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吟游詩人366大家好我是老張,我最近很開心,一是孩子快出世了,二是年初定了一臺本田的日式巡航CM300。車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到,忍不住先租了一臺豪爵DR150練手到期后又白嫖了哥們一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吟游詩人366
大家好我是老張,我最近很開心,一是孩子快出世了,二是年初定了一臺本田的日式巡航CM300。
車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到,忍不住先租了一臺豪爵DR150練手到期后又白嫖了哥們一臺國產小踏板代步。期間騎行裝備也準備的七七八八。得益于上一次混動CRV文章評論的正向激勵,老張決定不鴿不水七千字長文一次放送。
開混動爽!一直開一直爽!十萬公里混動CRV用車分享
本文分為安全駕駛心得和裝備選擇兩部分,想直接看裝備的可以通過目錄直接跳過第一部分,新手經驗不足 觀點難免片面 還請各位多多指教。
老張的首次騎行,東西橫穿北京了
實際道路行駛路況復雜多變,本文只做安全駕駛心得分享和裝備體驗,僅供參考,不作為您上路駕駛的指導性依據。
以下正文
一、安全駕駛心得: 眼觀六路使勁查看,心中有數絕不恐慌
傳統小對聯時間
駕駛技術師承河大駕校的教練老譚(向譚教練致敬),老譚自述70年末運輸兵,90年初運輸公司跑大車,年歲大了身體不好想摸魚就來駕校上班平時教訓學生(接受我們的孝敬,哈哈),日常開開校車。且但凡你能說得出來名字的縣城基本都去過。然后2012年暑假老張的學車之旅,就從換輪胎、踩酒瓶、調節座椅方向盤、端正坐姿不扭頭、開的不好挨一棍這種
離譜的軍事化教學方式開始了。
當年我學車也跟圖里似得,14個人用一個車
一日午后,老譚看我們一群小伙子練得還行 可能心里略微得意,同學遞上一根煙后(日常孝敬),老譚難得不教訓我們開腔傳授了一點心得。原話已經記不清,但大概是“你們這群小子,別信什么人車合一,人車合一是不存在的,油門在你腳下,命在自己手里,以后你們出去自己開車多帶眼看,別冒失,開的不好別說我教的丟不起這個人...”
承蒙老譚的悉心教導,開車九年里程20W公里往上了,盡管駕駛風格比較激進(不超速),但從來沒有發生過事故。自己總結下來安全駕駛的核心要點八個字“視野要好,不要恐慌”。
人生最艱難一趟路,初冬濃霧夜車山路
人生中最艱難的一趟路,是16年初冬晚上回家路遇大霧,剛出京就被無情趕下了G5京昆高速直面茫茫太行山 ,能見度差到開不了直線。下高速后一百公里山路 四個小時車程開到凌晨兩點,盡管我很慫但我也得堅定自己千萬不能慌。
為什么要告訴自己不要恐慌?
因為全宇宙知識和智慧的標準之書《銀河系漫游指南》封面上就用大而友善的字體寫著:“不要恐慌”。
生命,宇宙和一切的答案,就是42
如果你問老張為什么你瞎眼開車最高速度竟然還能達到79而不是42 ?(答案見上圖注)
老張會告訴你因為我遇到了兩個開車不需要眼睛的神仙 ,一個時速80+雪鐵龍愛麗舍,一個永遠的神五菱宏光 。這種能見度還能不耽誤正常行(起)駛(飛)要么是神仙要么是準備自殺,有神仙大佬帶當然要開快點 。老張說的比較隨意,但還是非常危險的,過程不可復制,請不要模仿。
書歸正傳,繼續正文
老張覺得良好的視野是一切安全駕駛的前提,在路上行駛不管是開汽車還是騎摩托,都要清楚的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路面上的障礙、車輛、行人和非機動車、動物的狀態。(有點像智能駕駛的態勢感知)
1.所謂“過去”
車輛后窗擺件,絕對危險之源
指的是你身后和過去幾秒的路面情況,
請扔掉你后座后面的各種亂七八糟小玩意兒保證你的正后方視野良好 。尤其是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前車急剎 你在急剎車的時候務必看一眼后視鏡判斷一下正后方和左右兩側是否有車,做好自己或者后車剎不住緊急變道的準備,實在不能變道躲避眼睜睜看著后車撞上來身體和心理也能有基本的應激反應本能保護自己。
