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觀賞魚是指具有觀賞價值的有鮮艷色彩或奇特形狀的魚類。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地,品種不下數(shù)千種。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有的來自溫帶地區(qū),有的來自熱帶地區(qū)。有的以色彩絢麗而著稱,有的以形狀怪異而稱奇,有的以稀少名貴而聞名。小編輯錄了在我
觀賞魚是指具有觀賞價值的有鮮艷色彩或奇特形狀的魚類。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地,品種不下數(shù)千種。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有的來自溫帶地區(qū),有的來自熱帶地區(qū)。有的以色彩絢麗而著稱,有的以形狀怪異而稱奇,有的以稀少名貴而聞名。
小編輯錄了在我國常見的200種觀賞魚,因為受篇幅限制分上下兩篇,每篇介紹100種。僅供參考和賞玩。
1、金魚
金魚是中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觀賞魚品種,金魚的品種有很多,顏色有紅、橙、紫、藍、墨、銀白、五花等,比較常見的是金黃色。由于金魚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而且它們的飼養(yǎng)難度也是不大的,因此深受魚友的青睞。
2、銀龍魚
銀龍魚是一種體型較長的觀賞魚,整個魚體呈長帶形,體色呈銀白色,魚鱗在光線的照射下閃爍著銀色的光,是具有極高觀賞價值的魚種。銀龍魚的體型較大,因此需要比較大的活動空間,由于銀龍魚屬于肉食性觀賞魚,在飼養(yǎng)的過程中必須投喂動物性餌料,同時要注意控制好水溫。銀龍魚吃的東西很雜,可以喂蟑螂的,不過最好別直接捉家里的,要買魚市上處理過的,也可以喂小魚、魚蟲等東東;至于“吃了蟑螂可以變成金龍魚”是胡扯,金龍魚跟銀龍魚是不同的兩種魚。要想銀龍魚長得好而且顏色好看,可以喂活蝦,也可以喂新鮮的有鱗的小魚苗。如果長期喂泥鰍一類的無鱗魚,會造成后背發(fā)黑發(fā)暗的效果。
3、小丑魚
小丑魚,小丑魚的種類被發(fā)現(xiàn)的有28種之多,因為魚海葵有著特殊的關(guān)系,所以又可以稱作海葵魚。海葵是帶有毒刺的,可以保護小丑魚,而小丑魚又吃掉海葵消化后的殘余,形成了一種互利并且共生的關(guān)系。它是雌雄同體的動物,并不唯一,少數(shù)雄性可變雌性,而雌性沒有辦法變成雄性。人工小丑魚在繁殖場剛繁殖出來時是在裸缸內(nèi)飼養(yǎng)的,頭幾天喂輪蟲,以后喂豐年蟲,大約一個半月左右,當(dāng)人工小丑魚長到1.5cm 以上并開始在缸底睡覺時,開始進行馴化,馴化的食物為顆粒料、碎蝦肉及螺旋藻,十到十五天左右魚一聽到水聲響就全部過來吃食時就可出售了。
4、龍魚
龍魚,又叫做古舌魚科,這種魚類在東南亞地區(qū)可是非常受歡迎的。對于龍魚,它對水質(zhì)的要求頗高,最好的溫度就是24-29攝氏度,飼養(yǎng)過程中,不要水溫有劇烈的差異。龍魚的種類不同,它的顏色也不一。身體上的鱗片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加亮、厚。龍魚性格兇猛,以小魚、青蛙、昆蟲為食,生活水溫要高,尤其繁殖期間,需保持27-28℃,親魚將卵含在口中孵化。因為其體形長,有須,類似龍,所以在華人中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觀賞魚。
5、鸚鵡魚
鸚鵡魚是一種色彩比較鮮艷的熱帶觀賞魚,鸚鵡魚體形近似球形或卵圓形,嘴型酷似鸚鵡嘴型。鸚鵡魚的品種比較多,最常見的是體色鮮紅的血鸚鵡。鸚鵡魚對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能力是比較強的,是易飼養(yǎng)的觀賞魚品種,深受大眾的喜愛。鸚鸚鵡魚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熱帶魚類。每當(dāng)漲潮的時候,大大小小的鸚鵡魚披著綠瑩瑩、黃燦燦的外衣,從珊瑚礁外的斜坡的深水中游到淺水礁坪和瀉湖中。鸚鵡魚有特殊的消化系統(tǒng)。鸚鵡魚用它們板齒狀的喙將珊瑚蟲連同它們的骨骼一同啃下來,再用咽喉齒磨碎珊瑚蟲,然后吞入腹中。
6、錦鯉魚
錦鯉魚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具有極高觀賞價值的觀賞魚,錦鯉魚的泳姿雄然,被稱為“會游泳的藝術(shù)品”。錦鯉魚對水溫的適應(yīng)能力是比較強的,是比較容易飼養(yǎng)的觀賞魚。在國內(nèi)比較常見的錦鯉魚有紅白、黃、藍紫、黑金、銀等多種色彩。錦鯉生性溫和,喜群游,易飼養(yǎng),對水溫適應(yīng)性強。錦鯉最適生活的水溫是20~25℃,在這種水溫中,錦鯉游動活躍,食欲旺盛,體質(zhì)健壯,色彩鮮艷。
