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很多人質疑品鑒酒,說是三無產品,看著便宜也好喝,就是不放心。品鑒酒是怎么來的?白酒是商品。單從商品的性質劃分,有注冊商標的品牌酒,也有生產質資的作坊酒,還有各種貼牌酒。品鑒酒也屬于商品范疇,具有商品性,聽說的人不是很多。在人們的印象里,品鑒
很多人質疑品鑒酒,說是三無產品,看著便宜也好喝,就是不放心。
白酒是商品。單從商品的性質劃分,有注冊商標的品牌酒,也有生產質資的作坊酒,還有各種貼牌酒。品鑒酒也屬于商品范疇,具有商品性,聽說的人不是很多。
在人們的印象里,品鑒,類似于試吃試喝。商家推銷新的產品了,拿一部分給消費者嘗嘗,合口了價格也合適,就會考慮買正式的商品。這種方式就是品鑒,是試吃試喝的規范用語,試喝的酒叫做品鑒酒。
商家不會白給你品鑒,一般的會收取成本費。但也有白送的,會附加一定的條件,比如彼此了解的目標客戶,或者作為一種促銷方式。正因如此,品鑒酒作為一個新的商業模式,逐漸走入市場,成為人們獲取所需酒水的一個渠道。
喝酒的人都知道,喝酒去市場買。有錢有品位的人買商品酒,好酒;錢包緊張的人買土酒,散酒。商品酒和農村土酒,高中低檔全覆蓋,基本滿足了絕大多數酒類消費者的需求。
但是,還有一部分喝酒人的需求無法滿足。他們眼里,商品酒不是太貴,就是勾兌,好酒買不起,價格合適的酒質又不好。農村土酒的酒質更是參差不齊,有的造假更嚴重,喝著不放心。
怎么能便宜買到中高檔商品酒同等品質的酒?酒廠、商家和消費者都在動腦筋,想辦法。唯一可行的,配合廠家,以品鑒酒的形式,從他的商品板塊里分離出一部分,作為非商品流通酒。于是價格降下來了,品質上去了,滿足了這部分的需求。
品鑒酒的好處很多,主要是貨真價實,性價比很高。這個“很高”相對于當前白酒市場狀況而言,品牌酒價格實在太高,尤其中高檔酒都高到有點離譜。價格低的酒又不好喝,而且絕大部分是勾兌酒,不是純糧食酒。
舉個例子。茅臺鎮五年小紅粱坤沙酒,茅臺酒也是這個基本酒體,廠家品牌酒也是,品鑒酒還是這個酒體。價格就完全不一樣,茅臺酒就不說了,其中知名大廠商品價格500元一瓶,一般廠家400元一瓶,品鑒價格均在200元一瓶以內,最低的普濟品鑒酒98元一瓶。
品鑒酒的兩大優勢,品質和價格,綜合為“性價比”。性價比的概念是:商品的價值和價格的比率。比如醬香酒的成本25元一斤,加上產品附加值35元,這款酒的實際價值就是60元一瓶。按照市場定價規律,銷售價格應該在120-180元之間,為合理性價比。在產品合理利潤條件下,價格越低,性價比越高;超過合理零售價則是性價比走低,超過得越多,性價比越低。
和其他商品性質的酒一樣,品鑒酒在追求“高品質、低價格”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過頭現象。比如茅臺鎮的五年小紅粱坤沙酒,品鑒價格底限在100元,一般的在150元。如果壓低到百元以下,廠家利潤會受到影響,酒質就會出現降低的風險。
酒體品質一旦出現問題,品鑒酒必定會衰敗,做不下去了。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個限度,品鑒酒也是要遵循這一規律。跟商品酒比價格,跟高檔酒比品質,才是品鑒酒的根本。
當前品鑒酒的主要問題,還在于良莠不齊,很多業者把它當做唐僧肉。主要表現在采用商品酒的套路,搞質次價高,忽悠消費者。還拿五年小紅粱坤沙酒做比方,有的低于成本價,賣30、50的都有;有的很高價,賣到300、500。這就要求消費者具有一定的鑒別力,低于成本價的必然造假,高于品鑒價的必然假冒。
作為一個嶄新的產品形式,品鑒酒的公眾形象有著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找對渠道又建立有信任關系的消費者,從今只喝品鑒酒,不再買其他的。沒找對地方又上過當的消費者,寧肯喝勾兌酒也不再要品鑒酒。還有不了解品鑒酒的消費者,根本不相信是真的,茅臺酒都三千多,你這三百的能跟它一樣好喝?
如今的市場被無序資本霍霍得只認錢不認人了,人之間的信任關系越來越淡薄。而品鑒酒恰恰建立在信任基礎上,所以會出現上述的問題,也就不可能像行業主體運營方式那樣做很大。
品鑒酒的供需雙方,都需要明白一個道理,品鑒酒不是商品酒,只是為了滿足喝酒人的部分要求,也就是要喝到優質好酒,還不要交智商稅。那么,獲得這些的根本,必須是彼此信任,從信任的渠道得到心儀的美酒。信任怎么得到?認準人,看別人喝過的反應,或通過好友介紹,然后自己試過。這樣得到的品鑒酒基本就是想要的了。
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