏企業普遍選擇與 建筑工程企業合作尋求技術支持,由上游企業提供標準化的晶硅、薄膜、逆變器等組件產品,在設計階段統籌考慮產 品的建材性能,并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建筑光伏產品的防水性、穩定性和觀賞性,在實現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同時也 提高了業務拓展的效率。目前國內已有多項成功的合作案例,包括晶硅企業隆基股份與森特股份、薄膜組件企業龍焱 科技與中國建筑興業等,預計未來這將成為 BAPV/BIPV 光伏行業的典型經營模式。
建筑光伏項目利潤優勢吸引建筑施工企業介入 BAPV/BIPV 市場。傳統建筑工程行業的產品附加值并不高,企業的利 潤率普遍較低,目前行業內主要公司的業務毛利率普遍不超過 18%。而對于建筑光伏項目而言,一方面 BAPV/BIPV相較傳統建材擁有更高的附加值,可以直接增加施工企業的利潤;另一方面通過與光伏組件供應商的深度合作,施工 企業可以從上游供應商獲得價格較低的光伏組件,間接增加了建筑光伏施工方的利潤。總體而言,未來建筑工程企業 的建筑光伏業務毛利率預計會明顯高于傳統建筑施工業務,BAPV/BIPV 業務有望顯著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的整體利潤 水平。
2、金屬屋頂圍護企業
(1)森特股份:金屬圍護龍頭,攜手隆基進軍 BIPV 行業
森特深耕金屬圍護領域近 20 年,在金屬屋面圍護行業核心技術突出,市場龍頭地位穩定。森特股份成立于 2001 年, 成立初期主營汽車廠、電子廠的鋼結構工程。2012 年公司股改后正式成為股份制有限公司,2012 年至 2016 年間, 公司由原先主營工業廠房項目轉為涉足公共建筑項目,并于 2016 年 12 月在上交所上市。上市以后,公司引進了德 國旭普林的土壤修復技術,開始進軍土壤治理領域。目前公司業務覆蓋建筑金屬圍護系統、生態治理以及建筑光伏一 體化三大領域,是國內第一家在主板上市提供金屬圍護系統解決方案的專業公司。
森特目前的主營業務建筑金屬圍護涵蓋工業、公共建筑兩大領域的中高端市場,是國內少有的能夠兼顧兩個領域的金 屬圍護企業。森特核心技術突出,市場龍頭地位穩定,擁有先進的金屬屋面制作工藝和現場生產技術,并積極進行業 務布局。僅 2020 年公司已先后中標、完成了雄安高鐵站、北京朝陽站、蕭山國際機場三期等重大項目建設任務。隨 著圍護系統的發展日趨專業化與復雜化,客戶在選擇時更看重圍護系統提供商成功項目實施的案例。森特通過過去的 項目積累了豐富的行業實踐經驗、技術實力和品牌優勢,深受廣大客戶信賴,奠定了公司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同時 也樹立了公司高端市場的品牌形象。
公司作為金屬圍護領域的領軍企業,擁有豐富的產品生產線,同時擁有抗風揭防滲漏屋面系統、金屬幕墻板以及適應 不同墻面需求的板材,能夠生產各種形狀、各種曲率變化的屋面板型,適用于各類屋面和墻面系統。截止 2020 年公 司擁有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項和外觀設計專利共計 155 項,有多項專利技術尚在申請中,公司持續的技術創新 為保持公司產品持續競爭力及盈利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光伏龍頭隆基入股,合作推廣 BIPV 業務。森特股份最早在 2017 年 8 月便與亞洲潔能資本簽署《分布式光伏項目合 作協議》,布局分布式光伏項目開發;2021 年 3 月 4 日,國內晶硅光伏組件龍頭隆基股份宣布以 16.35 億元收購森特 27.25%股份,成為森特股份第二大股東,森特得以將公司在大型公共建筑屋頂方面的優秀設計能力和資源優勢與隆 基在 BIPV 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品質上的優勢結合,快速推廣 BIPV 業務,進入分布式光伏市場。