7、羅漢魚
羅漢魚,頭部的微微隆起,讓羅漢魚有了獨特的外觀。羅漢是一種令人過目不忘的魚類品種,除了額頭很明顯之外,它還有艷麗的體色,給人類的視覺沖擊很強。它的性格很奇怪,對魚類都是十分的兇猛的,對人類卻是充滿了靈性,有人靠近魚缸,它就會很親切的游過去給予主人玩耍的感覺。羅漢除了威武雄壯的王者氣勢,艷麗奪目的動人色彩,具人性化的可愛外形以外,最令廣大愛好者沉醉其中難以自拔的一點,就是他們與飼主之間的情意結(jié)。
8、孔雀魚
孔雀魚,聽孔雀魚的名字就知道這種魚是非常漂亮,并且很優(yōu)雅的。很多人喜歡這種有著迷人外表的魚,飼養(yǎng)者同樣會因為它的漂亮而賞心悅目。性格溫和的孔雀魚,平常也會好動,只是壽命較短。飼養(yǎng)孔雀魚的水溫要與熱帶魚的水溫相差無幾,保持在22-26度之間即可。
9、地圖魚
地圖魚,橢圓形的身體上有不規(guī)則的色彩斑紋,猶如一幅地圖一般,所以稱為地圖魚。它同樣也被人稱作圖麗魚、豬仔魚等等。在熱帶魚中,地圖魚屬于體形較大的一種魚,最大可達30厘米左右。野生的地圖魚有著兇猛的性格特點,甚至?xí)韵鄽垰ⅰK倪m量非常大。地圖魚體型較大,行動遲緩,習(xí)性并不兇猛,只是食量驚人,非常貪吃,它們幾乎吞食任何可以接受的餌料,但是最喜歡的食物還是鮮活的小魚、小蝦。
10、斗魚
斗魚,小型魚類,主要還是分布在熱帶或者亞熱帶地區(qū)。分類上有圓尾斗魚跟叉尾斗魚之分。其中叉尾斗魚相對來說好斗一些,圓尾的搏斗能力稍微差一些。外觀比較艷麗的斗魚生存能力很強。飼養(yǎng)這種魚如果你用心飼養(yǎng),給你呈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完全不同。斗魚為淡水小型魚類,一般體長近60-70毫米。以其體色艷麗和兇殘好斗而著名。斗魚約有70種,一些種類常飼于家庭水族箱。
11、接吻魚
接吻魚,接吻魚真的非常有意思,不管是同性還是異性都會接吻,而它們的接吻并不是友好的表現(xiàn),它們之間的接吻是一種特殊的斗爭。接吻魚的嘴比較大,又特別厚,更有利于接吻。性格上接吻魚是溫順的,它們對水質(zhì)的要求并不高,游動中可以顯出華麗的姿態(tài)。接吻魚的體長一般為2到3厘米。在自然條件下,接吻魚的體長可達30厘米左右。身體呈長圓形。頭大,嘴大,尤其是嘴唇又厚又大,并有細的鋸齒。眼大,有黃色眼圈。背鰭、臀鰭特別長,從鰓蓋的后緣起一直延伸到尾柄,尾鰭后緣中部微凹。胸鰭、腹鰭呈扇形,尾鰭正常。身體的顏色主要呈肉白色,形如鴨蛋美麗可愛。
12、神仙魚
神仙魚,因為神仙魚游動的時候仿佛燕子飛翔一樣,它又被叫做燕魚。五彩斑斕的鱗片顯出了它高貴的氣質(zhì),優(yōu)美的遨游動作又顯出高雅的美。它是水族愛好者最喜歡的魚類之一,如果沒有養(yǎng)過神仙魚就不能被稱作水族愛好者。神仙魚長12-15厘米,高可達15-20厘米,頭小而尖體側(cè)扁,呈菱形。背鰭和臀鰭很長大,挺拔如三角帆,故有小鰭帆魚之稱。從側(cè)面看神仙魚游動,如同燕子翱翔,故神仙魚又稱燕魚。神仙魚比較敏感,非常容易受驚,所以想要養(yǎng)好神仙魚也并不是那么簡單的。
13、財神魚
財神魚,作為觀賞魚的一種,財神魚無疑是非常漂亮的,它又稱作血鸚鵡。胖胖的身材讓它更加的可愛,紅彤彤的顏色更是喜慶迷人,在飼養(yǎng)方面財神魚還是比較容易的。最大的財神魚可以達到20公斤左右,是一種不小的魚類。飼養(yǎng)魚需要水質(zhì)與光照的配合,要不它會不健康。喜光照和水草,適應(yīng)大空間,處于中上層。體質(zhì)好,性情溫和,認人。
14、招財魚
招財魚,對于一些想提高財運的朋友來說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很多從商的朋友會選擇這種魚類。不管是家里還是辦公場所,招財魚都可以幫我們裝飾環(huán)境,最重要的可以招財哦。養(yǎng)魚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過程,招財魚對于水質(zhì)與光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可隨意飼養(yǎng)。
15、娃娃魚
娃娃魚,它的叫聲跟嬰兒的哭聲非常相似,所以被人們稱作娃娃魚。它是兩棲動物中體形最大的,最長可達1米以上,體重過百。外形上看,娃娃魚與蜥蜴有些類似,頭部略扁平,嘴大。娃娃魚的性格非常兇猛,一般身居石間隙中,主要分布在亞洲地區(qū)。
16、鳳尾魚