2.所謂“現在”
指的是眼前的現狀,基于你對過去路面情況的了解,前車的駕駛風格 速度 走線情況,相鄰車道旁車的位置狀態是否在自己的盲區范圍內,路面上的基本情況心理有數,控制好自己在車流中的速度和位置是很重要的
(想說速度適中,位置恰當但是這種位置感,來源于駕駛經驗的積累,有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思)
圖文無關
主要防范高速夜間行駛突遇龜速車和岔口 路口近距離前車突然變道,根據目的地選好你的車道保持你的位置和速度遠離危險區。
3.所謂“未來”
指的是你基于對過去和現在的了解,對未來路況變化的判斷。我認為格外需要預判的主要是各種視野不好的情況 包含但不限于,小區出入口、非機動車比較多的路口,環路的上下車道口,總結下來就是只要你視野變差了接下來都需要提高警惕。
預判 重要到我需要舉例說明了,舉個鬼探頭路口的例子,這路口光2020年一年我見到就三起傷亡事故(愿傷者平安,逝者安息 )。此路口位置位于老家城區邊界,東西路 是村里平時進城干道,雙車道各種車輛混行,非機動車巨多,而且普遍都是中老年人非常缺乏安全意識。南北向 乃是縣城環路,兩條高速之間的連接線,車流量大。經常有過路的外地司機。
無紅綠燈路口即為事故多發處
老張見到的三起事故都是東向西行駛的非機動車(電三輪),在穿過環路中線后被從北向南行駛的機動車碰撞。
事故分析
事故分析如下,因為向南行駛的機動車通過事故路口只存在正常速度(60km/h)通過路口或者紅綠燈起步加速兩種狀態,速度都不會太低,隔離帶中種滿了各種樹木視野極度受限,所以從司機的視角來看對左側車輛橫穿車道的情況一般是沒有準備的。正好東西向通過的非機動車又是對安全行駛沒有太多概念的中老年人,不熟悉路況的外地司機過此路口就...除此以外,還有一種情況通過這個路口也非常危險,那就是南向北的機動車需要左轉,觀察對向車道的視野也會受到很大限制。老張的應對方法是 ,車到路口處多開出半個身位,左側車頭稍微探出隔離帶瞪大的你眼睛身體前傾伸長你的脖子使勁好好的看一下確認對向車道沒有車輛駛來,除了對向車道的機動車還需要向左扭頭看一眼盲區有沒有逆行過來準備橫穿車道的斯巴達勇士。如此操作 基本可保平安。
看看,其實老張也沒有什么好辦法來確保自己的安全,就是看!瞪大眼睛看!使勁往前后左右看!!!(開玩笑的,各方向情況掃一眼了解即可,老譚當年教育我們看各種鏡子不許扭頭只能斜眼,注意力始終集中在 正前遠方)
4.關于摩托車安全駕駛
這種駕駛安全意識應用到摩托車上是一樣的道理,通過老張20天的騎行體驗,摩托上路行駛最大的安全隱患在于汽車司機容易看不到你 。暫時還沒有遇到心態上對摩托極不友好的汽車司機,但看到了不少汽車別摩托的視頻,隔著屏幕也會出一身冷汗,只能告訴自己騎行更需要心態平和一些。肉包鐵加上體積小速度快的特點,摩托車安全性相對于汽車來說存在天然的劣勢。汽摩之間起碼6-7倍的重量差距,根據動量守恒定律碰撞以后,結果自然是汽車不動如山,摩托原地升仙。同樣基于動量守恒定律,真的不幸遇到不太友好的司機,心態一定要平和“Keep calm and carry on ”所謂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心態平和,安全第一。
別跟傻瓜較真,咱經驗沒有傻瓜豐富。
所以摩托車安全騎行很重要的一點在于讓汽車明確的看到你。 因為從老張自己的體驗來說摩托車從后視鏡和倒車鏡里確實不是太起眼,讓汽車看到你并主動保持安全距離就是最好的安全防御。
所以怎么樣能讓自己在汽車視野里更醒目,就成了老張想到的第一個問題。答案五個字“怒刷存在感”,也可細化為八字真言“白天鮮艷,晚上反光”。我覺得已經足夠簡單明了,具體可如下圖示 。請各位自行領悟尋找讓自己絢爛奪目的方案吧。
舉例圖個幽默,對圖中大哥并無不敬之意
結合最近的新手駕駛經驗,列舉一些我覺得騎行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情況(部分觀點學習自B站一個忘了叫啥的騎行UP主,先行謝過,表示尊敬)
本圖反例,老張反對鉆縫騎行
