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內容概述:三缸發動機(下文簡稱L3)經歷了兩個階段的熱潮和熱炒,為何初期的汽車會以L3為首選項且用戶普遍認可,而第二階段的L3卻被群攻?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L3型發動機是一種非常有年代感的機型,從天津大發面包車到鈴木奧拓,從奇瑞QQ到比亞
內容概述:
L3型發動機是一種非常有年代感的機型,從天津大發面包車到鈴木奧拓,從奇瑞QQ到比亞迪F3,相信真正的老司機對于這些車是記憶尤深的。可以說三缸微型汽車是一個時代的標簽,是很多60/70/80與部分90后最初接觸到的發動機,但是這些車全部停產了。
解析L3型發動機的問題,首先就要分析為何微型汽車從風靡大江南北,淪落至全線停產或被電動微車替代。
第一階段
咱們敞開心扉(不吹牛皮)的聊一個問題吧:在1990/2010年的階段中,大家的工資是多少呢?
誠實的回答這個問題應當是三位數,在接近2010年之前才將將突破四位數;也許是個人能力偏差一些吧,但是回想起來曾經的大圈與小圈里也很少有高很多的人。在這一階段中大部分年輕人還在騎摩托,而且能有一輛摩托也算挺不錯,只有少數汽車愛好者會關注汽車,但是關注的車型一致性很高。
「微型汽車」是大家都很喜愛的車型,當年能有一臺奇瑞QQ都會感覺挺好,鈴木奧拓作為合資品牌會顯得“洋氣十足”,當然個人至今仍不認為外國品牌的汽車會更有“面”。
而且作為關注貨車更多的愛好者其實更喜歡皮卡,當年的福特、道奇、雪佛蘭,與自主品牌中的中興、黃淮和長城,這些車幾乎每天都會在電腦屏幕上出現。不過最終還是以微車作為首臺代步汽車,至于原因經過深度剖析后也得出了準確答案——囊中羞澀。
話歸正題:微型汽車初期的熱度之所以高,原因無非是大家的手里還沒有那么多的購車預算,能夠考慮的只有價格很低的微型汽車。但是購買一臺微型汽車代步也不會感覺“掉面”,因為更多人還在以摩托或電動車代步,當然這里沒有炫耀或其他層面的含義,只是就事論事的解析問題。
微型汽車之所以價格低廉,核心因素就包括使用制造成本很低的「直列·L3」。
不要小看減少一組氣缸對制造成本的價值,相比直列L4發動機而言,一組氣缸的減少同步減少了火花塞、噴油嘴、點火線圈、氣門結構、活塞連桿以及很多物料成本。這些零配件哪個都不便宜,假設能降低1k,對于價格只要2~3萬元的汽車而言,比例是不是不低了呢?
這就是初期三缸動力汽車能夠被接受的原因,只要做到讓車輛的價格足夠低,讓更多人買得起且用得起汽車也就很好了。所以這種機器初期是功勞的,至于怠速共振的問題沒有被關注也很容易理解。
畢竟大部分消費者是從單缸摩托升級到三缸汽車,怠速抖動再嚴重也不會比單缸摩托更夸張;而且更多初期的微車用戶是沉浸在喜悅中,對于能夠遮風擋雨的幾萬元的小汽車而言,往往不會要求更多了。
第二階段
咱們再來敞開心扉:2010/2020的階段中,大家的薪水又是多少呢?
這個問題我就不回答了,多多少少有些小自卑,因為感覺網絡上的ID至少都是「≥中產」的標準。說白了就是大家都有錢了,買衣服要買品牌、涮羊肉不加豆腐青菜、擼串也舍得放肆的吃大腰子了——買車當然得買好一些的汽車。
消費能力的增長伴隨的必然是對商品品質要求的提升,這是無可厚非的;而且汽車雖然作為大宗消費品但競爭也非常激烈,因為價格基數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而顯得不是那么高了,結果則從曾經的“賣方市場”逐漸演變為“買方市場”,也就是買家說的算!
所以各大車企都要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升級,汽車的品質升級首先是從發動機變速箱著手;發動機的NVH(噪音振動聲振粗糙度)是衡量一臺車品質的重要因素,其次則是駕乘空間。微型汽車的駕乘空間當然很小,后排坐滿三人會擁擠的一塌糊涂,所以這種小車被淘汰了;至于電動微車的走俏,原因是更多家庭開始選擇第二臺日常代步汽車。
重點:直列三缸發動機的問題被正視了,這種機器的三組氣缸點火做功順序完全不同步,每組氣缸做功時都會產生垂直向下的慣性作用力;那么以1-3-2或1-2-3的順序做功,作用力交替的出現,機體當然會像蹺蹺板一樣的搖擺。
L3的點火間隔角為240度,比四缸機多出60度;越大的間隔角等于做功后產生的作用力,作用于機體的更長的時間;說白了就是搖擺的程度會更大,且轉速越低程度越大。
所以三缸機在怠速時會有很明顯的抖動,不論曾經的老車還是近幾年的新車,一旦發動機減振機腳老化后,結果都是出現相當程度的怠速共振;很多車輛在打開車門時都能看到車門的高頻振動,這就是三缸機的缺點。曾經因選無可選而“欣然接受”,但如今已經是四缸發動機為主,為什么還要選擇三缸機的汽車呢?
普遍錯誤認識:三缸發動機會更節油。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決定發動機油耗的核心因素是排量,因為噴油量是按照14.7:1的理論空氣燃料比計算;排量的概念是所有氣缸進氣或排氣的流體體積總和,排量的大小等于進氣量的多少。
那么1.5T-L3和1.5T-L4能有什么不同呢?如果說一定存在差異的話,答案一定是L3的油耗會更高!原因在于這種機器不適合扭矩過大,否則行車中都有可能感受到明顯的振動。(相同排量轉化扭矩的大小等于燃燒過程中分子運動碰撞的強度差異)
計算:
在汽車傳動與整備質量等因素相同的前提下,答案一定是扭矩越大的車輛油耗越低;因為(扭矩×轉速÷9549×1.36=馬力),就以上述兩組參數為參考,同樣以2500轉運行,馬力的差值為92/106PS,14公制馬力等于多出1050kg每秒每米的驅動力,也就是說四缸動力汽車會加速更快,在車速需求相當的前提下又能實現「大扭矩·低轉速=相同馬力」的駕駛方式,油耗當然會更低。
總結:三缸發動機第一階段的熱門是因為用戶需求,第二階段的冷門也是因為用戶需求;不同的階段的需求肯定有所不同,所以這種體驗比較差的發動機是必然要被淘汰的。
至于這種機器會二次被熱炒,原因與節油無關,而是通過降低發動機的制造成本,緩解一些車企面對雙積分(平均燃油消耗積分)的壓力。僅此而已。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授權發布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
丁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