鳳尾魚,鳳尾魚的尾巴特別漂亮,展開感覺像扇子一樣,身上還會閃閃發(fā)光。鳳尾魚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它尾巴的特點,如鳳尾一般。鳳尾魚是小型的經(jīng)濟魚類,比較名貴的品種,是我們國家溫州的特產(chǎn)。它也是南美洲的花鳉科觀賞魚類孔雀魚的俗稱。這種魚體形較小,性情溫和,最好不要跟其它品種的魚類混養(yǎng)。
17、鯰魚
鯰魚,長長的身材加上扁平的嘴,它是我們比較常見的一種魚類,由于它的適應(yīng)性非常強,可以活到70歲左右。當(dāng)然鯰魚的生活環(huán)境比較隱蔽,大多數(shù)還是在樹根下,不容易被我們發(fā)現(xiàn)。全世界都有鯰魚的足跡,不過這種魚比較怕光,喜歡夜晚出行。鯰魚有三大,即嘴大、頭大、肚子大。
18、熱帶魚
熱帶魚,熱帶魚不是固定的哪個品種,而是只要是熱帶水魚的魚,一般都稱為熱帶魚。熱帶魚有淡水熱帶魚與海水熱帶魚之分,另外有觀賞價值的魚類也被列為熱帶魚。生活中,養(yǎng)魚愛好者會把熱帶、亞熱帶等包含的觀賞魚都稱為熱帶魚。通常熱帶魚的觀賞價值非常高,形態(tài)同樣優(yōu)雅。
19、潛水艇魚
潛水艇魚,從名字上可以看出,潛水艇魚長得神似一艘潛水艇。這種熱帶的淡水魚,有著獨特的外觀,你可以一眼就認出它。頭比較圓、體形呈橢圓形,大大的眼睛很有特點,炯炯有神。身體表面是非常光滑并且沒有鱗片,黑色帶有圓形斑點類的像豹紋一樣。
20、熏衣草吊
熏衣草吊,熏衣草吊外形偏向于橢圓形,它是一種有毒性的,它們一般生活在熱帶,北緯30度和南緯30度之間的瀉湖和面海珊礁區(qū)水深10-25米的水域。該犬的繁殖方式是群體產(chǎn)卵型的,主要以絲藻為食,一般它們不太會聚集成群。熏衣草吊在不同的生長區(qū)域它們的體色會有所不用,但臀鰭和尾鰭大多都是像熏衣草般的紫色。
21、蒙羅維亞吊
蒙羅維亞吊,這種魚還有個別稱叫尾斑吊,它們的體長最長為45cm,主要分布在東大西洋的珊瑚礁海域,在熱帶北緯30度和南緯15度之間的海域。它們的繁殖方式是群體產(chǎn)卵型,是雜食性魚類。蒙羅維亞吊主要是以浮游動物、浮游植物為食。
22、七彩吊
七彩吊,它的別稱是花倒吊,它們身體上大部分的顏色是巧克力色,一般需要300升以上的水族箱飼養(yǎng),提供足夠的游泳空間,喜歡吃海藻。它們一般分布在蘇拉威西島至菲律賓和琉球群島一帶海域。七彩吊最大的體長是21cm,飼養(yǎng)難度是中等。
23、巧克力吊
巧克力吊,它的俗名是黃吊,巧克力吊一般作為觀賞魚,它們屬于熱帶海水魚分布在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在北緯25度和南緯25度之間。它們的主食是藻類、硅藻或絲藻,生長最大的體長是35cm。飼養(yǎng)難度是一般,24℃~27℃是最適合生長的溫度。
24、雀斑吊
雀斑吊,是一種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的珊瑚礁區(qū)水深1——15米之間的水域,以海藻為主食。成魚體橄欖綠色,頭部及頸部滿布白色斑點。一般在水族館飼養(yǎng)需要450升以上的水族箱飼養(yǎng),雀斑吊對同種的吊類是具有攻擊性的。性情溫和。主要以海藻為食。
25、鰓斑吊
鰓斑吊,一般分布在的印度-西太平洋珊瑚礁區(qū)斜坡水深6-50米之間的水域,屬于熱帶魚,在北緯30度和南緯24度之間,成魚在生活在30米以下的區(qū)域中,幼魚則生活在水深3米處。亞成魚的體色為軍綠色,它們一般主要以生長在巖石上的海藻的藻膜為食。它們最長體型長50cm。
26、太平洋黑吊
太平洋黑吊,一般分布在太平洋西部的珊瑚礁區(qū)水深2-30米之間的水域,它們以海藻為主食。 太平洋黑吊與印度洋黑吊以及白鰭黑吊比較相像。一般飼養(yǎng)在水族館的水溫在24~27度之間,最小水族箱尺寸在450升以上。
27、湯臣吊
湯臣吊,一般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的珊瑚外礁陡坡水深4-75米之間的水域,在氣候帶熱帶的北緯30度和南緯30度之間。它們最大體長是27cm,一般以以浮游動物(特別偏愛較大的凝膠狀種類)、甲殼類以及魚卵等為主食。它們的性格比較溫順,飼養(yǎng)難度中等。
28、紋吊
紋吊,一般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區(qū)水深0-15米之間的水域,通常生活在浪涌區(qū)中。紋吊在北緯25度和南緯30度之間瀕危狀態(tài),紋吊和紅海騎士主要區(qū)別在于體色方面,紋吊以黃色為主,而紅海騎士則以藍色為主。它們以海藻為主食,但也捕食甲殼類動物。一般紋吊的最大體長為38cm。
29、五彩吊
五彩吊,一般分布在東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瀉湖和面海珊瑚礁區(qū)水深1-67米之間的水域,主要分布于熱帶,北緯30度和南緯24度之間。五彩吊以絲狀藻類為食,它們和七彩吊較為相似,最大體長為21.3cm 。五彩吊是領(lǐng)域性較強的魚。
