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人長期從事紀錄片創作,寫提案、審提案基本就是每天的日常。本文是為了一次提案征集活動,專門寫給年輕同行的分享帖,但也可以作為日常工作備查參考。提案準備前的三次自問1.為什么要做這部片子Whythisfilm?一個好的提案,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
本人長期從事紀錄片創作,寫提案、審提案基本就是每天的日常。本文是為了一次提案征集活動,專門寫給年輕同行的分享帖,但也可以作為日常工作備查參考。
提案準備前的三次自問
1. 為什么要做這部片子 Why this film?
一個好的提案,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和目標,自問一下這部片子的價值和意義在哪里,能給你的目標受眾帶來什么?觀眾為什么會愿意看你這部片子?看完之后能讓觀眾了解到哪些新的知識?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我們的節目能夠融通中外,老少咸宜,但是對第一受眾和第一播出平臺有個清晰的認知有助于提案寫作時有的放矢。由于準備時間比較倉促,今年的提案征集沒有分類,而只是泛泛地征集有國際傳播價值的中國故事,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畢竟國際化是個大命題,而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播出機構有不同的要求,甚至同一家機構不同的委制編輯(commission editor)負責的節目類型也不一樣的。
當然也不能把提案寫的只針對某一家特定機構,但是心里有幾個潛在目標播出平臺和受眾群體,會有助于理清思路,綱舉目張。
2.為什么現在做?Why now?
紀錄片制作周期性比較長,經常需要一兩年,甚至長達數年的跟蹤拍攝,與新聞相比似乎時效性就沒有那么重要了。但是對于播出機構或者投資人來說,紀錄片的制作和播出時機直接關系到傳播的影響力,所以為什么現在做是幾乎每一個決策人都會問到的問題。那么,就要求在提案寫作時充分考慮到選題與當下的關聯度。而且,這個關聯的時機還不能是現在,除非是圍繞時事熱點制作的短線產品。這樣,設置節目的傳播時機時就需要一定的遠見和預測力。記得2005年的時候,為了制作與探索頻道合拍的《青藏鐵路》,一遍遍去爭取早日進入現場拍攝。經常會被問到,你為什么要現在去拍啊?現在還沒有建成通車啊!因為我們想在通車的這個新聞熱點期間播出啊,等建成了再拍攝就來不及了啊…..即使是做經典的傳統文化選題,也需要時機,要發掘出這些經典文化的當代價值,對今天的啟發和意義,讓觀眾覺得有關聯。
3.為什么是你來做? Why this team?
這個問題應該是大家都一目了然的,就是要大大方方地闡述自己的獨特優勢了。不過,這不是自賣自夸,而是要展示自己切實的硬實力。比如說,之前的成功案例,團隊優勢,技術優勢。還有一個就是與拍攝對象和拍攝主體之間的獨特關系。有的題材是有獨家授權的,這樣獨特的選題優勢還是很有競爭力的。不過,切切記住的是不要言過其實,而是用實力和事實說話,否則你懂的,畢竟紀錄片圈兒是個small world。
提案寫作的基本要素
1.一個名字—— One title 題目
看起來這像一句廢話,哪一個提案沒有題目呢。但是取一個好的題目,即使是暫定名(working title),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僅因為一個好的題目能抓住決策人的眼球,而且一個題目往往代表著節目的切入視角、選題范圍,甚至呈現方式。在這方面我覺得自己一直很弱,大家自行去找好的樣板啊。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中文和英文習慣不同,有時候我們在中文里取得非常有底蘊或者說非常有文化的名字,直接翻譯成英文可能doesn’t make sense, 沒有實際意義。所以說,題目最好能夠中外兼顧,實在不行就要分別考量了。
2.一段話—— One Synopsis 主題
小時候語文老師讓我們寫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總覺得那是沒有用處的訓練。等到寫節目提案時,我往往想起中心思想這個說法。每個決策人收到的節目提案數量都是非??捎^的,能否在這個主題闡述里抓住他的注意力,是決定他是否往下讀你那花費心血準備的詳細文案的關鍵。在網上看到名為Stephanie Palmer 分享的電視節目主題寫作公式——“Mystory is a (genre) called (title) about (hero) who wants (goal) despite(obstacle).” 這是一個(題材)名為(題目)關于(人物)誰想實現(目標)克服(阻力)的故事。雖然在紀錄片創作上不一定完全套用,但是不失為主題寫作要素的參考。
3.一頁紙——One page 大綱
在一頁紙上言簡意賅地把節目大綱寫出來,無論是多集的電視紀錄片,還是單集的,都一定要盡量簡潔生動。需要特別注意的,一是不要羅列信息,不要百度粘貼。有的制作人之前做了大量的資料調研,有時間就把資料上的內容直接復制粘貼過來了。需要注意的是,這一頁紙大綱要呈現的是節目本身,所以資料內容只能作為支撐,要用紀錄片人的語言重新組織,為我所用,才能體現你的個性和創意。二是要視覺化,這是比較考驗寫作功底的。記著要通過節目的大綱讓決策人“看”到你的片子,而不是看了后只聽到了一些事實,即使事件本身再吸引人,對你拍攝影片的能力也會在心里打個折扣。三是講述的角度和方式。同樣的題材,同樣的故事,不同的人可以做出不同的片子來。如果題材和內容上沒有太多突破,那么在形態上一定要讓人眼前一亮,有吸引人的絕活。讓人看了后,咦,原來還可以這樣?
4.制作預算——The budget
關于預算我這里不想展開多說,就在這里講點題外話吧。經常會被非業內人士問到,你們拍片子報價多少錢一分鐘?不問創意,不問標準,不提要求,直接問價格,好像我們是在賣蘿卜白菜使得。同理,制作人在寫提案時預算多少的心理活動也很微妙,多了怕別人嫌多,少了怕說不值錢。一個好的預算,應該是reasonable的,是與創意、人員和目標播出平臺相適應的,適合的就是最佳的。所以,創意是核心,圍繞創意的可行性預算才是關鍵。
5.制作日程——The Schedule
對于習慣了作者式或者說觀察式紀錄片的人來說,總覺得制作一份詳細的拍攝計劃是一份比較不靠譜的事情。有人會說,我還沒拍攝,我怎么能知道會發生什么?但是,對于播出機構和決策人說,如果決定投資一部影片,就一定要可控、可預期的。制作日程,也是整個攝制組能同步協作、目標一致的行動計劃。所以,對于制片人對于節目的整體規劃、日程安排是非常關鍵的。
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