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說起個人電腦,中國是一個后來者,但是在后來的發展中,逐步超越了所有對手,走向世界的前列。如今市場上耳熟能詳的PC品牌有聯想、華碩、華為等,這些品牌憑借著出色的產品,深受著人們的喜愛。但在手機智能化的時代,筆記本電腦的功能逐漸被替代,PC市場
說起個人電腦,中國是一個后來者,但是在后來的發展中,逐步超越了所有對手,走向世界的前列。
如今市場上耳熟能詳的PC品牌有聯想、華碩、華為等,這些品牌憑借著出色的產品,深受著人們的喜愛。
但在手機智能化的時代,筆記本電腦的功能逐漸被替代,PC市場一步步的萎縮,當然也不乏有部分企業走向衰敗,正所謂“優勝劣汰”,淘汰是無法避免的一種情況。
很多人都知道戴爾這個品牌,而且在選購電腦的時候,通常會把它作為首選。不過,最近這個品牌似乎陷入了困境,原本曾經是全球最大的電腦品牌,如今卻負債3000億,被聯想所超越。
前段時間,知名機構Canalys發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PC市場排名。數據顯示,曾經電腦巨頭戴爾,出貨量為1579萬年臺跌至第三,僅占據17.5%的市場份額,而第一名則被聯想霸占。
一、輝煌時期
不得不說,戴爾的確是一個傳奇的企業。1984年,19歲的邁克爾·戴爾,還沒畢業就在大學期間創辦了戴爾公司。
在個人電腦還沒興起的年代,利潤是非常高的,一臺售價3000美元的IBM PC機,所有零部件的成本只有600美元至700美元,經銷商進貨價2000美元,還能賺1000美元。
戴爾算了一筆賬,認為把直銷引入電腦行業,砍掉中間商賺差價最賺錢,很快戴爾便輟學回家創業。
首先,他以批發價買回大量滯銷電腦,拆卸后通過增加內存、磁盤驅動等,在當地報紙上打出“戴爾”的廣告,再以低于市場價10%-15%的價格出售,這么一來,每月至少能賺5-8萬美元。
這種商業模式雖然有些“不講武德”,但卻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為此還登上了《財富》“最受尊敬公司”榜單。
經過短短4年的發展,就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也是從原來的3000萬美元直接升到了8000萬美元,對于一個電腦品牌來說,這樣的發展速度已經相當快了
1992年,戴爾正式地踏入了全國500強企業的行列當中,其創始人也成為最年輕的500強CEO。
2001年-2005年,戴爾電腦成為全球PC銷售冠軍,號稱“PC之王”。巔峰時期,戴爾總資產高達7000億,碾壓當時的聯想。美國《商業周刊》曾將Dell評為“100名的巨人企業”第一名
二、走向沒落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這一切的轉折點都在2004年,戴爾退休之后離開了公司,也失去了曾經引以為傲的資本。
緊接著,2005年就曝出了一場“爆炸門”,使得品牌的口碑急劇下降。沒過多長時間,財務造假事件又被揭露,Dell也因此承擔了1億元的罰款。
在經歷一系列低谷之后,邁克爾不得不重新在2007年回歸,不過這個時候已經晚了。回歸后的戴爾,雖然也做出了許多的努力,但都沒能成功挽回戴爾曾經的輝煌。
曾經超過1000億美金的公司,現在市值不過才665.98億美金,折合人民幣大約是4434億。
事實上,從2011年開始,全球PC出貨量就持續下滑,同時電商的發展也沖擊了戴爾的直銷模式。加上電腦行業的競爭對手的不斷涌入,戴爾在競爭中開始出現落敗的局面。
為了拯救公司,邁克爾·戴爾回歸后,試圖通過大量收購,幫助公司渡過難關。于是在2015年,戴爾花費670億美元收購了著名的數據存儲廠商EMC,創造了科技行業并購規模之最。
但也正是這一錯誤的決策,不僅未讓戴爾轉型成功,還讓戴爾背負了高達3000億元的巨額債務。
三、敗給時代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競爭對手的強勢表現下,戴爾的品牌力明顯不如當年。
說起戴爾公司存在的問題,首先便是缺乏創新。一家依靠組裝PC起家,又憑借直銷模式在2001年登頂全球最大的PC公司,但在互聯網模式下,直銷模式卻不再是靈丹妙藥。
當時許多電腦品牌都選擇入駐電商平臺,而戴爾卻沒有抓住機遇,錯過了變革的機會,彼時失去風頭的戴爾,被惠普奪取了全球第一的寶座后,銷量也大不如前。
其次,由于是組裝機,戴爾每年投入的研發占銷售額的2%都不到,這就導致在技術和研發上略遜色于其他品牌。
當年在中國PC市場,Dell占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一度讓聯想望塵莫及,甚至已經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
不過好在危急時刻,柳傳志帶領團隊,通過數年的短兵相見,重新奪回了中國市場占有量第一的地位。
此后,聯想又有大動作,陸續收購了ThinkPad,摩托羅拉,NEC等世界品牌,坐上世界PC行業第一的寶座。
反觀Dell,在敗給聯想之后,銷量從此一路下滑,特別是從中國市場敗退后,戴爾累計負債已超過了3000億元。
結語: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美好的光景不會一直存在。
盡管近兩年來Dell推出不少優秀的產品,但想要翻身,已經很難了。事實上再一次證明,對任何品牌來說,中國是一個有巨大潛力的市場,如果失去了中國市場,就失去了一切!
至此,我們也希望希望Dell能夠吸取以往的教訓,更好的發展,不要被時代所拋棄。畢竟,當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對你說。
共勉!
參考資料:首席財經觀察、斜陽云飄、數碼扒一扒、紅螞蟻自媒等公開資料
高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