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傳統超市、電商天天叫苦,巴不得多些人流量的時候,這家實體超市,卻敢坐收幾百塊的門票,否則就算你手握一萬塊大洋,都不準進店消費。在經濟環境不斷內卷的今天,它更是瘋狂地開店擴張,每次開店人滿為患。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這家美國超市你或許聽過,
在傳統超市、電商天天叫苦,巴不得多些人流量的時候,這家實體超市,卻敢坐收幾百塊的門票,否則就算你手握一萬塊大洋,都不準進店消費。
在經濟環境不斷內卷的今天,它更是瘋狂地開店擴張,每次開店人滿為患。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這家美國超市你或許聽過,它就是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超市。山姆在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每年的會費高達150元,要知道當時的奢侈品——鳳凰自行車也才200塊錢,現在每年的會費都要260元,山姆收門票的底氣是什么?
山姆的生意經
有人經過反復計算,在山姆一年消費要超過5000元,還得挑性價比高的商品買,這張會員卡才能回本。山姆背后,到底是怎樣的生意經呢?
1、高端定位
在一開始,山姆只是打算找愿意花錢買高品質服務的人群,“為菁英生活提供高品質商品”是其口號,卻沒想到這兩年被捧成了網紅。
雖然山姆標榜著“高端會員制商店”,出圈的產品,卻多是便宜大份食物,39.8元一只的烤雞,68元16個瑞士卷,89.8元的10英寸蛋糕。背后的推手,是憧憬中產階級的人們,“咱也是逛得起高端超市的人了”。
2、價位吸引
山姆的核心套路,在于爆款低價,總有幾款大家常用的東西,能在山姆用“比較低”的價格買到,比如19.9兩升的酸奶、39.8元一只的烤雞。就是這一些正常價位的產品,讓人們下意識地以為山姆的其他優質商品也應該是正常消費水平,這就是所謂的“價格錨定效應”,而當大家為了幾件低價劃算的商品花費幾百塊辦卡后,又不可能只買那幾件。
3、對比少
山姆的商品很少給大家比價的機會,它的很多品類只有兩三種可以選擇,因此在逛超市的時候,常常給人一種別無選擇的感覺。而隨便買點,可能就消費過千,山姆也被叫做“千元店”。
當人們交了會費以后,又會下意識地優先去這家店購物,否則不就虧本了嗎?這樣你買的越多,山姆掙的越多。
4、位置遠
山姆的選址策略是“放棄市中心,選擇開發的新城區”,這樣不僅大幅控制了成本,更能讓你每次來回一個多小時,這么遠怎能不多買一些呢?可真買回家才發現買多了。
最靈魂的一點還是那張會員卡,山姆在中國的會員數超過400萬,兩年以上的會員續費率高達80%,也就是說在會員費這一項收入就能夠給山姆帶來10億元,有利潤就有戰場,于是一場高端市場大戰悄悄打響了。
高端市場大戰
與山姆同時進入中國市場的沃爾瑪,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受電商崛起和本土商超的沖擊,從2016年到現在,沃爾瑪已經在中國關閉了百家大商場,今年就有近30家,令人唏噓。
而山姆卻表現出越戰越勇的勢頭,今年第三季度,山姆銷售額及會員數均實現了雙位數增長,這讓不少深陷業績下滑窘境的傳統商超眼紅,于是紛紛效仿山姆這一模式。
盒馬在悄悄實行了“盒馬X會員店”,不僅全面對標山姆,會費也比山姆便宜了2塊錢。而山姆反手在盒馬旁邊開了一家亞洲旗艦店,甚至把地推人員安排在盒馬家門口進行精準搶人。
家樂福在上海開了首家會員店后,山姆立刻對其供應商施加壓力,讓供應商在家樂福和山姆之間二選一。這事引起了家樂福的不滿,專門發表了一番聲明,怒斥山姆“不講武德”,偷襲,不過家樂福的名聲......咳咳。
除此外,永輝打著零門檻不收會費的口號,已開業倉儲門店50家;costco在2019年開出了上海店后,也籌備敲定了10家新店;而麥德龍、蘇寧也不甘落后,紛紛淌入這汪渾水。
鷸蚌相爭不說壞事,而一家獨大注定了容易店大欺客,比如山姆的老會員常抱怨,幾次網上下單,拿到的都是保質期末尾的貨,果蔬都明顯不新鮮,還從不打折促銷。
會員店的市場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會員店出現,不僅復制了山姆模式,還復制了各種風靡小紅書等app的網紅商品,導致大家都差不多樣式;另一方面,山姆、盒馬、麥德龍、costco等正在瘋狂爭奪中國的中高層消費人群,它們每辦理一個會員,就相當于綁定一個長年累月消費的顧客,競爭對手很難再將其挖走。
會員店的規模在急速擴張,而國內的中產階級的需求卻不一定跟得上。據一位分析人士的測算,以北京2000多萬人口容量計算,結合了中產收入和家庭型消費等幾個標簽,大概要20萬到30萬的會員才能夠支撐一家會員超市,而北京的這種會員超市上限應該是5家左右。
該分析師判斷,中國市場可容納的大型會員店總量大概是60-80個,這樣看的話,在有限的市場空間里急劇擴張,這場戰爭的未來會遭遇非常殘酷的競爭。
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