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鋼板多久取出比較好?雖然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但其實一百天時間骨頭只能初步愈合,對折斷的區域進行初步的連接,雖承受部分力量,但骨骼內部結構仍然紊亂,強度還是不足,想達到理想的強度需要大概1年以上的時間。所以,完整的骨折愈合一般需要半年到
一、鋼板多久取出比較好?
雖然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但其實一百天時間骨頭只能初步愈合,對折斷的區域進行初步的連接,雖承受部分力量,但骨骼內部結構仍然紊亂,強度還是不足,想達到理想的強度需要大概1年以上的時間。所以,完整的骨折愈合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當然骨折愈合和年齡呈負相關,也就是說越年輕骨折愈合所需時間越短,比如兒童半年多便可以達到成人1年以上的愈合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過了半年甚至一年,骨頭還沒有徹底愈合,骨折如果長時間不愈合,就會容易引發病變,這種情況下務必要去醫院復診,尤其是類似股骨干或肱骨干等部位的骨折。
而內固定取出的時間大致是多久呢?
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因此術后定期復查顯得非常重要,因為需要復查后根據骨折部位的愈合情況來確定取出的時間。
一般而言,上肢一般在術后骨折線消失1年取出較為合適,下肢負重部位在術后骨折線消失1年半到2年取出較為合適。從追求穩妥的角度來說,取出時間可比上述時間晚一些,但也不能太晚,超過3-5年則因為骨骼與鋼板完全長在一起而加大取出的難度。
所以,取鋼板一般在一年半到三年之間,時間太短骨骼還未長好,時間太久取出難度極大,道理上面已經講過了不再贅述。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
當內固定取出以后,要格外注意保護手術的部位,并且要適當限制負重,特別是術前檢查發現有骨質疏松的患者,應更加注意,避免從螺釘孔發生再骨折。
二、為什么取鋼板會出現滑絲?
其實鋼板取出和我們日常修理東西卸螺絲的原理一致,只不過場景搬到了身體里而已。
那為什么會滑絲:大概率是擰螺釘擰的太緊,螺釘和鋼板之間出現了冷焊接,還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取釘的器械與螺釘釘尾不完全的配套。
滑絲后螺釘與鋼板就融為了一體,接著與骨骼長到了一體,你想要他們骨肉分離談何容易,所以下面介紹骨科醫生噩夢級手術的特征:手術在別的醫院做的,取鋼板又跑到別家醫院取,并且鋼板已經在患者體內和平共處了五到十年。這樣一臺看起來“很簡單的”內固定取出手術,對手術室的資深麻師和護士來說一定搖頭,因為手術過程中一旦出現滑絲(并且幾率很大),可愛的醫生十八般武藝全部嘗試到大汗淋漓,歷時幾個小時,最后還是不一定可以把鋼板取出來。并且身體不是桌椅板凳,經不住醫生無休止的擺弄,這時候大概率會有更悲劇的事情發生:釘子和鋼板沒取出來,骨頭又斷了。
所以,第一,在體內已經和平相處了五六年的鋼板就不要取了,第二,盡量一定務必到給你手術的醫院取鋼板。因為肯幫你取屬于別家醫院鋼板的醫生,都是上輩子拯救過地球的天使,這個所背負的風險和責任,真的是相當重大。當然如果你問我:“何醫生,我在外院做的手術你可以幫我取一下不?”我會堅定回答你:“不可以”。
三、取出鋼板后還需要恢復多久?
醫生經過復查確定你能夠取出鋼板意味著骨折已經得到了充分愈合,但是取出鋼板后骨頭上還是會遺留很多螺釘孔,骨頭生長到長滿這些釘孔還是需要時間,
另外一方面,骨骼跟人一樣對習慣有依賴,局部長期與一個支撐物朝夕相處,突然消失后重新適應也需要時間,
所以醫生建議,對取完鋼板的患者是不推薦立即進行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的,特別是需要反復活動患肢的行為。因此對于不同部位的鋼板取出后,我個人的意見是:
上肢取出鋼板后3個月內不要用患肢抬舉重物
下肢取出鋼板后最好1個月內通過拄拐部分負重,3個月內不能進行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
結語
雖然選題小眾,但作為在臨床工作了十余載的我深深理解不論是作為患者還是骨科醫生,對這個話題的探討在幾乎每個手術病患身上都會發生。對疾病的治療,不僅是關乎身體,還有對于心理的調整。希望這篇小文可以解除很多同道以及患者的疑惑,并且還是重申一下,本文的所有觀點也只是我自己的一些認知的映射,可能有所偏頗,但初衷一定是為了能夠幫助到一些人和事。
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