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昨天表妹來小九家吃飯,聊到單位里有同事感染幽門螺桿菌時,她放下了筷子,盯著我問:"聽說這個菌會傳染,而且還會致癌,真有這么恐怖?"看著她疑惑又驚恐的表情,小九不得不開啟"餐桌授課"模式,相信不少人也有同樣的疑
昨天表妹來小九家吃飯,聊到單位里有同事感染幽門螺桿菌時,她放下了筷子,盯著我問:"聽說這個菌會傳染,而且還會致癌,真有這么恐怖?"
看著她疑惑又驚恐的表情,小九不得不開啟"餐桌授課"模式,相信不少人也有同樣的疑惑,今天就來好好科普一番。
幽門螺桿菌:中國近一半人感染
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一種有著特殊螺旋結構和多條小尾巴的微厭氧菌,能靈活穿過胃黏膜表面,主要寄居在胃內,是唯一能活在胃里的微生物,也見于唾液、糞便等。
它于1982年被發(fā)現(xiàn),目前已感染全球44億人,發(fā)展中國家感染率更高,以我國為例,感染人數(shù)高達7.68億,約占50%[1]。
為何感染風險這么高?
主要因為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口—口傳播,咱中國人不僅喜歡共餐,通吃一碗菜,還格外熱情好客,菜夾來夾去,要是其中有人感染,其他人中招的幾率就很大。
除了一起吃飯,也能通過接吻、口對口喂小孩等唾液傳播感染。
此外,含有幽門螺桿菌的糞便若污染了水源,健康人又不小心飲用,也可能以糞—口方式傳播。
別擔心,感染得癌的沒幾個
現(xiàn)在的人之所以談"幽門螺桿菌"色變,與幽門螺桿菌可能導致胃癌或胃淋巴瘤的發(fā)生有關。
早在1994年,它就被WHO和IARC確定為Ⅰ類致癌因子。有了權威機構的"認證",幽門螺桿菌更成為眾矢之的。
盡管幽門螺桿菌感染很普遍,但因此得癌的人卻并不多。
相關研究更是表明,多數(shù)感染者無癥狀或無并發(fā)癥,而在有癥狀的感染者中,胃惡性腫瘤約占1%。
胃癌的發(fā)生受諸多因素綜合影響,包括遺傳、飲食、病毒感染等,幽門螺桿菌并非主犯。
因此,不必聽到幽門螺桿菌就很恐慌,別自己嚇自己。
到底需不需要殺菌?
雖說感染幽門螺桿菌不一定就會得胃癌,但Hp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較無Hp感染者高6倍[2],并且幽門螺桿菌還會引發(fā)消化性潰瘍、消化不良,產(chǎn)生肚子不舒服等癥狀,不少感染者還是心存忌憚。
那有必要殺菌嗎?
這個問題醫(yī)學界各專家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意見。
根除Hp可以促進消化性潰瘍愈合,也能使約80%早期胃淋巴瘤獲得緩解[3]。
但也有觀點認為徹底根除會造成體內菌群失衡,并且會提高某些人群的反流性食管炎和過敏發(fā)生率。加上根除使用的藥物往往有多種抗生素參與,一旦濫用容易產(chǎn)生耐藥菌,多次根除更損害身體健康,花費也不少,負擔較重。
所以,目前專家提倡不要盲目殺菌,應依照根除指征,對獲益更大者進行治療。
· 強烈推薦根除:
√消化性潰瘍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 推薦根除: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胃黏膜萎縮、糜爛
√胃癌、胃癌后
√胃大部切除術后
√有胃癌家族史
√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
√不明原因的血液病
√計劃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在根除方案上,醫(yī)生總結了一句話:目前僅推薦 "四聯(lián)方案",即PPI+鉍劑+2種抗菌藥物,一般需堅持服用14天。
PPI,常用藥有埃索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艾普拉唑;
鉍劑,常用藥有枸櫞酸鉍鉀、體果膠鉍;
2種抗菌藥,包括阿莫西林、環(huán)素、喃唑酮、拉霉素、硝唑、氧氟沙星。
值得注意的是,治療胃潰瘍時,在四聯(lián)方案的基礎上,還會輔以黏膜修復劑,聯(lián)合提高根除效果。
這是因為胃黏膜能對胃壁進行保護,若黏膜出現(xiàn)損傷,會引發(fā)一系列胃部問題,同時胃潰瘍的黏膜修復質量也影響潰瘍復發(fā)率。
因此,可搭配對黏膜具有修復作用的康復新液聯(lián)合治療。如奧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枸櫞酸鉍鉀與康復新液的聯(lián)合,具有改善炎癥、提高免疫的作用,可降低潰瘍復發(fā)率的效果。
日常做好預防
前文提到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有口-口、糞-口傳播,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
· 飯前便后勤洗手
· 外出聚餐用公筷
· 餐具要清潔消毒后才使用
· 不嘴對嘴喂小孩
· 不喝生水
· 牙刷每3個月?lián)Q一次,杯具臉盆等洗漱用品不與他人共用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正確看待幽門螺桿菌,當出現(xiàn)上腹疼痛、早飽、腹脹、惡心嘔吐、口臭等疑似幽門螺桿菌感染等癥狀時,應盡早去醫(yī)院檢查,不必害怕恐慌,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避免幽門螺桿菌找上門!
#健康科普排位賽##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 徐三平.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J]. 臨床內科雜志, 2018, 035(012):807-808.
2. 蕭樹東. 幽門螺桿菌與胃癌[J]. 華人消化雜志, 1998, 17(S2):4-4.
3. 呂農華. 幽門螺桿菌感染亟需治療[J]. 醫(yī)藥食療保健, 2018, 000(001):P.7-7.
劉熙遠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