(1)車道位置,摩托車也是機動車和汽車擁有同等路權。所以我作為一個合法合規新手騎士會放心大膽的騎行在車道中央偏左一點的位置。這樣在后面機動車的視野里我會處在駕駛員視野的正前方,結合我絢麗奪目的造型后車除非瞎眼不然沒道理看不到我。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大部分危險的同道超車,如果我騎的慢又緊貼車道右側我想后車駕駛員冒失一點的都會試圖從車道左側超過我。這一點老張在第一次上六環高速騎行的過程就經歷過了,因為風噪很大我發現的時候后面的貨車已經貼上來開始超車了。
同向存在兩條或以上直行車道,
原則上我會靠外側車道行駛,如果最外側是直行右轉車道,一般老張是不會占的
省得遇到暴躁老哥想右轉瘋狂滴滴我。但如果不巧占了,我合法不動如山后車能把我怎么地。
(2)變線,摩托車的優勢在于視野靈活。跟車變線超車可以先靠向目標車道方向扭身探頭觀察目標車道情況伺機變道超車,在省道雙向雙車道的路況下尤其好使。城市干道同向多車道路況,變線前老張的習慣是穩住方向稍微側頭晃動平移一下(新疆舞那個身子不動腦袋平移的動作,你們懂我意思吧)通過后視鏡觀察確認后方車輛情況,確認安全后變線。同向多條車道內側快外側慢是常理,能做到后車不會因為因為我的變線或者超車踩剎車,我覺得就比較理想了。
(3)高速公路,別看老張是新手騎士,短短一個月的騎行經驗兩輛不同排量和類型的車都上過高速了 。從動力上來說老張認為150街車動力不太及格,80km/h以下加速能力尚可,80以超車即使油門到底加速也比較緩慢。至于125排量踏板,就更別上高速了吧。
總的來說150級別動力我覺得最好還是不要上高速,低水平動力儲備會導致超車容錯率比較低。如果是大排量摩托超車果斷的同時 一定要控制好右手。
(4)鉆縫,從常理上考慮摩托車憑借機動靈活的特性鉆縫前插確實能提高(自己)通行效率,但行進間鉆縫前插與我討厭的同道超車有何分別。一樣的危險自己,危害他人。大家都是機動車 汽車需要遵守的通行規范法規,沒道理摩托車不用遵守。
(5)路面附著力差的路況和橫風,目前老張只經歷過雨天和路面有泥沙遺撒,作為一個新手出門前我覺得應該對要面對的路況有一個基本的判斷,雨雪天氣或者可以預見的爛路我認為還是盡量不要出門不要走。相比于急切追求風和自由 熟悉自己車輛性能操作我認為更重要一些 因為只有基于對自己車輛性能足夠的熟悉 才能在面對突發情況作出及時準確的反應。(沒錯,這是 一句話)
雨天地面濕滑,老張一個騎行次數不超過20次的新手都能明顯感知到濕滑路面導致的車輛可操縱性下降( 但我專門雨后找了一條沒車的路練了練),放慢速度避免急剎急轉是最基本的操作,更為高階的應對方法還是要多請教周圍的騎行老鳥的同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駕駛技術。
橫風也是老張覺得值得注意的情況,重量輕的摩托車受到橫風的影響比汽車要明顯的多,目前老張的應對方法是維持車速握緊方向盤適度修正方向來抵抗橫風,為什么不降低速度? 因為角動量守恒(舉例陀螺,轉速越高越穩定)。另外高速行駛遭遇大貨超車也要警惕橫風的影響。
總結,以上均為個人經驗之談,老張水平有限以上內容當拋磚引玉了,關于安全駕駛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系統的學習防御性駕駛相關課程,有條件最好找一個專門做安駕的老師學一陣子,也請各位駕駛騎行大佬多多分享。
二、裝備準備,安全適當,越帥越好
之前老張在CRV混動的體驗分享里,就說過我買東西之前都會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再下手。到這次CM300的騎行裝備選擇上基本也遵從了這個理念。CM300作為復古巡航車,安全是第一要務,帥氣是核心訴求!使用場景基本是城市通勤和良好路況的短途摩旅,所以裝備的耐久性也不會是太重要的考量因素。
說到底,帥(裝)氣(X)還是人類的第一需求
1.頭盔 安全認證3C起步,為免翻車最好試戴
頭盔的選擇以及各種安全標準和認證的科普,站內很多了,但凡文章上來給你講認證標準和規范內容是如何如何的,都是良心大佬。老張買了三頂頭盔,唯一沒試戴的頭盔翻車了,可見試戴很重要!