公司 2021 年分別與簡一集團、徐工集團、山東重工和三棵樹涂料達成戰略合作,合作預估新增裝機容量分別為 60MW、 60MW、400MW、200MW。按照 BIPV 安裝價格 4.38 元/W 粗略計算,若戰略合作全部落地,預測帶來的增量收入 在 31.54 億元左右。其中,簡一集團、徐工集團、山東重工和三棵樹涂料的簽約金額分別有望達到 2.6 億元、2.6 億 元、17.5 億元、8.8 億元。隨著公司在 BIPV 業務布局的逐漸擴大以及與隆基股份的合作逐漸深入,BIPV 有望在 2022 年顯著拉動公司訂單增長,從而帶動業績大增。
公司營收暫時承壓,看好 BIPV 驅動二次成長前景。公司 2017~2019 年營收穩定增長,2020 年后受疫情影響,部分 項目施工推進節奏拖后,營收有所降低。2020 年公司營收 31.53 億元,同比下降 6.08%;根據公司公告,2021 年疫 情影響和客戶流動性風險仍然存在,2021 年度計提減值將持續上升,全年歸母凈利潤約為 0.25 億元到 0.37 億元, 同比下降 79.72%到 86.30%。不過目前公司在手訂單充足,2021Q1~Q3 新簽合同 21.60 億元,同比增長 5%,其中 僅 Q3 新簽合同 8.4 億元,同比增長 8%。隨著國家“雙碳”政策的進一步推動帶來的廣闊 BIPV 發展前景,看好森特 在與隆基的合作下,依托公司在建筑屋頂設計/施工維護方面的積累,充分發揮在 BIPV 項目承攬及落地環節的優勢, 公司未來二次成長前景值得期待。
(2)精工鋼構:早期布局建筑光伏業務,鋼結構龍頭有望進一步開拓 BIPV 市場
精工鋼構成立于 1999 年,是一家集國際、國內大型鋼結構建筑設計、研發、銷售、制造、施工于一體的大型上市集 團公司。公司的產品及服務主要包括鋼結構工程和以鋼結構為主體的完整建筑產品,其產品不僅包括結構本身,還涵 蓋樓面、墻面、屋面、樓梯、設備機電、裝修等所有完整建筑所必須的部分。公司產品體系分為公建、工業和居住三 大產品類別。其中公建產品可進一步細分為機場、高鐵站等個性化訂制非標產品和學校、醫院等裝配式標準化產品。 公司于 2014 年成立 BIM 創新研發中心,為企業服務的同時對外部市場提供技術服務,旨在項目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為 客戶提供 BIM 技術領域全方位技術支持。
公司提前布局 BIPV 項目,國內鋼結構龍頭有望進入 BIPV 廣闊市場。2011 年公司增發募集資金 9.71 億元,其中 4.31 億元擬投資光伏一體化項目,并計劃形成年產 BIPV 屋面 13 萬平方米、BAPV 屋面 48 萬平方米的生產能力,為公司 BIPV 技術的開發打下良好基礎;2014 年子公司綠筑光能承接精工能源及其下屬企業擁有的 30MW 分布式光伏發電 項目工程,標志著公司在分布式光伏領域的重大突破。目前公司已成功開發出成熟的 BAPV/BIPV 建筑光伏產品,并 在廣州火車南站、靖江體育中心、溫州國際會展中心等多個項目上實施。在碳中和目標推動下,公司有望依靠其在工 業建筑、公共建筑等領域領先的設計研發和施工能力以及多年積累的客戶資源,進一步開拓 BIPV 市場。
經營數據良好,EPC 轉型效果顯現。2021 年全年,公司累計新簽合同金額 169.49 億元,同比增長 13.29%。其中公 共建筑建和工業建筑新簽合同金額分別增長 33.6%和 15.8%。截止 2021 年 Q3 公司營收達到 103.95 億元,同比增 長 33.95%。公司 EPC 轉型效果初顯,2021 年加盟業務實現業務額 2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100%,當前公司已在 國內東北、華東、華北等六大區域開展技術加盟業務合作,有望促進公司鋼結構建筑業務在全國范圍內布局及推廣。 根據公司最新的業績預增公告,得益于訂單的穩定增長以及合理的成本管控、數字化管理增效等舉措,預計 2021 年 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 6.5~7.2 億元,同比增加 0%~11%。
