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來源:綜合新牧網、風口財經據新牧網監測的生豬報價信息統計,2021年09月22日新牧豬價指數55.03,較昨日回落0.23個點。今日全國生豬均價為6.16元/斤,較昨日下滑0.03元/斤。較上周同期下跌-0.10元/斤,下跌幅度為1.62%
來源:綜合新牧網、風口財經
據新牧網監測的生豬報價信息統計,2021年09月22日新牧豬價指數55.03,較昨日回落0.23個點。今日全國生豬均價為6.16元/斤,較昨日下滑0.03元/斤。較上周同期下跌-0.10元/斤,下跌幅度為1.62%。
節后屠企明顯縮量 全國豬價以跌為主
東北地區豬價整體下調,局部降雨下散戶出欄穩定,價格南穩,遼寧規模場出欄價下調到5.8元/斤,吉林規模場出欄價下調到5.6元/斤,內蒙、黑龍江規模場出欄價下調到5.5-5.8元/斤。華北及西北地區豬價下跌,散戶有部分抵觸降價,屠企結算價下調,河北規模場出欄價下調到6.1元/斤,陜西地區規模場出欄價報6.1元/斤,山西規模場出欄價下調到5.8元/斤。華中地區豬價大穩小跌,規模場保持高出欄,屠企采購減少,價格難穩,河南規模場出欄價報6.0-6.2元/斤,湖北規模場出欄價格下調到6.0元/斤,湖南規模場出欄價報6.2-6.4元/斤。
華東地區豬價局部下調,屠企接連連日減少采購量,規模場出欄價壓力較大,安徽規模場出欄價報6.0元/斤,江蘇規模場出欄價報6.1元/斤,山東規模場出欄價報6.2元/斤;江西規模場出欄價下調到6.0-6.1元/斤,福建規模場出欄價下調到6.3元/斤。西南地區豬價繼續下調,大體重肉豬比例較少,區內疫情散發,四川規模場出欄價下調到6.2元/斤,重慶主流出欄價下調到5.9元/斤,貴州規模場出欄價報5.8元/斤。華南豬價下調,散戶節后出欄加快,出欄價在6.5-6.8元/斤之間,廣東規模場出欄價報7.0元/斤,廣西規模場出欄價報7.0元/斤。
當前全國部分地區外三元生豬主流出欄價:河北豬價5.8元/斤-6.1元/斤,四川豬價6.0元/斤-6.2元/斤,河南豬價6.0元/斤-6.2元/斤,廣東四會豬價6.5元/斤-7.0元/斤,江蘇豬價5.9元/斤-6.1元/斤。
9月22日生豬市場行情小幅下調,其中廣東省最高,生豬均價報6.85元/斤;吉林省最低,生豬均價報5.65元/斤。
新牧網豬價指數分析部認為,節后終端消費慣性回落,屠企減量降價,而目前市場生豬供應充足,出欄體重漸長,利空豬價,評估短期內全國豬價進入穩步下調階段。建議廣大養殖企業堅定信心,保持正常的出欄節奏。
豬肉價格跌至”個位數“
9月21日,青島市北區遼寧路上的一處農貿市場內,特價前肘零售價,被從9元/斤改為8元/斤。老板表示,適逢中秋國慶雙節假期,特地降價促銷。記者走訪發現,不止農貿市場,在連鎖商超、肉類品牌專柜等銷售渠道,豬肉零售價“破十”也已經隨處可見。
而據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和山東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監測,2021年第36周(9月6日-9月10日),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18.12元,環比下跌3.4%,同比下跌60.8%。也就是說,某種程度上,肉價已經出現“倒掛”。
市場上不少豬肉價格已經跌至”個位數“
豬價4個月完成腰斬,“豬周期”用時縮短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統計調查監測數據顯示,自3月份以來,全國生豬出廠價格可謂“跌跌不休”。具體來看,2021年3月份全國生豬出場價格28.81/公斤,環比-9.6%,同比-21.1%;4月份全國生豬出場價格24.73/公斤,環比-14.2%,同比-27.4%;5月份全國生豬出場價格21.33/公斤,環比-13.7%,同比-29.3%;6月份全國生豬出場價格16.5元/公斤,環比-22.6%,同比-48.5%;7月份全國生豬出場價格16.43元/公斤,環比-0.4%,同比-55.2%。可以發現,豬價從大幅下挫到同比“腰斬”,只用了四個月時間,不可謂不迅速。
另一方面,產能恢復快、價格回落快,用時短,成了本輪“豬周期”的一個顯著特點。專家表示,本輪豬周期的豬肉價格隨著生豬價格同步上漲,2020年2月第3周攀升到每公斤59.64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比漲幅達164.5%。同時,生豬生產從嚴重滑坡到基本恢復大約用了一年半多的時間,這也是從后備母豬補欄到生豬出欄上市的最短自然生產周期。豬肉價格從最高點回歸正常用了16個月時間,比前幾輪“豬周期”縮短了6個月。
“何時能見底只有神仙才知道”
那么,縮短版的豬周期何時能“縮沒”,又能否快刀斬斷價格大起大落這一養豬業“毒瘤”呢?答案仍然撲朔迷離。
上市豬企是行業規模、成本、技術、管理等方面優勢的領先者,這也讓他們具有更強的豬周期應變能力。2021年上半年全國生豬出欄量33742萬頭,其中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溫氏股份、新希望、天邦股份等五家A股上市企業總計出欄3543.35萬頭,占比達到10.5%,堪稱A股上市豬企TOP5。
不過,上市企業的優勢在“豬周期”面前仍然有些力不從心。半年報顯示,五大豬企中,除牧原股份外,其余豬企均呈虧損狀態。對于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多數豬企在半年報中表示,今年上半年豬價持續回落,飼料價格高企,同時豬企快速擴張,管理效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也影響豬企利潤。
另一方面,對于投資者關注的豬價何時見底,上市豬企也心里沒底。近日,深交所互動平臺上,對于投資者“公司認為什么時候豬價會將見底?公司有這樣的預見性嗎?”的提問,金新農回復稱,“生豬行業已進入了下行豬周期,何時能見底只有神仙才知道!或許是明年中半年之后?亦或是后年上半年?”
事實上,從近些年的歷次豬周期情況來看,誘因復雜,包括非洲豬瘟、地方不合理禁限養、環保等各種矛盾因素,此外,豬企的利潤還受到飼料成本、管理效率等多重因素影響。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去年5月份到今年2月份,豬周期處于高位運行時,期間毛豬每斤可以賣到16-20元,自繁自養一頭豬凈賺3000元,成本稍高的育肥豬每頭凈利潤也可以達到一千七八百元。即便將豬周期波動的因素考慮進去,相比而言,養豬也仍然是目前國內傳統畜禽養殖中最賺錢的。
多管齊下平滑”豬周期“,市場磨底尚待時日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辛國昌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價格出現適度波動,這是市場調節資源配置的一種表現,像美國、巴西等全球主要養豬國家也都有“豬周期”,但是一旦出現價格的大起大落、大漲大跌,就會對養豬行業,甚至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所以我們不希望它大漲大跌、大起大落,盡量讓它波動平緩一些。
可以明確的是,國家對于生豬市場的調控已經在近幾個月呈現出多管齊下的密集態勢。
機構認為,后續隨著國家托市信號的發出,有望緩解養殖端恐慌情緒,市場下行空間有限。業內人士直言,生豬價格難言迅速上漲,將有一段較長的磨底時間,守住現有市場格局、靜待反擊時刻是企業的最優選擇。
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