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長城寬帶路由器的耗電量:路由器八個小時用電108wh,約0.108度電。
通常一個路由器的輸入電壓在5-9V之間,電流在1A以內,部分高端路由器會達到2A,路由器功率不大,每一個牌子的路由器功率都不一樣。具體數值可以在路由器的背面查看。
按最高標準計算,比如一款路由器電壓9V電流2A,那功率就是9V x 2A等于18W,每天的耗電量為24h x 18W,等于432Wh(瓦時)。一千瓦等于一度電,那么,家用路由器一天會耗0.43度電。每個月的耗電量為12960瓦時,也就是12.96千瓦時即一個月為12.96度電
在青島,由于領地優勢,質量最好的寬帶是聯通[網通],其次是電信,這兩種寬帶在全國共占有百分之九十的寬帶業務,網速快而穩定,4M或6M寬帶供兩臺電腦同時看網上高清視頻絕對不卡,玩游戲更爽快,裝寬帶只能首選聯通[客服電話10010],其次選電信[客服電話10000],
坐標石家莊,2017年8月辦理的長城寬帶18兆的,兩年,不到600塊錢,平時不玩游戲,上網看視頻不卡,但是有個網上直播課程會出現卡的情況,不知道是不是和寬帶有關。中間因為小區反復停電幾次,來電后連不上網了,打電話給售后,服務非常好,連上網之后客服也回訪過,但是因為特殊原因到期之前還是辦了移動的寬帶,后來長城寬帶的安裝人員還特意上門提醒說快到期了,詢問是否接續,告知已安裝了其它寬帶并沒有不高興。總體感覺服務不錯,也可能是因為這兩年用得比較少吧,上班忙大部分時間都是公司,晚上下班回家也就是聊個微信。
長城寬帶就是長城寬帶這個民營運營商的。長城寬帶不屬于聯通,而長城寬帶沒有自己的健全的寬帶網絡,在各個地方基本都是租用電信或者聯通的寬帶中繼線來放號的。
長城寬帶,一個大家熟悉而陌生的名字。早些年,長城寬帶以價格便宜聞名,一度吸引了眾多用戶辦理套餐。但最近幾年卻開始走起了下坡路,服務口碑越來越差,甚至淪落到100萬甩賣的地步。曾經一度對三大運營商寬帶業務造成威脅的長城寬帶,到底怎么了?1月14日,鵬博士在其官網上發布了相關公告和具體經營細節,側面回應了這個問題。
長城寬帶經營細節
在公告中,鵬博士發布了2017——2019年近三年的主要經營和財務狀況。數據顯示,長城寬帶三年的營收分別是34.59萬元、27.81萬元、20.8萬元,每年的營收都處于下滑狀態。另一方面,凈利潤則陷入了極大的虧損,從-9086萬元、-2.69億元變成了-26.39億元。
鵬博士給出的原因分析是互聯網接入業務市場競爭加劇,在網用戶數逐年減少,同時 ARPU 值(每用戶平均收入)逐步降低。雖然進行技術革新、營銷變革,成本費用中人工費用、資產折攤費用等均有所減少,但減少幅度低于收入的下降幅度,使得整體利潤下滑,仍然形成虧損。
長城寬帶面臨的問題,也是三大運營商近幾年頭疼的問題,只是民營寬帶的抗風險能力顯然要更差一些,鵬博士在2011年收購長城寬帶時,大概也沒想到會是如今的狀況。
民營寬帶的宿命?
2011年是我國寬帶互聯網業務高速發展的時期,長城寬帶當時擁有網絡覆蓋用戶近 1200 萬戶,收費用戶超過 220 萬戶。那時電信寬帶套餐還是2M、4M,長城寬帶就玩起已經是10M、20M套餐,而且價格還低。在人口紅利下,長城寬帶依靠這樣的低價戰略提高了市場的影響力,并使得市場份額快速擴張。
然而隨著用戶上網需求的提升,長城寬帶的問題也暴露出來了——虛標寬帶。看似20M的網速,但實際的真實網速可能比不上電信的4M寬帶,用戶的上網體驗非常差,久而久之,低價戰略也挽救不了長城寬帶的口碑。
在這一點上,長城寬帶本身就比不了三大運營商的家庭固網寬帶業務,畢竟它只能共用帶寬。運營商是獨立寬帶,網速自然快的多;長城寬帶幾家共用一根網線,還沒有公網IP,用戶上網丟包頓卡掉線都是常事。那時還有一個吐槽梗,要想孩子好好學習不上網,家里就裝長城寬帶,可見用戶的的體驗有多差。
長城寬帶實質是二級寬帶分銷商,從三大運營商那里租用帶寬,再轉賣給用戶,這基本就已經注定了之后的結局。在三大運營商開始發力寬帶市場低價競爭后,長城寬帶再沒有任何可以留住用戶的資本了。用戶的不斷投訴,用戶數量的減少以及經營成本的增加,都逼得鵬博士不得不甩掉這顆昔日的“搖錢樹”,長城寬帶沒有市場價值后只能低價轉賣。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