30、五間吊
五間吊,條紋刺尾魚、橫帶刺尾魚、斑馬吊,一般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和東太平洋的瀉湖和面海珊瑚礁區(qū)水深0-90米之間的水域,成魚通常在底部區(qū)域活動,幼魚常出現(xiàn)在潮間地。在氣候帶熱帶,北緯30度和南緯30度之間瀕危狀態(tài)。它們以絲藻為主食,最大體長為27cm ,五間吊是有毒性的。 五間吊的幼魚與成魚差別不大。主要以絲藻為食。
31、九間吊
九間吊,一般分布在西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它們的體形呈橢圓形而側(cè)扁,鰓蓋后至尾柄之間具8條黑色豎帶。九間吊處于氣候帶熱帶瀕危狀態(tài)。它們一般的繁殖方式是群體產(chǎn)卵型,最大體長在11cm左右。主食是海藻。
32、藍氏吊
藍氏吊,整條魚體是黃色的,體側(cè)和頭部有很多的褐色蠕紋,生長在珊瑚礁區(qū)以及一些沿岸的區(qū)域,一般是群體生活,主食是海草,藻食性魚類。一般體形在18cm左右,體形偏向于橢圓形,是群體產(chǎn)卵型的繁殖方式。主要以海草為食。
33、藍尾灰吊
藍尾灰吊,一般生活在亞熱帶,體長在39cm左右,它們的頭部一般是紫灰色,體形的邊緣是鮮藍色,尾鰭有一條白色帶。藍尾灰吊一般吃藻類,喜歡成群生活。在水族箱的溫度在22-25攝氏度左右,但是不能高于2822-25攝氏度,是不太難飼養(yǎng)的觀賞魚。
34、藍紋吊
藍紋吊,它的體形是偏向于橢圓形,魚體是紫灰色的,魚身有波狀的淺藍色條紋,頭部是淺藍色的斜紋,喜歡是生活在珊瑚生長的碎石區(qū)和沙礫區(qū),主要是吃絲藻和硅藻。藍紋吊是群體產(chǎn)卵型的繁殖方式,主要分布在熱帶氣候海域。
35、藍線吊
藍線吊,它的體形偏向于橢圓形,魚體是藍色的,身上有黃色的小圓點,有密布的白色細橫線,體長在26cm左右。藍線吊喜歡吃浮游植物,是群體產(chǎn)卵型的繁殖,一般分布在氣候帶熱帶的珊瑚礁海域,處于瀕危狀態(tài)的藻食性魚。
36、馬克薩斯吊
馬克薩斯吊,整體上是偏向于橢圓形,眼睛后方有橙色斑點,背脊有暗色橫帶,最大的體長是21.6cm。它們一般生活在沿岸的珊瑚礁區(qū),主要分布在熱帶的中太平洋東部的海域。馬克薩斯吊是藻食性魚,喜歡吃海藻。
37、一字吊
一字吊,魚體偏向于橢圓形,整體上是灰白色,尾部有黑褐色,體測沒有線紋。在眼睛的正后方有“一”字形的黑色線紋,尾鰭有很多不規(guī)則的斑點。一字吊生活在熱帶的太平洋海域,喜歡吃藻類和硅藻,這種魚是沒有毒的藻食性的熱帶海水魚。
38、一字波紋吊
一字波紋吊,它們大概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它們喜歡在海灣和瀉湖的沙質(zhì)底部活動,它們的體色主要是紫灰和黑褐色,在眼正后方具“一”字形黑斑。一字波紋吊是有毒性的,是不能食用的。它們的體長一般在40cm左右長,它們是肉食性動物。
39、月尾吊
月尾吊,魚體偏向于橢圓形,魚整體是藍灰色,尾鰭有點像彎月形。月尾吊的尾棘是有毒腺的,會讓人有劇痛的疼痛感。一般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區(qū),它們喜歡吃海藻,是藻食性的熱帶魚。月尾吊是觀賞魚。
40、雞心吊
雞心吊,魚體是紫黑色的偏向于橢圓形,魚體外緣是白色的。雞心吊一般生活在熱帶北緯28度和南緯26度之間,大體分布在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它們喜歡吃絲藻和小型肉質(zhì)藻。雞心吊的尾棘是有毒腺的,這種毒素會使人有劇烈的疼痛感。
41、黃鰭吊
黃鰭吊,它的胸鰭跟三角形很相似,魚體的上部分是黃綠色,下部分是紫灰色,體測有很多不規(guī)則的波狀紋線,基部有淡藍色橫紋。黃鰭吊是有毒性的雜食性魚,一般分布在熱帶的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它們喜歡吃藻類。
42、黃點黑尾吊
黃點黑尾吊,魚體整體上是乳白色的,魚體外側(cè)的上部有很多黃色的小斑點,它們的頭部是紫灰色的,背鰭和臀鰭有很多灰色小點,尾棘是黑色的,體長最大的是28cm。黃點黑尾吊一般生活在氣候帶熱帶北緯1-2度左右,基本分布在西太平洋的珊瑚礁。它們喜歡吃藻類和有機碎屑。
43、環(huán)尾吊
環(huán)尾吊,魚體整體上是灰黃色,有很多由暗黃褐色點組成的不規(guī)則波狀縱線,眼睛后方有黃色斑塊,底部有淺藍色紋線。環(huán)尾吊是群體產(chǎn)卵型的藻食性熱帶魚。它們一般生活在瀉湖外側(cè)、近潮間地和面海珊瑚礁區(qū)的海域。環(huán)尾吊喜歡吃藻類或者是有機碎屑。
