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生活中如此常見的銀杏樹卻是貨真價實的瀕危物種,受到國家和世界的保護。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全球范圍內的消亡與傳播銀杏是全球最古老的孑遺植物,被我們稱作“活化石”。這是因為銀杏早在3.45億年前就已經出現,是地球最古老的樹種,與恐龍生活在同
在生活中如此常見的銀杏樹卻是貨真價實的瀕危物種,受到國家和世界的保護。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全球范圍內的消亡與傳播
銀杏是全球最古老的孑遺植物,被我們稱作“活化石”。這是因為銀杏早在3.45億年前就已經出現,是地球最古老的樹種,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曾廣泛地分布在亞歐大陸和美洲地區。
直到200多萬年前,第四紀冰川出現,大部分地區的銀杏都在殘酷的生存環境下慢慢消失,化為真正的化石。50萬年前,歐洲、北美和亞洲絕大部分地區的銀杏樹都滅絕了,只有中國的保存了下來,綿延至今,成了研究古代銀杏的活教材。所以說,銀杏樹雖然在漫長的歲月里存活了下來,但在全球范圍內的消失也足以令我們提高警惕。
可是,今天我們依然能夠在歐洲看到一些樹齡兩百年以內的銀杏樹,雖然和中國動不動就上千年的銀杏樹相比,看上去有些稚嫩,但也說明了歐洲人種植銀杏樹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其實,早在唐朝時期,中國的銀杏就已經開始對外傳播了。不錯,就是通過來大唐學習的日本遣唐使傳入了日本。直到大航海時代,從歐洲來到東方的傳教士和學者將銀杏帶回了歐洲,自此以后,銀杏又開始像幾億年前一樣分布在全球各個地區。
在1991年出版的《中國植物紅皮書》中,銀杏被列為珍稀瀕危植物。
在1999年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銀杏被列為重點一級保護植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也將銀杏列為“瀕危”物種。
為什么在全球范圍內數量眾多的銀杏樹,依然面臨瀕危的困境呢?
這是因為在30年以前,中國的銀杏總體數量遠沒有今天這么多,國家的一些規范也尚不完善。由于銀杏樹美觀的外形價格上漲很快,人為砍伐和移栽現象非常嚴重,這成為野生銀杏樹瀕危的一大原因。好在國家及時將銀杏樹群體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發動群眾和地方大量種植,加大科教和宣傳力度,這才讓稀有的銀杏樹更好地繁衍了下來。
事實上,銀杏瀕危的根本原因在于,銀杏樹本身的基因缺乏多樣性且變異緩慢。經過上億年的環境變遷,在銀杏樹這一門里只有這一個品種被保留了下來。現在的銀杏沒有近親,連遠房親戚都沒有。那么這有什么危害,為什么會導致銀杏樹瀕臨滅絕呢?
野外的銀杏樹難以繁衍壯大,更難以變異出新的基因。野生銀杏樹雖然廣泛分布在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但是他們單獨的生存環境堪憂。一棵銀杏樹確實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成年的銀杏一般都能存活1000年以上,但是我們很少看見野外銀杏樹能夠成片出現。這是因為銀杏樹是雌雄異株植物,獨木不結果。而且即使結了果,由于現代沒有動物以銀杏果為食了,銀杏的種子也很難自然傳播,想要通過野外繁殖孕育出新的品種幾乎更不可能。比如,浙江天目山的野生銀杏附近,已經十年沒有出現天然的銀杏幼樹了。這就導致野外的銀杏樹越來越少。
很多人說野外的銀杏沒有了也沒關系,我們身邊不是種了那么多銀杏嗎,還怕它們全都養不活嗎?
科學家們還真擔心這個,因為我們身邊大量的銀杏樹基本都是通過扦插的方式培養出來的,這與自然通過授粉結合的植株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這種人工培養出來的銀杏樹基因與原有的母體相同,即使培養出100萬棵,也都是1棵母體的“翻版”。這意味著,只要出現一種氣候或者疾病能夠導致銀杏樹死亡,那么我們身邊銀杏樹也會在短時間內大量死亡甚至滅絕。
這種現象在植物學上并不少見,比如上個世紀通過無性繁殖被人類大量“復制”的名為“大米七”的香蕉,就因為黃葉病在全球范圍內大量死亡,以至于我們現在吃的香蕉都是它的遠房親戚——華蕉。所以盡管人工種植了大量的銀杏樹,只要銀杏的基因依然單一,對于銀杏的保護力度就不應該減弱。
轉基因技術能否在銀杏上應用?
既然銀杏的基因單一,我們的科學家為什么不多造幾種基因呢?
轉基因技術對于瀕臨滅絕的植物確實能夠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比如1940年在夏威夷發現的一種木瓜環斑病毒,到1990年就基本席卷全球毀了全世界所有的木瓜植株。后來就是通過轉基因技術,培育出了有效抵抗這種病毒的木瓜。據農科院統計,現在市面上80%以上的木瓜是轉基因木瓜。
然而,就在全世界都開始接受這種木瓜的時候,2013年5月,禁止轉基因作物的法案首次在夏威夷上提出并通過。理由包括誘發大鼠癌癥、小兒過敏增加、遺傳污染、農藥過度使用等等。一時間關于轉基因技術的利與弊,似乎誰都有發言權,可是誰都沒有資格拍案決定到底能不能廣泛使用轉基因技術。如今的銀杏雖然抬頭一望,舉目無親,但好在日子過得很滋潤,全世界都在愛護它。所以,不到真正的危急時刻,科學家是不會隨意使用轉基因技術的。
屬于我們的銀杏
其實,就算銀杏不是瀕危物種,銀杏樹對于中國人也依然有著非凡的意義。不僅在于它是從盛唐傳向世界的,而且在于許多中國人的記憶里都有銀杏樹的影子。它們高大挺拔,莊重優雅,高貴而不傲慢,親近而不隨意。好像每個人的老家后院都種了一棵銀杏,好像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思念。銀杏和外婆的性格如此相似,都會靜靜地傾聽訴說。情不自禁吟詩一首“紛紛何所去,木葉向塵歸。百年相依伴,情深兩不違。”
李陽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