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王官令儀咸豐駕崩,同治即位1861年,年僅31歲的咸豐帝,駕崩于承德避暑山莊,清朝最后一位有實權的皇帝,留下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走了。更要命的是,咸豐帝留下了一個年僅6歲的皇子載淳,和權力欲極強的皇子生母懿貴妃,這個懿貴妃就是日后權傾
文||王官令儀
咸豐駕崩,同治即位
1861年,年僅31歲的咸豐帝,駕崩于承德避暑山莊,清朝最后一位有實權的皇帝,留下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走了。
更要命的是,咸豐帝留下了一個年僅6歲的皇子載淳,和權力欲極強的皇子生母懿貴妃,這個懿貴妃就是日后權傾朝野的慈禧。
其實咸豐在彌留之際,還為兒子留下了載垣、肅順等八名輔政大臣,要是沒有慈禧的攪局,也許在八位顧命大臣的輔佐下,晚晴政治將會是另一番局面。
然而,歷史的可悲之處,就在于它沒有如果。
同治即位不過是光緒傀儡戲的一場預演
咸豐駕崩后,慈禧和慈安皇后把恭親王奕訢拉攏過來,發動了辛酉政變,先后誅殺、罷免了八名輔政大臣,從此開始二后臨朝,垂簾聽政。
愛新覺羅·載淳是咸豐和慈禧唯一的兒子,即位后,慈禧將大臣們選的年號“祺祥”改為了“同治”,一看就明白,這是要一同治理國家的意思嘛。
自此,同治皇帝被母親慈禧緊緊地攥在手中,成了一個任由擺布的傀儡。同治帝18歲開始親政,19歲就被母親作弄死了。
同治駕崩后,朝野內外基本上已經是慈禧一人說了算。同治沒有兒子,下一任皇帝需從親王府里找,慈禧盯上了醇親王奕譞3歲的兒子載湉,原因很簡單,年幼無知,便于控制。
慈禧對大臣們說:
“文宗無次子,今遭此變,若承嗣年長者實不愿,須幼者乃可教育,現在一語即定,永無更移。我二人(慈禧與慈安)同一心,汝等敬聽。”
慈禧的意思是:咸豐帝沒有第二個兒子,如今唯一的兒子同治帝不幸駕崩了,我和慈安兩個一心一意,準備繼續垂簾聽政下去,但需要一個年幼好教育的擺設來坐龍椅,以供我二人驅使,年長不聽話的我們不要,我看載湉就很好,你們去看著辦吧。
就這樣,年僅3歲的載湉被人從醇親王府強行抱來,在姨母慈禧的注視下,哭哭啼啼地坐上了龍椅,即位后,他少不了要叫慈禧一聲母后。
這個載湉,就是光緒皇帝。他的命運,從坐上龍椅的那一刻,就已注定。君不見,咸豐、同治兩帝,就是被慈禧玩死的,慈禧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放過,更何況是關系稍遠的侄子兼外甥載湉呢!
光緒皇帝的童年,就是在這樣的壓抑中度過的。光緒七年,慈安太后過世后,慈禧終于大權獨攬,玩弄權術于股掌之中。
光緒雖身為天子,但也只能“唯母命是從”,唯唯諾諾,深怕步堂兄同治的后塵。他在政治上無實權,那在私人生活上,總該有點自由吧?然而,也沒有。
光緒大婚,皇后隆裕是慈禧耳目
1889年,光緒帝18歲了,到了親政的年齡,也到了成婚的年齡。
慈禧作為名義上的母后,表面功夫做的很足,看上去無可挑剔。她先是歸政于光緒,又為光緒物色了一個皇后——她自己的內侄女隆裕,為光緒皇帝的婚禮大操大辦。
然而,光緒一點也開心不起來。這不僅是因為隆裕皇后長得丑,也不僅是因為他對親政沒有把握,而是他知道,這不過是“母后”換了一種方式來監控他而已,他還是那只囚在籠中鳥。
此時應該有音樂,悲傷的《囚鳥》唱起來:
我是被你囚禁的鳥 ,已經忘了天有多高,
如果離開你給我的小小城堡,不知還有誰能依靠 ;
我是被你囚禁的鳥,得到的愛越來越少,
看著你的笑在別人眼中燃燒 ,我卻要不到一個擁抱,
我像是一個你可有可無的影子,冷冷的看著你說謊的樣子。
這首二十世紀的《囚鳥》,就像是為光緒帝量身定制的一樣,如果他泉下有知,聽到這首歌一定會悲從中來,和詞作者引為知己。
慈禧一手為光緒安排的皇后隆裕,丑也就算了,關鍵是她就像慈禧的翻版和影子一樣,成了光緒揮之不去的陰影。其實,光緒對自己的這個表妹,本身也沒啥成見,但壞就壞在她是慈禧的耳目。
所以,大婚當天,光緒一整天都沒有好臉色,他好不容易熬到婚宴結束,群臣散去,立馬就從龍椅上下來,獨自坐到旁邊的一把椅子上生悶氣。他沒有理會隆裕,就那么在椅子上坐了半夜,沉思了半夜,天快亮時,匆匆離開了。
原來,包辦婚姻的不幸不只在民間老百姓身上,在皇帝身上也有這等不幸,可見,所謂的九五之尊在光緒身上,是大大的打了折扣的。