(3)東南網架:“綠色建筑+BIPV”戰略轉型推進中
東南網架成立于 1984 年,是國內外知名的鋼結構、網架制作安裝壹級資質企業,于 2007 年 5 月 30 日在深交所上 市。公司具有年生產鋼結構、網架 46 萬噸,建筑板材 600 萬平米的制造能力,產品輻射全國并打入國際市場,已成 為國內同行業中經營規模最大、產品市場最寬的鋼結構、網架工程專業承包企業。東南網架在全國各地布局了六大生 產基地。承建了“天眼”世界最大 500 米口徑射電望遠鏡、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國家、省市重點工程,同時包 攬了杭州 2022 年亞運會所有新建場館。公司擁有多腔體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系統、旋轉開合屋蓋技術、張拉結構建造 技術等一系列核心技術,是國內鋼結構建筑及圍護系統的設計、制造、安裝以及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總承包業務的領軍 企業。
“整縣推進”計劃推動,東南網架積極推進 BIPV 布局。作為國內鋼結構建筑行業的龍頭企業,東南網架在醫院、學 校等公共建設工程項目資源豐富,這些公共建筑都是 BIPV 技術應用的優良載體,因此東南網架在 BIPV 領域上資源 優勢明顯。同時,公司是住建部確立的全國首批“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在政策方面也具有先發優勢。自 2021 年 6 月以來,東南網架加快了其在 BIPV 領域的推進速度,與公司總部所在地杭州市蕭山區衙前鎮人民政府等多地簽 訂了項目合作協議,正式參與“整縣推進”建設。同時公司與福斯特進一步加深合作,于 9 月出資 1.5 億與福斯特合 資成立子公司東南碳中和科技,通過該子公司共同承接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目前東南網架已簽訂多項 BIPV 開 發建設項目,總裝機量 2.45GW,為其未來業績發展增添了更好的保證。
營收增長穩定,公司主業持續穩健高增。東南網架 2020 年全年營收 92.56 億元,同比增長 3.12%;2021 截止 Q3 營收 83.57 億元,同比增長 27.62%。公司訂單增長穩定,2021 年建筑業務新簽合同及中標未簽合同共 189 項,累 計金額 185.9 億元,同比增加 28.98%。歸母凈利潤方面,截止 2021Q3 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 5.24 億元,同比增長 70.63%;預計 2021 年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 4.87~5.69 億元,同比增長 80%~110%。公司 2021 年營收表現優異的主 要原因是公司 EPC 項目規模提升以及化纖景氣度的提升。雙碳背景下政策端對鋼結構應用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公 司轉型總包成效顯著,預計未來主業仍將保持穩健增長。
3、幕墻立面企業
(1)江河集團:全球幕墻領軍企業,有望開拓光伏幕墻市場
江河集團成立于 1999 年,主營業務分為建筑裝飾業務和醫療健康業務兩大板塊,其中建筑裝飾板塊包括建筑幕墻、 室內裝飾和室內設計,是江河集團的核心業務。江河建筑裝飾板塊定位于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幕墻、室內裝飾(含 設計)等業務領域為主要方向,致力于提供綠色建筑系統服務。其中幕墻業務包含江河幕墻和港源幕墻兩個子品牌。 江河幕墻是集產品研發、工程設計、精密制造、安裝施工、咨詢服務、成品出口于一體的幕墻系統整體解決方案提供 商。近年來在全球各地承建了數百項難度大、規模大、影響大的地標建筑,其中,承建包括沙特王國塔、上海中心等 200 米以上摩天大樓逾 180 項。港源幕墻傳承港源裝飾和江河幕墻優秀基因,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和武漢擁有 一流幕墻生產線和大型倉儲基地。先后承建了鳥巢體育場、北京會議中心等一大批精品工程。