44、印度洋吊
印度洋吊,魚體整體上是乳黃色泛紅,頭部是灰藍色,尾鰭邊緣是藍色,余部是比較透明的淡色,成魚尾鰭是彎月形的。印度洋吊的俗名叫虎紋吊,它們一般生活在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中,它們喜歡吃海藻,是群體產(chǎn)卵的繁殖。
45、紅海騎士
紅海騎士,頭部及體側(cè)有很多淺藍色至藍褐色橫紋,魚體的上部分是藍灰色,下部分是乳白色,尾棘是橙紅色。紅海騎士一般生活在氣候帶熱帶的西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中,它們喜歡吃種海藻。紅海騎士是具有很強領(lǐng)域性的魚。
46、黑棘眼紋吊
黑棘眼紋吊,魚體整體上是淡藍色,頭部上有很多藍色橫線,上嘴唇是黃色的,眼睛后方有不規(guī)則的黃色斑塊,背鰭基部有黑褐色紋。黑棘眼紋吊一般生活在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水域中,是一種有毒性的魚,它們喜歡吃浮游動物。
47、粉吊
粉吊,魚體是粉藍色,頭部是黑色的,鰓蓋后面有白色帶,背鰭有黑色紋線和白緣,尾柄是黃色的,尾鰭外緣是深藍色。粉吊一般生活在比較淺的沿岸礁區(qū),基本分布在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中。它們喜歡吃海藻,也會吃零散藻類。
48、二字吊
二字吊,魚體整體上是乳黃色,體側(cè)沒有線紋,在眼睛的后面有兩條黑色短橫帶,尾鰭是黃綠色,有很多深色線紋。二字吊生活在瀉湖和面海珊瑚礁區(qū)的水域,基本上分布在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二字吊喜歡吃海藻,是以群體產(chǎn)卵的繁殖方式。
49、耳斑吊
耳斑吊,是一種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的珊瑚礁的水域中,魚體整體上是藍灰色的,頭部和腹部的顏色稍微深一點是紫藍色,嘴唇是淺黃色的,眼睛后面和胸鰭之間有深藍色弧線。耳斑吊喜歡吃海藻,它們屬于粗皮鯛科。
50、大西洋藍吊
大西洋藍吊,是一種分布在西大西洋珊瑚礁區(qū)水域中的藻食性魚,它們一般是成群生活。大西洋藍吊整體上是藍黑色的,淺藍色的吻部,它們的尾棘是鮮黃色的,喜歡吃海藻和龜殼上的寄生蟲。大西洋藍吊的尾棘是有毒腺的,這種毒嫩能使人產(chǎn)生劇烈的疼痛。
51、橙棘吊
橙棘吊,一般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中,它們通常是成群的生活。橙棘吊整體上是棕黑色,在瞳孔的前后有橙色斑點,胸鰭一下的部位基本是橙褐色,但尾棘是鮮橙色的,尾柄邊緣是白色帶。橙棘吊以海藻為主食。
52、白鰭黑吊
白鰭黑吊,魚體整體上是一致的棕黑色和黑色,魚體外側(cè)沒有斑紋和斑點,靠近尾柄處有白色的斑帶,尾棘是黑色的。它們生活在外礁陡坡的水域中,一般是成群的生活。白鰭黑吊是肉食性魚,它們喜歡吃水域里的浮游動物。
53、白頰吊
白頰吊,魚體整體上是黃褐至灰褐色的,頭部有棕黑色的眼帶與眼徑等寬,在眼袋后面有一條白色的寬斜帶,在斜帶的后面有棕黑色斑,胸鰭是灰黑色的。白頰吊一般分布在中太平洋西部的珊瑚礁海域中,它們是是反赤道分布的魚種。白頰吊以絲藻為主食。
54、白棘眼紋吊
白棘眼紋吊,魚身整體上是黃灰色,頭部是藍色有黃色蠕紋,胸腹部也是藍色的但是沒有斑紋,在眼睛的后面有不規(guī)則的黃色斑塊,尾鰭是藍色的,有很多紫黑色小點。白棘眼紋吊生活在氣候帶熱帶的珊瑚礁海域中,它們主要吃藻類和有機碎屑。
55、白點吊
白點吊,魚身整體上是褐色或泛紅,在魚體的邊側(cè)有兩條白色的寬寬豎帶,在魚體的背后的后半部分有很多白色的小點。尾柄棘是黃褐色。白點吊大體上分布在印度-平洋的珊瑚礁海域中,它們一般以絲藻和鈣藻為主食。
56、白唇吊
白唇吊,魚身整體上是棕色的,唇的上下部分是灰色的,它們的尾鰭是棕黑色,基部有一處白色帶,底端有藍色外援,尾棘是白色的。白唇吊一般生活在氣候帶熱帶的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中。它們一般是一海藻為主食,最長的白唇吊是30.2cm。
57、緣吊
緣吊,魚身整體上是黑褐色,在頭部,胸鰭還有體側(cè)布滿了許多藍色的圓形斑點,在背鰭、臀鰭還有尾鰭部位有藍色的細橫紋。緣吊生活在氣候帶熱帶北緯的15度和南緯的25度之間,由于現(xiàn)在還沒有探索出來緣吊的食性是什么,主要推斷它們以藻類為食。
58、印度金圈吊
印度金圈吊,魚身整體上是紅褐色,在胸部上是藍灰色,在魚體側(cè)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黃色圓形斑點,印度金圈吊的眼圈是金黃色的。它們生活在氣候帶熱帶的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中。印度金圈吊一般是小群體生活的,以絲藻為食,也會經(jīng)常捕抓無脊椎動物。
