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挺遺憾的,《狙擊手》在我所處的城市,一天只排片2場。但看過電影的我,認為它值得更多的排片。因為太真實了。偌大個戰場,它只取一個班,幾個人的故事。卻又從一斑而窺全豹,觀滴水知滄海,把這冷槍冷炮的背景,歷史夾縫中的戰斗故事,以普通士兵的角度擴展
挺遺憾的,《狙擊手》在我所處的城市,一天只排片2場。
但看過電影的我,認為它值得更多的排片。
因為太真實了。
偌大個戰場,它只取一個班,幾個人的故事。
卻又從一斑而窺全豹,觀滴水知滄海,把這冷槍冷炮的背景,歷史夾縫中的戰斗故事,以普通士兵的角度擴展開來。
張藝謀真的太懂觀眾了,難怪敢拿《狙擊手》拼春節檔。沒點東西,哪有這般底氣。
《狙擊手》到底有多真實?看這些細節。
細節一:裝備的差距
受條件所限制,我們的五班狙擊小隊只有簡易版的偽裝服,類似于斗篷,一個連帽一根綁帶。
只有趴在地上的時候,才能有效偽裝。
偽裝服的質地也是軟踏踏皺巴巴的,顏色暗沉,像是用了很久的棉紗。
他們翻滾到另一個戰壕時,偽裝服并不能覆蓋全部身體,每一次我都十分擔心那顯眼的軍綠色會被對面狙擊手發現。
他們沒有鋼盔,只有棉布帽子。也沒有分指手套,雙手凍得通紅。
而聯合國軍的偽裝服呢,可用精良二字來形容:
從頭到腳都包裹得嚴嚴實實,偽裝服有袖管紐扣,有白色鋼盔,連狙擊槍上的白布都是干干凈凈的。
合適保暖的手套,令他們能夠更好地扣動扳機。
更不要說,狙擊槍上的瞄準鏡,厚實的戰壕掩護,各據點之間能通過電臺互通信息。
甚至還能在放槍間隙,悠閑地嚼著口香糖。
而我們的五班戰士們,只能在風雪中扯著喉嚨喊。
整個五班只有一個望遠鏡,在班長的手上,誰都眼饞這個唯一的望遠鏡。
他們的手套是這樣的,只能在行軍的時候戴:
作戰的時候就要脫掉手套,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氣溫下握著冰冷的槍托。
他們的槍沒有瞄準鏡,用勺子底看大致方向,再聽聲辨位。
不知道劇組在哪兒找到的這些勺子,一看就是有些年頭了,黑乎乎的,凹凸不平,只磨光了中間的那一塊。
這些細節對比,看得人鼻子直發酸。
細節二:川兵的名字和方言
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川兵占有不少比例,他們基本都沒有御寒經驗,因此在極端天氣中造成的非戰斗損傷不計其數。
《狙擊手》中的五班,就是以川兵作為基礎,大多數人都操著一口方言,聽起來格外的親切和真實。
他們的名字,就像是村里的后生伢子一樣:
胖墩、米老二、大永、亮亮、牛貴、孫喜、小徐……簡單,但有記憶點。
被當做誘餌躺在地上的是亮亮,出去救亮亮被狙擊而亡的叫孫喜,愛哭鼻子的叫大永,惦記著班長望遠鏡的叫小徐,唱著四川船工號子的胖墩,他就是叫胖墩。
胖墩綁著鐵板出去救亮亮,被敵軍打掉了鐵板之后,他站起身大喊了一句:我想好了,我兒的名字叫鐵板。
連孩子的名字,都起得這么樸實,這句遺言,卻讓人潸然淚下。
因為他來時的路上還開心地說,要回去給兒子取個好名字……可他再也回不去了。
被敵軍壓制失去了戰友,大永崩潰地哭喊著:鬼子啥都有,咱啥都沒有!
班長用四川方言吼他:啷個說我們啥子都沒得,老子還在,你娃兒還在,五班還在!