自光緒大婚以來,慈禧的心情是越來越壞,胸中總是憋著一股無名的怒火。她發現,光緒翅膀漸漸硬了,有些時候已經不顧及她的顏面,不聽她的話了,這還了得。
慈禧放在光緒身邊的耳目隆裕皇后,也總是哭哭啼啼地來訴苦,說光緒從來不把她放在眼里,更別說行夫妻之事了。
慈禧讓人把敬事房的“承幸薄”拿來親自查看,發現光緒自大婚后,就沒有臨幸過隆裕,而多數時候是和珍妃在一起。
更讓慈禧氣不過的是,據心腹太監秘奏:
珍妃曾頭戴皇后鳳冠,在御花園給皇上跳舞。
珍妃穿著皇上的龍袍在宮中漫步,還讓皇上親自喂她吃東西。
珍妃從宮外請洋人帶一架機器進來,說要照什么“像”。
珍妃慫恿皇上,讓大主意自己拿,別總任人擺布。
珍妃,珍妃,珍妃,又是這個不知好歹的珍妃,豈有此理,慈禧簡直氣炸了,她手中的黃蓋碗“啪”地一聲摔在了地上,茶水濺了一地,嚇得奏事太監縮成一團,不敢仄聲。
那么,這個珍妃是何許人也,竟能惹得圣母皇太后慈禧大動肝火?
苦命珍妃,一入宮門深似海
光緒皇帝其實很悲哀的,他從童年到親政,都沒有享受過一天自由自在的好日子,每天都是在擔驚受怕,唯唯諾諾中度過的,好不容易成年了,也只有一后二妃,皇后隆裕是太后的耳目,二妃是一對姐妹,姐姐瑾妃長相普通,呆板不說,還和慈禧走的很近,唯有妹妹珍妃,活潑機靈,很不一樣。
珍妃的到來,讓囚鳥光緒在她身上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另一幅圖景,因而很寵愛她。
珍妃姓他他拉氏,是戶部右侍郎長敘的女兒,她和姐姐瑾妃自幼隨伯父長善在廣州長大。
當時的廣州,已是外商云集的通商口岸,受資本主義思想的影響,觀念比較開放和進步。伯父長善本身就是有先進思想的著名人物,平時也喜好結交文人雅士,珍妃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活潑開朗的性情。
珍妃清秀俊美,白皙無瑕,是妥妥的一位大美人。10歲的時候,她和姐姐返回了北京老家,1889年13歲的時候,和姐姐一同被選入了宮中,封為珍妃。
第一次見珍妃,光緒帝就印象極好。珍妃一對烏溜溜的大眼睛,充滿了生機與靈氣,雖然稚氣未脫,卻也嬌憨可愛。回皇上話時,不像別人那樣唯唯諾諾,小心翼翼,而是落落大方,毫無忌憚,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這讓光緒眼前不覺一亮,感到新奇的同時,心情也放松了許多,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
在珍妃入宮前,光緒的身邊就沒有一個知心人和朋友,在高壓和幽閉的環境中,就連正常的“人”都沒幾個,他的老師翁同龢算一個,但翁師父和他更多的是君臣和師徒的關系,礙于這種關系,很難暢所欲言。
珍妃就不一樣了,她打小在外面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成長,不僅有較好的傳統文化修養,而且受新思想影響,眼界開闊,多才多藝,最主要的是,能理解皇上的苦衷。
這樣的美人,對光緒來說就像如獲至寶一樣,怎能不愛。
據光緒年間(1894年)進士胡思敬在《國聞備乘》里記載:
“惟珍妃生性乖巧、討人歡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與帝共食飲共樂,德宗(光緒)尤寵愛之”。
可是,如果自身是一個無能的男人,無力保護心愛的女人,那么越多的愛,也就意味著越多的麻煩,愛得越深,傷害也就越大。
光緒雖然親政了,但他何曾當過一天真正的皇上?所有的事都要秉承慈禧的懿旨,做對了記在慈禧身上,錯了就歸咎于光緒。如果頒布的諭旨不順慈禧的意,就要勒令推翻,甚至當眾訓斥責罵。漸漸地,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員都不把光緒放在眼里,知道宮中唯有老佛爺一人說了算。
珍妃把一切都看在眼中,她晚上除了和光緒談古論今外,也談論朝政,為光緒出主意,分擔憂愁,這在后宮不得干政的桎梏下,特別是在慈禧一手遮天的情況下,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終于,聽到風言風語后,忍無可忍的慈禧出手了。
維新變法不過是一次垂死掙扎
1894年,又有心腹太監來報告,說有大臣企圖支持珍妃奪嫡,取代隆裕皇后,進而反對慈禧聽政,支持光緒皇帝自主朝綱。
慈禧很生氣,后果很嚴重。他先是把光緒召到鐘粹宮大罵一頓,邊罵邊用戴滿戒指的手打臉光緒,說:“珍妃的事,你不管,我來管。不能讓她破壞家法,干預朝政。”光緒不敢說話,跪了兩個多時辰,慈禧鐵青著臉,不理睬他。