江河集團長期致力于節能環保技術在幕墻系統中的研發與應用,近年來自主開發的智能呼吸式幕墻、光電幕墻等新型 節能幕墻已成功應用于國內外眾多高端幕墻工程。公司已經設計施工了一批代表性的光伏幕墻工程,針對不同應用場 景采用傳統晶硅、碲化鎘薄膜、光伏玻璃等不同技術實現光伏發電。2022 年 2 月,集團子公司江河幕墻宣布中標北 京工體光伏建筑屋面改造項目,其中包括 6.58 萬平方米的幕墻改造項目,該項目未來將成為北京十大建筑城市記憶 工程,標志著公司已獲得建筑光伏領域重要客戶的認可。
此外,江河集團與國內知名光伏項目開發企業中清能綠洲同為江河源控股公司。中清能是江河源旗下新能源板塊公司, 依靠強大的投融資能力、雄厚的工程技術力量、先進的供應鏈和質量安全管理系統、標準化和精細化的工程管理體系, 已經在 53 個國家開發、投資、建設超過 1700MW 的太陽能光伏應用項目,涵蓋大型地面光伏、分布式光伏、微網離 網等全方位光伏應用領域。江河集團可以從中清能過去在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經驗中獲利,共同開發新一代光伏幕墻產品。隨著雙碳政策推進,BIPV 滲透率不斷提高成為幕墻行業發展新方向,預計公司將逐漸涉及立面和屋頂一體化 建設,未來逐步開拓建筑光伏市場。
公司訂單數量增長穩健,未來成長空間可觀。公司 2020 年營收 180.50 億元,受疫情影響同比小幅下跌 4.02%,2021 年反彈明顯,截止 2021Q3 實現營收 142.03 億元,同比增長 18.81%。2021 年公司中標項目增長穩定,累計中標項 目 938 個,中標金額 264.34 億元,同比增長 9.64%;其中幕墻系統新增中標 195 項,總額 145.36 億元,同比增長 3.28%。公司幕墻訂單增速穩定,在手訂單及中標項目充足,為公司未來提供可觀的成長空間。2021 年受子公司港 源裝飾未能回收特定客戶應付款項影響,公司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虧損 9.4~11.3 億元。我們預計港源裝飾能夠有效 應對特定客戶帶來的經營風險,公司未來整體經營風險可控。
(2)中國建筑興業:攜手龍焱探索 BIPV 幕墻領域
中國建筑興業成立于 1969 年,為中國建筑集團下屬子公司。公司于 2010 年 3 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主要 業務包括幕墻工程、工程總承包以及運營管理業務,專為高端物業項目提供一站式幕墻及建筑外墻解決方案。公司擁 有五十多年幕墻經驗,在全球玻璃幕墻行業內規模實力排名前三,業務遍及 11 個國家、43 個城市,累計項目達 890 余座,承接了以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哈利法塔項目為代表的多個國際地標建筑,具備技術、資金、經驗、品牌等優勢。 公司高端幕墻產品的定位突出,擁有超高層玻璃幕墻、雙曲異形復雜幕墻、被動式幕墻等技術,可以通過 BIM 技術 進行模型建立和反向實地模型對比,融合參數化設計大幅提升效率,完成三維雙曲幕墻等復雜幕墻的設計難題。