這些話,用方言吼出來,更具有穿透力。
不矯情,不浮夸,甚至還時不時冒出一句粗口——講的就是一個真實。
在這種鬼天氣,面對擁有強大裝備的對手,誰還能文縐縐地講個話,怕是巴不得把對面的先人都罵得爬出棺材板來。
細節三:具有人文關懷的人物刻畫
戰爭片可以拍得場面宏大,飛機大炮艦艇以及沖鋒的人?!谝曈X上直觀感受到殘酷的戰爭場面。
也可以化繁為簡,一葉知秋。
如《狙擊手》這樣,簡潔肅殺的冰天雪地,色調全都是冷冰冰的除了白就是灰,顯得鮮血的顏色更是觸目驚心。
人物不多,故事也簡單。
再把鏡頭拉近到每一個普通的戰士,看這一個個年輕的面孔有多鮮活。
有的人行軍途中在想屋里堂客,有的人告訴戰友老家來信說他房頂漏水了……
他們都有對家里的牽掛。
小徐跟大永爭望遠鏡的繼承權,大永得意地說,我叔(班長)肯定會把望遠鏡給我,哪輪得到你。
也有著對軍人榮譽的執著。
你看,他們其實大多來自同一個地方,甚至還有人是鄰居、是親戚。
這也是當時的真實現狀,戰況緊急的情況下,新兵也就訓練幾個月就上了戰場,經常會有一個班都是同一個村子的人的情況。
十五六歲的少年郎,嘴上的毛都還沒長齊,就揣著滿腔熱血踏上了征程。
他們在戰斗中磨練技能,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快速成長。一張張稚嫩的臉龐,被戰火硝煙熏得看不出本來模樣。
把班長喊叔的大永,經常哭鼻子,被叔吼了好多回。叔就見不得他這哭唧唧的樣子,動不動一巴掌扇到他頭上:又給老子哭,給老子雄起!
大永說,叔從來不笑,是因為總是有戰友犧牲,他笑不起來。
叔帶著五班戰友們去營救亮亮了,大永看到只有自己被留下(其實是為了保護他),又急到眼淚汪汪。
“連長,你就讓我去吧”
此時的哭,是軍人的使命感。一點都不丟人。
多一個人協同作戰,任務就會多一點成功的希望。
眼睜睜地看著戰友在自己面前犧牲了,大永哭得眼淚鼻涕糊了一臉,此時的哭,是割舍不下的戰友情。也不丟人。
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戰士,他的喜怒哀樂就是戰場上每一個戰士的情緒映射。
好讓人知道,英雄不是天降的,是穿上軍裝的那一刻,他們才成了英雄。
他們會冷、會痛、會遭受心理上的巨大創傷,甚至長眠于戰場,但他們依然義無反顧的,肩負起重任,只為守護祖國家園的安寧。
細節四:去偽存真
張藝謀擅長捕捉小人物的細節去著重刻畫,因此《狙擊手》里的五班戰士,每一個都是立體的,用最普通的面孔,塑造最平凡的英雄,用最質樸的方言,去打造出真實感。
鏡頭下的人物足夠真實,背景也足夠真實,沒有下雪,他們就在嚴寒天氣守著,等雪來了再拍。
飾演五班戰士的演員,都接受了一個半月的封閉軍事訓練,片中他們手里的武器,都是朝鮮戰爭中使用的真槍。
演員們是真真切切地被凍傷了,耳朵都感覺不到是自己的。
當去偽存真,一切盡力還原真實時,人會更容易共情到角色當中。
這就是為什么,普通的戰士、簡單的故事,會數次令現場觀眾抹淚。
《狙擊手》關注到了每一個小人物的塑造,沒有刻意煽情也沒有把對手塑造成無腦傻子,充分體現了中國志愿軍靈活機動的作戰技術,以智慧贏得了一場勝利。
既尊重對手,也尊重觀眾。
整部片一氣呵成,全程無尿點,用極簡的風格、拍出了大片的質感。
再看這豆瓣的開分以及觀眾的反饋:
排片如此低的情況下,還能以口碑逆襲,國師,真的不愧為國師。
陳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