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22年1月21日,大地研學社王興林、鄧烈、陳軍幾位老師一行走進清遠市陽山縣,對大地校友毛定忠進行了回訪。在實地了解其廣東陽源農業有限公司幾個農業基地的建設情況,痛點、難點問題,幾位老師為其出謀劃策。學員資料:毛定忠,男,廣東省清遠市陽山
2022年1月21日,大地研學社王興林、鄧烈、陳軍幾位老師一行走進清遠市陽山縣,對大地校友毛定忠進行了回訪。
在實地了解其廣東陽源農業有限公司幾個農業基地的建設情況,痛點、難點問題,幾位老師為其出謀劃策。
學員資料:
毛定忠,男,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人,2017年開始跨界投身做農業,成立了廣東陽源農業有限公司,包了幾片山頭,隨后就開始了自己的農業創業之路。
2021年8月,通過朋友介紹,成為大地研學社四期班的學員——當期主要前往浙江象山柑橘博覽園、云南褚橙莊園進行游學,交流學習柑橘種植基地管理、種植技術的理論知識和實操經驗。
一腔熱血,一個農業夢
作為土生土長的陽山人,毛定忠1995年畢業于當時的西北輕工業學院(現陜西科技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學。畢業后一直在佛山從事陶瓷行業,專攻陶企生產技術,解決各種疑難雜癥,兼營陶瓷色釉料業務。
一路上雖然說不上順風順水,但也攻堅克難、披荊斬棘建立了自己的一座高山,穩立山頭。
與很多站在山頂的人一樣,站在“陶瓷釉料”這座山頭的毛定忠,也開始回顧過往繾綣在心中的未盡的夢想,也開始思變。“飲冰十年,難涼熱血”——心中那份土地情懷,那個農業夢,再次“燃”了起來。
于是,毛定忠將自己的視線,投向了遠處那片山……
一張藍圖,夢想徐徐展開
幾經輾轉,毛定忠終于拿下了心心念念的那片山地,緊接著就是找專家、做設計、跟實施……一棵棵鷹嘴桃、三華李、枇杷樹苗像畫筆涂抹在山地的一筆筆色彩一樣,毛定忠的夢想藍圖也就此一點點展開。
2020年,山間綻開了鷹嘴桃的第一朵花,成片的三華李花兒也漸次開放,毛定忠的內心第一次體味到了自己的農業夢想綻放的喜悅……
春華秋實,鷹嘴桃和三華李在時光孕育中陸續掛果,第一顆果子也在山間隨風搖曳,毛定忠又再一次品嘗到了大地的回饋、夢想豐收的喜悅。
王興林、鄧烈兩位老師指導修剪
農業夢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人調侃“農業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里的人想出去”。事實上,毛定忠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擾,進入農業行業之前,眼里心里只有自己的農業夢,但真的一頭扎進土地里才發現,這個行業遠比想象中要難、要復雜得多。
從品種選擇到土壤改良,從果樹修剪到病蟲害防治,從果實采收到營銷出售,還有投資周期長、回本慢、用工難等一些列問題都既考驗著實力,更煎熬著心態……
而更大的瓶頸還在于“跨行”所與之俱來的對農業行業的“隔行如隔山”的“不懂”。
“不懂,那就親自去學!”毛定忠心想,于是偶然的機會,在朋友的介紹下,毛定忠了解到了大地研學社。
毛定忠與大地研學社的緣分
帶著思想上的困惑,心理上的壓力,毛定忠希望通過學習來找到破解問題的方法,為自己的企業為自己的農業夢想找到飛得更遠的航線。
他參加了大地研學社第四期的研學營,跟著豐農控股總農藝師王興林,豐農控股首席科學家鄧烈,沃柑中國引進人、中柑所江東老師;靜橘創始人韓東道等行業大咖,開拓思想,更新認知,實地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用毛定忠自己的話來說“真的是收獲頗豐”。
這次回訪時,幾位老師開玩笑“要求”毛同學必須列舉出“你覺得在大地研學社所收獲的最主要的五點給我們聽一聽”。
他想了想,說道:
第一主要是開闊眼界,見到了外面的果業都是怎么做的,很受觸動和啟發;
第二是最重要的,就是改變了認識,這個很關鍵;
第三是走訪了很多地方,結識了很多朋友,學習到了同行的做法和經驗;
第四點是明顯感覺管理上、技術上都上了一個臺階;
第五就是接洽到了很多資源,像托管、DAP智慧農業系統,對我們都很有用,我們想先做個智慧農業樣板出來,做出100畝,我們就敢做1000畝了,就敢去復制,這對我們后期是非常有幫助的。
馬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