59、夏威夷吊
夏威夷吊,魚身整天上是青色的,全身是密密麻麻的褐色橫紋,在吻部是粉藍色與黑色圈紋的結(jié)合,身體上的鰭與體色一樣是青色,而且有褐色條紋,在尾柄上是黑色尾棘。夏威夷吊生活在氣候帶熱帶的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它們是一種對同類有攻擊性的粗皮鯛科。
60、雙點吊
雙點吊,魚身整體上是棕褐色,在魚的體側(cè)上有很多青色波狀的縱線,頭部還有胸部有很多青色的小點,它們的虹膜是藍色的,在身體上的鰭是藍褐色或者是透明的,在背鰭和臀鰭后端有黑色的點。雙點吊可能是有毒的魚,是不能使用的,一般作為觀賞魚。
61、漣紋吊
漣紋吊,魚身整天上是暗褐色同時并有泛藍色和綠色,魚的體側(cè)有很多藍色的細橫紋,在背鰭和臀鰭鰭膜中有大概5條左右的橫紋,在頭部還有頸部有橙黃色的小圓點,在眼睛的下方有一處有白色的斑點。漣紋吊生活在氣候帶熱帶中的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漣紋吊是有毒的魚種,是不能食用的。
62、藍嘴吊
藍嘴吊,魚身整體上是乳黃色,在魚的體側(cè)上有大概20條左右橘黃色的橫紋,在魚的頭部有黃色小斑點,吻部還有胸腹是藍色,在身體上的各個鰭是青色或者是淡色透明。藍嘴吊生活在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中,最大藍嘴吊的體長是13.7cm。
63、火箭吊
火箭吊,魚身整體上是黃褐色,胸部是白色泛藍,魚的體側(cè)沒有線紋,它們的眼圈是黑褐色的,在眼睛的前面部位有白色斑點,背鰭與臀鰭是暗綠色,在尾柄的上下兩個部位有黑色斑點。火箭吊是生活在氣候帶熱帶的北緯10度與南緯15度之間的中太平洋西部的珊瑚礁海域中。
64、黃眼吊
黃眼吊,魚身整體上是黃褐色同時泛有綠色,在魚的體側(cè)上有很多綠色的細橫線,背鰭和臀鰭鰭膜上有很多細小的綠色的斜紋線,頭部和胸腹部上都有綠色的小圓點,魚的嘴唇是藍色的。黃眼吊一般是單獨生活的,它們以絲藻還有單細胞藻類為食。
65、白尾吊
白尾吊,魚身整體上是橘黃色的,魚的體側(cè)有很多黑色的橫紋,魚的頭部還有胸腹是青色,而且有黃色圓形的斑點,在眼睛的后面有一處是黃色的似月形的斑紋,腹鰭與魚身上的顏色是一樣的是橘黃色。白尾吊生活在中太平洋東部和西部的較淺的珊瑚礁水域中。它們喜歡吃絲藻。
66、印度洋圓髻角吊
印度洋圓髻角吊,魚身整體上是灰褐色,在魚體的腹面是灰黃色,背面有一大片的污斑和污點,背鰭的邊緣是鮮藍色,胸鰭和尾鰭都是黑色的。印度洋圓髻角吊生活在西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中,它們喜歡小群體生活,以海藻和浮游動物為食。
67、銀點角吊
銀點角吊,魚身整體上是橄欖綠色,魚的體側(cè)下部分的顏色比較淺,體側(cè)上部分有銀色的大斑點,魚體上的各個鰭的顏色也是橄欖綠色。銀點角吊生活在清澈的瀉湖、面海珊瑚礁區(qū)的水域中,它們喜歡成群生活,以海藻為食。最大的銀點角吊體長為45.6cm。
68、網(wǎng)紋角吊
網(wǎng)紋角吊,俗稱藍灰鼻魚,魚體的上部分的顏色是褐色還有很多暗色的小點或蠕紋,魚體側(cè)的下部分顏色比較淡,頭部和尾鰭上也有很多暗色的小點或蠕紋。網(wǎng)紋角吊基本上是生活在海珊瑚礁區(qū)的水域中,這種魚屬于比較罕見的魚類,現(xiàn)在對它們的生活習(xí)性還不是特別的了解。
69、駝峰吊
駝峰吊,俗名別名: 短棘鼻魚、粗棘鼻魚。駝峰吊的雄魚體和雌魚體是有一定區(qū)別的,雄魚體側(cè)上半部分是灰褐色的,下部分是銀白色的,在魚體的中間部分有很多灰褐色的豎帶,眼睛到背鰭部分有很大一塊的白色斑。駝峰吊基本上生活在沿海巖礁區(qū)的水域,它們一般是單獨生活的。駝峰吊喜歡吃海藻。
70、突角吊
突角吊,魚身整體上是橄欖色或者是暗褐色,它們鰓膜是白色的,魚的體側(cè)沒有斑紋,在它們的背鰭上有一處灰色帶,背鰭和臀鰭間有很多橫線紋,頭部上有紅色斑點。突角吊基本上生活在瀉湖和珊瑚礁區(qū)的水域中,喜歡成群的捕食浮游動物。
71、印度洋天狗吊
印度洋天狗吊,魚身整體上是藍灰色的,在它們的眼睛下方有一塊是黃色的,在鼻孔的周圍是白色的,上下的嘴唇是黃色的,背鰭部分的內(nèi)側(cè)是黃色,快側(cè)部分是檸檬黃色。印度洋天狗吊生活在面海珊瑚礁區(qū)的水域中,它們一般是成群生活的,它們主要是吃葉狀褐藻為生。
72、太平洋天狗吊
太平洋天狗吊,魚身整體上是灰褐色的,眼睛下方有一處黃色帶,鼻孔邊緣有一圈白色塊。黑色的背鰭內(nèi)側(cè),乳白色的外側(cè),臀鰭是藍色邊緣,藍灰色的尾鰭似彎月形。太平洋天狗吊生活在面海珊瑚礁區(qū)的水域中,主要的食物是葉狀褐藻。