珍妃就更慘了,她被“褫衣廷杖”,就是當庭脫掉衣服打了一頓板子,只打的珍妃皮開肉綻,幾天下不了床,據太醫張仲元脈案記載:“抽搐氣閉,牙關緊閉”“人事不醒,周身筋脈顫動”,這對皇妃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這之后,珍妃就被慈禧以“習尚浮華,屢有乞請”之名降為了貴人,同時受牽連的還有姐姐瑾妃,以及珍妃手下的太監十幾人,宮女數人。太監有的被發配充軍,有的被當庭杖斃,宮女則被驅逐出宮。
后來,還是在帝師翁同龢的求情下,慈禧才又恢復了珍妃的妃號。
不過經此一事,光緒和珍妃的感情更深了,也更加成熟了。他們志同道合,互相分憂解難,同時意識到,需要改變自身和國家的命運,掌握實權是多么重要。
于是,1898年,在康有為、梁啟超,以及戊戌六君子譚嗣同等維新派人士的支持下,光緒開始進行戊戌變法,倡導西學和科學,采取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訓練新式陸軍海軍等措施,企圖變法圖強,改變自身處境,也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現狀。
期間,珍妃還通過她的兄弟志銳,給維新人士送去過一些重要情報。
然而,光緒顯然低估了慈禧的勢力,他在政治上的幻想和天真,讓戊戌變法成了一個很難在陽光下久存的泡沫,與虎謀皮的他最終將成為母老虎的盤中餐。
維新變法剛進行了103天,退隱頤和園的慈禧就回到了清宮,發動政變,把光緒囚禁在了紫禁城南海之中的瀛臺,戊戌六君子也被殺害,珍妃更是被圈禁在了鐘粹宮后一間簡陋的小屋里。
至此,慈禧再次臨朝訓政,光緒和珍妃的處境比以往更慘了。
國難當頭,豈容得下兒女情長
光緒此后的生活用暗無天日來說毫不為過,住的臥室窗戶是用紙糊的,年長日久早已破敗不堪,冬天室內滴水成冰,名為九五至尊的光緒竟然凍得瑟瑟發抖,內務府大臣立山看不下去,率人去糊窗戶,結果被慈禧召回去一頓責打。
光緒吃的,表面上每次也有十幾樣菜,但都是多天前剩下的殘菜,能夠下咽的菜幾乎沒有。光緒想讓御膳房換一兩樣可口的飯菜,慈禧也以勸皇帝要節儉為理由,不了了之。
光緒處境如此,珍妃就更不用說了。珍妃常常遭到侮辱、毒打,慈禧想以這種方式給光緒以精神上的折磨和打擊。
此時,光緒和珍妃的處境,就如同晚清的處境一樣,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飽受凌辱,毫無招架和還手之力。
1900年,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倉忙中,慈禧換上農婦衣衫,挾帶光緒、隆裕皇后、瑾妃,在一幫王公大臣的簇擁下,逃出了北京,而所有這些人中,唯獨沒有光緒的寵妃珍妃。
原來,在出逃前,慈禧已下令太監把珍妃扔進宮院的古井中里了,年僅二十五歲的珍妃香消玉殞。可憐光緒珍妃這對苦命鴛鴦,就此天人永隔。
經此一事,光緒形如枯槁,整日郁郁寡歡。1902年,光緒隨慈禧回到了北京,一路上,看到被帝國主義蹂躪過后,家國破碎的凄慘景象,萬分悲痛,無奈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什么也改變不了。
回京后,慈禧依然享受著權利帶來的滿足,不顧在我國東北發生的日俄戰爭,不顧戰區千百萬人民的生死,整日里在宮中大擺戲臺,聽戲宴飲,敗家敗國。
據當時在宮中為慈禧畫像的美國人卡爾女士說:“在一群盡情歡笑的觀眾中,只有皇上眉頭緊鎖,顯得很不高興。”
身陷囹圄的光緒,仍然密切地注意著世界的動向,關心著國家的生死存亡,但他也只能通過讀書來韜光養晦、等待時機,慈禧已經老了,他想,慈禧總有駕崩的那一天。
然而,光緒再次低估了慈禧的手段,就在慈禧感覺自己命不久矣,要見閻王前,她還不忘順帶拉上光緒墊背。
1908年11月14日,年僅38歲的光緒突然暴崩,慈禧立3歲的溥儀為帝,由慈禧的接班人隆裕垂簾聽政,第二日,慈禧崩逝,敲響了清朝覆滅的喪鐘。
你怎么看慈禧和光緒珍妃之間的關系?如果慈禧早亡,光緒珍妃能否成為一代明君賢后?歡迎留言討論。
于歷史中見天地,于文化中見真知。
我是王官令儀,專注文史、評論寫作,喜歡就關注我吧@王官令儀話文史,我們一起品讀精彩的歷史故事和人物。
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