(1)ARAI RAPIDE NEO
購買渠道和價格:實體店 約3500元
選擇理由:全盔才能給我最大限度的被動安全保障,買就買能力范圍內最頂級的產品。日系兩大品牌復古產品相較之下還是arai neo更符合我的審美。且經過試戴盔型對老張61cm的圓形大腦袋比較友好,試戴完當場下單。另外老張也在找尺寸合適不留膠的新手上路標志 準備貼一個。
優點:頂級品牌arai,安全性有保障,盔型對大圓腦袋友好,外觀素凈 質感不俗,風噪控制不錯。
缺點:此盔風道老張認為就是個擺設,夏天戴實在是太熱了,只要停車悶熱憋悶感撲面而來。另外安裝藍牙耳機后,變得有點夾耳朵。
(2)標致原廠姜戈復古盔另類配帽檐及UVEX風鏡
購買渠道和價格:某寶 頭盔售價385元 帽檐35元 風鏡77元
選擇理由:NEO實在是太熱了,短距離騎行實在是不值得興師動眾。感覺買一個便宜點有3C認證的就行。標致姜戈的頭盔就不錯,本來看上了灰黃配色,
老婆嫌丑。配好風鏡和帽檐,組合下來有點傷。
優點:便宜 樣子簡約大方,有3C認證,內置透明風鏡,雙D扣結構穩定。
缺點:可就多了,一是 買前沒注意到手發現紅色款式外層為類膚材質,類膚=打油。二是 風噪大,時速超過50以后風噪就很大了,因為買之前沒帶過,到手覺得風噪太大不太能接受。三是內置小風鏡效果有限,容易被風沙迷眼睛。四是 額頭處的按扣接口,安上去容易拔下來難,暴力嘗試后那個扣子松動了導致速度起來頭頂一直在嘎達嘎達嘎達響。五是 跟我選的UVEX風鏡尺寸不太搭,導致風鏡貼合度不佳。
總得來說,結結實實的大翻車。產品本身質量尚可,但不太適合我。
(3)KYT NFJ GP02
購買渠道和價格: 某寶 547元
選擇理由:業主單位好大哥是我的騎行領路人,強烈安利給我KYT,我們倆頭圍相仿 經過試戴發現也可以完美適應,最好看的版花GP01大哥已經買了,遂選擇比較喜歡的GP02。
優點:外觀騷氣亮眼 漆水觀感良好 價格適中,3C認證,亞洲盔型適合圓腦袋,前面罩擋風效果很好,風道良好,內置可彈出墨鏡,設計方便帶手套開合,風噪適中 60km/h下可以接受,且自帶頭盔防盜孔。設計亮點還有,風鏡放下來臉部能感受到夾緊一些,貼合性更好。
缺點:據大哥說防盜孔處風噪巨大,他上面蓋了一層保鮮膜封住,但老張單聲道選手(一側無聽力)體驗風噪尚可。鏡片防霧效果不強,最好配備防霧貼。對快拆扣稍微有一點點沒安全感。
頭盔附件1:維邁通v9s 藍牙耳機
購買渠道和價格:某寶 配額外底座共花費約700元
選擇理由:藍牙耳機僅做導航用途,語音導航不會分散注意力。缺點是膠粘底座對KYT和Arai的頭盔貼合性不是太完美。
功能用途這塊,站內有值友開箱分享,文章內容翔實,老張不做贅述。
頭盔附件2:騎士網萬轉短款頭罩
購買渠道:某寶騎士網自營店 單條18元
選擇理由:先買了萬轉的長款頭套材質(不戴頭盔)透氣性令人滿意。但戴上全盔還是不要指望能有輔助散熱的效果。回家理了個3mm圓寸(從此我的大腦袋顯得更圓了)回來就買了兩條短款頭套,感覺有效果,可以少掉點頭發渣子,頭油也不容易沾到內襯上。寫到這我覺得其實買倆泳帽好像也行。吧?