73、過背金龍
過背金龍,它們的鱗片非常的漂亮,比較成熟的過背金龍身上基本上有金色略帶綠色的鱗片,鱗框的顏色一般是粉紅色和金黃色,一般情況下過背金龍的年齡越大它們身上的顏色就會越深。過背金龍的壽命比較長,可以活到10年之久。
74、絲尾角吊
絲尾角吊,魚身整體上是淺藍色,魚的頭上部分是灰黃色而且具有暗藍色的細點,眼睛的前面部分是有一條藍色的帶。魚體側(cè)的上部分有很多暗藍色的細點,在體側(cè)的下部分是一些不規(guī)則而且密密麻麻的暗藍色垂直紋。絲尾角吊生活在較深的瀉湖中,一般是成對或者是單獨生活,它們主要是吃浮游動物。
75、迷你角吊
迷你角吊,魚的背面是藍灰色,正對下方的是白色腹部,魚的體側(cè)沒有斑紋,葉黃色的尾鰭,魚的基部部分有白色的斑塊。最大的迷你角吊體長是20.3cm,它們基本上生活在珊瑚礁區(qū)水域中,一般是成群生活,它們主要的食物是底生海藻和浮游動物。
76、迷彩角吊
迷彩角吊,魚體背面基本上是乳白色覆蓋,腹部呈泛藍色,魚體側(cè)上布滿了形狀不一的墨綠色斑塊還有很多細小的垂直紋路。尾鰭是褐色的同時具有暗藍色的斑。迷彩角吊大部分生活在較深的瀉湖水域中,一般都是成群生活的,它們的食物主要是浮游動物,但也會捕食海藻。
77、馬面角吊
馬面角吊,魚體上下部分的顏色有很大的不同,上半部分是灰褐色,下半部分是灰白色,魚的面部很像馬面狀。黑色的背鰭和尾鰭,尾鰭的上下葉很像絲狀。馬面角吊大部分生活在珊瑚礁區(qū)的水域中,但是因為這種魚種族群數(shù)量很稀少,到現(xiàn)在為止還沒有很明確的它們的生活習(xí)性。
78、洛氏角吊
洛氏角吊,魚體的上部分基本上藍灰色而且有很多的暗色小點,魚體的下部分顏色比較淡,同樣在魚的頭部還有尾鰭也是很多暗色小點。洛氏角吊基本上生活在外礁陡坡的水域中,它們一般是成群生活,主要的食物是浮游生物。
79、藍尾灰吊
棲息于較淺的珊瑚礁區(qū)和巖礁區(qū)水深2-25米之間的水域,通常成群生活。最大體長39cm。背鰭鰭棘(總數(shù)):9條 背鰭軟條(總數(shù)):24-25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22-23條。成魚體長呈橢圓形而側(cè)扁。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主要以沙粒上的附生藻類為食。
80、斑角吊
斑角吊,俗名斑鼻魚,魚體的背面是乳白色,魚體的腹部是白色或者是淡藍色,在魚體的上部分有很多褐色蠕紋和大小不一的斑點。斑角吊生活在較深的面海礁區(qū)的水域中,它們一般是小群體生活。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斑角吊的體長是60cm。但是由于對它們的探索知之甚少,對于它們的自然食性還不是很清楚。
81、黑舌角吊
黑舌角吊,俗名別名:六棘鼻魚。成年魚是藍灰色的體背,腹部呈淡黃色,魚體的鰓膜是暗褐色,舌頭呈黑色。一般情況下黑舌角吊的體側(cè)是沒有斑紋的。黑舌角吊大部分生活在清澈的瀉湖水域中,它們一般是成群的活動,它們主要是吃浮游動物,有時候也會啄食紅絲藻。
82、短吻獨角吊
短吻獨角吊,魚體前四分之一部分呈白色,后面部分呈橄欖色或暗褐色,體側(cè)有暗色的垂直帶部分同時帶有暗色點。短吻獨角吊的有魚體與成魚體友有一定的差別,顏色由淺杏色轉(zhuǎn)為深褐色。它們大部分生活在瀉湖和面海珊瑚礁區(qū)的水域中,主要的食物是浮游動物。
83、彩虹鯊
彩虹鯊,整個魚體是呈長梭形,它們的尾鰭像叉狀,魚體是淺褐色的,各個鰭都是橘紅色,在燈光下非常的漂亮。彩虹鯊的適應(yīng)性是比較強的,它們一般是吃棲小型動物,或者是藻類植物。彩虹鯊是一種領(lǐng)域觀念比較強的魚,它不喜歡有別的魚侵犯它們的領(lǐng)地,具有攻擊性。
84、長吻獨角吊
長吻獨角吊,魚身整體上是藍灰色的,魚體的腹側(cè)部分是淡黃色。它們的背鰭和臀鰭有很多暗色的橫線,而且是藍色邊緣。幼魚的體色與成魚的體色是有點差別的,一般的幼魚體色是灰褐色。長吻獨角吊大部分生活在水道、瀉湖和沿岸礁區(qū)的水域中,它們一般吃浮游動物。長吻獨角吊是有毒性的魚不能食用。
85、藍吊
藍吊,藍吊名字的由來跟它體上的顏色有一定的聯(lián)系,魚體基本上是藍色的,魚體上半部分從胸鰭到尾柄都是黑色,不過魚體上的胸鰭后面有一條長橢圓形的藍斑。藍吊大部分生活在面海且有潮流經(jīng)過的礁區(qū)水域中,它們通常是成群生活,它們一般吃浮游動物。
86、印尼鋸尾吊
印尼鋸尾吊,魚體整體部分是藍灰色的,但在一側(cè)上有很多不規(guī)則的黃褐色斑,它們的胸鰭呈藍黑色,在尾柄處有4塊黃褐色的骨板,尾鰭是鮮黃色的。印尼鋸尾吊生活在印度尼西亞海域的寒冷上升流區(qū)域中,由于人類對它們的探索還知之甚少,所以目前還沒有了解到它們的自然食性。
87、六盾鋸尾吊