牽手龍焱,開啟在 BIPV 領域的全面合作。2021 年 9 月,中國建筑興業與碲化鎘(CdTe)薄膜太陽電池生產企業龍焱 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將中國建筑興業在建筑幕墻、企業客戶資源、項目管理等 方面的領先經驗和龍焱能源科技在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相結合,圍繞 BIPV 開展緊密戰略合作,攜 手推進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市場拓展、方案設計和項目建設。龍焱科技擁有全球領先的碲化鎘光伏膜技術,2011 年耗資 4000 萬美元在杭州建立了第一條碲化鎘薄膜電池生產線,邁出國內碲化鎘電池產業化的第一步。我們看好雙 方的合作能夠推動 BIPV 示范性項目在較短時間內落地,并將在國家政策趨勢下持續拓展。
新簽訂單穩定增長,公司業績增長迅速。受疫情影響,公司 2020 年營收有小幅下跌,2020 年營收 45.49 億港元, 同比下降 1.72%。2021 年公司業績反彈明顯,截止 Q3 營收 37.69 億港元,同比上升 43.61%。2021 年公司新簽訂 單增明顯,截止 Q3 公司新簽訂單累計 65.50 億元,同比增長 63.06%,公司預計 2021 年實現歸母凈利不少于 2.81 億港元,同比增加不少于 45%。充足的在手訂單數量為公司未來的營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預計將會推動營收的同步 增長,助力公司實現業績高增目標。
4、光伏支架企業
(1)中信博:厚積薄發,快速成長的光伏支架企業
中信博成立于 2009 年,是一家世界領先的光伏跟蹤支架、固定支架及 BIPV 系統制造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現 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子公司或市場服務中心。截至 2020 年底,中信博累計安裝量近 32GW,在全球近 40 個 國家市場成功安裝了近 1100 個項目,并于 2017-2020 年,連續 4 年位列全球跟蹤系統出貨量前 4 名。2020 年 8 月, 中信博成功登陸中國 A 股科創板。公司產品線豐富,其支架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內外集中式光伏電站項目。跟蹤支架方 面,開發了平單軸與斜單軸產品應對不同使用場景;固定支架方面,擁有單立柱、雙立柱、季節可調等多個品類,主 要用于集中式電站和 BAPV 系統。此外,公司積極拓展 BIPV 產品,自主研發了免彩鋼瓦拆除的雙頂 BIPV 系統。2020 年公司跟蹤支架業務營收 17.10 億元,固定支架營收 13.62 億元,BIPV 業務營收 0.45 億元。
中信博 BIPV 產品特別針對現有廠房彩鋼瓦尚未腐蝕的屋頂。由于彩鋼瓦上不能直接做 BAPV,且不能影響企業正常 的生產經營。而中信博“雙頂”BIPV 解決方案可直接在屋面檁條上翼緣安裝 W 導水槽處放置一段墊高座,在其上再 進行安裝智頂 BIPV 系統,免除了彩鋼瓦拆卸步驟。該設計不僅滿足了正常生產經營,又延長了屋頂使用壽命,同時 也節省了對彩鋼瓦的拆除費用。
公司盈利待反彈,未來有望迎來加速成長。中信博 2020 年營收 31.29 億元,同比增加 37.11%;歸母凈利 2.85 億元, 同比增長 75.95%。但 2021 年營收數據均出現較大下滑,截止 2021Q3 公司營收同比下降 6.84%,歸母凈利潤同比 下降 69.77%,預計 2021 年全年歸母凈利潤將減少 2.47~2.53 億元,同比下降 86.69%~88.79%;同時公司毛利率也 出現較大下滑,2021Q3 公司毛利率 13.20%,同比下降 9.73 個百分點。推測組件漲價導致的地面電站裝機推遲疊加 鋼材、海運成本上升是公司 2021 年財務表現較差的主要原因。未來隨著光伏上游硅料價格的回歸以及鋼材價格的回 落,預計公司 2022 年營收表現將有所回升。(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清源股份:澳洲戶用光伏支架龍頭,大力開發國內光伏市場