六盾鋸尾吊,魚體整體上是灰白色的,在魚體的體側(cè)上有很多不是特別明顯的暗色的短豎帶,魚體上的鰭基本上都是白色至藍色,尾柄周邊有6塊褐色的鱗甲。幼魚和成魚在體色上有很大的區(qū)別,幼魚體是棕褐色,隨著成長顏色最賤變淡。六盾鋸尾吊生活在沿岸巖礁區(qū),它們一般是成群的生活。
88、加拉帕哥斯鋸尾吊
加拉帕哥斯鋸尾吊,這種魚體整體上是藍灰色,在體側(cè)上是沒有斑紋的。在眼帶的后面有一道白色的豎帶,白色的后方是黑色豎帶,一直在向下延伸到胸鰭。加拉帕哥斯鋸尾吊生活在比較較淺的瀉湖和珊瑚礁區(qū)的水域中,一般是以海藻為主食的。
89、黃尾斑點鋸尾吊
黃尾斑點鋸尾吊,魚身整體上是深灰色,除了尾鰭外的其它身體部位都布滿了很多的黑色的圓形斑點。眼睛下方的顏色比較淡,胸鰭是透明的淡黑色。黃尾斑點鋸尾吊生活在較淺的珊瑚礁區(qū)的水域中,它們一般是成群生活,主要的食物是海藻。
90、黃點鋸尾吊
黃點鋸尾吊,魚體整體上是藍灰色的,在魚的體側(cè)中間的地方有大概10條左右的黃褐色的短短豎帶,在魚體上的各個部位都布滿了黃色的圓形的斑點,尾柄周圍有3塊黑色的骨板,中間有很多藍色的紋線。黃點鋸尾吊生活在沿岸巖礁區(qū),它們一般都是單獨的生活,主要的食物是海藻。
91、黑鋸尾吊
黑鋸尾吊,魚體整體上是灰色或近黑色,幼魚和成魚在體色上是有一定差別的,幼魚體整體上是棕紅色。黑鋸尾吊基本上是生活在珊瑚叢生的巖礁區(qū)中,它們一般是成群生活,主要的食物是海藻和底棲生物。最大的黑鋸尾吊的體長是50cm。
93、比夫拉鋸尾吊
比夫拉鋸尾吊,魚體的整體部分都是棕褐色泛藍,同是它們的身上都是密密麻麻的藍黑色的圓形斑點,它們的吻部是灰藍色的,尾柄和前面一部分的位置上有3塊藍黑色的骨板。比夫拉鋸尾吊生活在沿岸淺水區(qū)中,它們的主要食物是海藻。
93、紫吊
紫吊,這種魚體整體上是藍紫色的,在魚體的體側(cè)上有20多條的藍黑色的橫紋,其它魚體上的部位基本上都有紫黑色的斑點。紫吊基本上是生活在珊瑚叢生的礁區(qū)或巖質(zhì)的水底,它們一般都是成群的生活,平時主要是吃絲藻和無脊椎動物。
94、珍珠帆吊
珍珠帆吊,這種魚體整體上是藍灰色,在頭部分有很多白色的圓形斑點,體側(cè)上有大概7條左右的褐色豎帶,在體側(cè)的下部分有黃色的圓形斑點,幼魚與成魚在體側(cè)豎帶上有比較明顯的不同,還有幼魚臀鰭上的斑點會少一點。珍珠帆吊生活子在瀉湖和面海珊瑚礁區(qū)的水域中,它們主要是吃大型藻類。
95、珍珠吊
珍珠吊,整體上魚身呈棕黑色,其它的各個部位,比如頭部、體側(cè)和胸腹部等都長有了灰白色的圓形斑點,胸鰭是透明的灰黃色幼魚與成魚最大的區(qū)別是,幼魚身上的斑點比較少。珍珠吊生活在巖礁區(qū)和珊瑚礁區(qū)的水域中,它們主要的食物是海藻和無脊椎動物。
96、黃三角吊
黃三角吊,這種魚的幼魚和成魚在體色上都是鮮黃色,在體側(cè)的中間部位有一處是白色的黃帶,在光線比較暗的時候,魚體的顏色會變淺。黃三角吊生活在珊瑚叢生的瀉湖和面海珊瑚礁區(qū)的水域中,一般情況下它們都是單獨生活的,它們主要的食物是絲藻。
97、印尼虎魚
印尼虎魚,魚體比較修長。它們一般情況是在夜間行動的,它們的中紋相對來說是比較直的一種魚類,由背鰭鏈接到腹部,不過也有部分的尼虎是彎刀印。一般情況下印尼虎都是發(fā)黑不穩(wěn)定的,如果它們在發(fā)黑的狀態(tài)下你有可能是找不到它們身上的紋路的。它們的尾部中紋是連接著的 。
98、青龍魚
青龍魚,它們的嘴巴相對而言不是特別的尖銳,成魚的青龍魚,鰓蓋是銀亮色的,體側(cè)的鱗片上有透明的青藍色澤的斑點,鱗框有比較淡的粉紅色。青龍魚是東南亞地區(qū)分布最廣的魚,這種魚是比較溫順的魚,它們主要是吃青蛙、螞蚱、小蝦等食物。
99、成吉思汗魚
成吉思汗魚,別稱長絲巨鲇。它們的背鰭特別長,是成吉思汗魚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它們的嘴巴比較大,體型比較強悍而且游速非常的快。成吉思汗魚是比較兇猛的魚,容易去攻擊侵犯它們領(lǐng)地的其它魚類。它們主要是吃小魚、小蝦等動物。
100、非洲肺魚
非洲肺魚,這種魚比較特殊,它們不僅可以用鰓呼吸也可以用鰾呼吸,在特殊情況下它們是可以存活在淤泥中長達數(shù)月。非洲肺魚的鰾很發(fā)達,在鰾內(nèi)的側(cè)壁上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小氣室。非洲肺魚是肉食性魚類,它們喜歡吃魚類、軟體動物、蠕蟲等動物。
關(guān)于觀賞魚,今天就介紹這100種,下篇再介紹101至200種。看看有沒有您喜歡的。
高熙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wù)合作 免責(zé)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