清源股份是一家專注于光伏電站整體制造解決方案的研發、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成立于 2007 年,以光伏支架銷售作 為主營方向,定位中高端客戶和市場,產品已覆蓋全球 30 多個國家,累計銷售超 12GW,廣泛應用于國內外地面電 站、工商業屋頂電站、家庭戶用系統等。公司先后發展了澳洲、日本、中國、歐洲以及東南亞等市場,積累了大量優 質穩定的客戶資源,在澳洲市場占有率超過 50%,創下連續十一年澳洲屋頂光伏市場占有率第一的記錄。公司目前主 要業務包括光伏支架銷售和光伏電站開發建設業務兩部分,2020 年支架業務營收 7.16 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 79.47%; 光伏電站開發建設業務營收 1.71 億元,占總營收的 19.00%。
光伏支架銷售業務是清源股份的核心業務,包括地面固定支架、跟蹤支架系統和屋頂支架系統三部分,其中跟蹤支架 系統和屋頂支架系統是目前公司主要的業務增長點。公司的跟蹤支架系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能夠實現系統自動跟蹤 太陽的位置,提高光伏電站系統的總體發電量,是公司未來研發投入、市場推廣的主力產品,2020 年實現營業收入 1.70 億元,同比上升 311.07%;公司的光伏屋頂支架系統則是公司的明星產品,從 2008 年投放市場至今,在澳洲、 歐洲、中國、東南亞等國家大量銷售,現已成為通用的光伏屋頂支架之一。2020 年實現營收 4.03 億元,同比上升 18.64%。
合資公司助力分布式光伏建設。2021 年 11 月公司公告與廈門建發股份共同出資設立廈門建發清源新能源有限公司, 其中清源股份出資 1000 萬元,持有合資公司 20%股權。合資公司將以“整縣制”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投資及運營為主 營業務,覆蓋區域以福建省為主,進一步輻射周邊省市。2022 年 1 月江蘇蘇美達公示了其最新的分布式光伏 BIPV 支架采購項目中標候選人,清源股份列在候選名單第一位。
大力拓展國內業務,公司業績迎反彈。公司 2020 年業績受海外疫情影響,多個傳統大訂單銷售區的直銷營業額出現較大幅度下滑。2020 年全年公司營收 9.00 億元,同比下降 27.97%,但仍成功實現利潤扭虧為盈,2020 年實現歸母 凈利潤 6842.52 萬元,同比增加 221.63%。2021 年隨著公司在維持國外市場開發力度的同時,大力開發國內市場, 使得國內支架銷售收入迅速增長,公司業績迎來顯著反彈。截止 2021Q3,公司實現整體營收 7.37 億元,同比增長 28.23%。毛利率方面,公司支架業務受國內業務規模擴大的影響,2020 年毛利率下降了 5.24 個百分點,但受益于 光伏電站開發建設業務毛利的提升,公司整體業務毛利率仍保持穩定,2020 年毛利率 25.07%。
三、投資分析
“雙碳”背景下,國家出臺多項政策推動綠色建筑和整縣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建筑光伏將迎來重要發展契機,預計 2021~2025 年國內建筑光伏新增裝機量超過 170GW,市場規模將增加 6200 億元以上;同時,目前國內自有資金投 資的建筑光伏項目回收期在 5~6 年左右,內部收益率可以達到 16%左右,未來隨著分布式光伏項目成本的不斷下降, 建筑光伏項目建設的內部收益率將繼續提升,投資回收期有望進一步縮短;此外,建筑光伏的定制化需求驅動光伏上 游企業尋求與中游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的合作,未來預計建筑光伏產業鏈將進一步整合升級。上游組件制造商提供光伏 組件,中游施工企業完成集成并執行最終施工安裝預計將成為建筑光伏行業的主要合作模式。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
劉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