缺點:小東西容易丟,據說戴久了頭盔還是會臭。
2.手套 顏值實用不可兼得,按實用場景按需選擇
老張有個毛病,喜歡買手套,已經買四付了。
下面按滿意程度依次點評。
No1. fogy 紅棕色 胎羊皮手套 瑕疵品售價200許
帥是核心訴求
優點非常突出,皮質柔軟細膩 仿若少女肌膚,樣子好看復古范十足,穿戴手感非常舒服。
缺點也同樣扎眼,手背上的防護緩沖材料感覺聊勝于無(賣家甚至有不填充的版本),手掌需要補強的部分這個補強基本也就是視覺效果,穿脫稍有不便。
第一幅手套,首次出街 按扣部分意外撕裂,盡管老張選擇的是染色不均勻的瑕疵產品,售價也二百塊錢呢,咱還以為是自己使用不當就抱著忐忑的心情問了下客服這手套能修嗎?
客服倒是非常痛快,直接給換了一副新的(依舊瑕疵品)。總結下來除了耐用性和防護性不咋樣,我對穿戴體驗滿分好評。
No.2 外星蝸牛 夏季手套 售價128元
實用主義優質產品,值得推薦
有一說一,老張去實體店試戴了一圈各大品牌各種款式的手套,讓我覺得心動的是komine夏季款,但真正買回來過日子的還是國產品牌外星蝸牛。優點不算突出,防護性耐用性舒適度三者均衡,老張覺得一副夏季日常通勤的騎行手套的標準形態就應該是這樣的。
手指縫處采用透氣材料,手掌用耐磨性好的皮質材料打底 上覆橡膠增加摩擦,食指導電,手掌根部加強,拳峰內置ce護具。除了造型不出彩,左手跟手表稍有沖突外,沒有什么可吐槽的。No.3 uglybro 丑兄弟 鹿皮手套
丑兄弟的手套外觀屬于那種不太常見的帥氣,皮質厚實 用料做工比較扎實,拳峰部分有吸能緩震填充。按扣都是銀。
新手套比較硬,需要盤一陣
缺點這種厚重的皮革需要長時間佩戴才能逐漸適應手型,早期佩戴體驗夾手指很是難受-。即使是618都要近400元的售價,我覺得很貴,但這是我的問題。
No.4 ones again 夏季手套
優點防護性好 很實惠
缺點 夾手指頭,適合手指纖細的選手 。完全不想戴,甚至不想放圖。
3.騎行服和護具 CE認證是基礎,為保安全最好全穿
整好賣家宣傳圖跟我同款頭盔
因為老張壓根不想在任何惡劣天氣和炎熱寒冷氣候下出門騎行,騎行服目前只買了一件雷翅的夏季騎行服上衣 售價400許,XL尺碼除了袖子稍微有點長可以完美適應老張渾圓的體型。優點突出,售價實惠,白銀配色較為顯眼,透氣性良好,送7件護具且肩肘帶CE認證(包含T+、T-)。
缺點:造型跟復古可謂毫不搭調,胳膊上固定護具的魔術貼不是很好用。使用場景有限,僅限于晚春初夏早秋的良好天氣騎行。護具尤其是胸背板舒適透氣性不算好,且插板沒有經過安全認證。總體好評,入門使用感覺非常推薦。
老張的騎行領路人用自己血的教訓告誡老張,出門哪怕幾分鐘,最好也要帶上護膝護具,不信給你看看腿上的疤 。品牌選擇上大哥最近剛買了ones again ,價格友好防護性也不錯。
4.視頻記錄裝備 osmo pocket+胸帶
osmo pocket一代自從買了以后使用頻率不高,老張是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給pocket配了一個胸帶湊合當行車記錄儀用。實際使用效果很差,不堪用,嘗試了一次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模式跟隨行車視角。不值得推薦。計劃是CM300到貨以后安裝一套HFK行車記錄儀,再購買一個insta360 one x2補齊盲區視角。
以上,就是老張為CM300準備的裝備和后續裝備購買計劃。頭盔和護具這種被動安全裝備是最值得投資的,主動防御駕駛和頂級被動安全裝備兩手抓,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騎行安全。
5.幺蛾子裝備 LED顯示背包
俗話說,人多禮不怪,老張除了想在頭盔上貼新手,還想買一個LED顯示背包主要用于夜間騎行。
發揮裝備實力,主要還是看內容。設想如下:
萬一哪天要是再北京或者河北周邊看到了一個,正面帥氣反面沙雕的騎士,那大概率就是我老張了,還望相見之日可以高抬貴手。
因本文涉及騎行安全,所以為求描述準確、邏輯合理,存在不少長句,想得起來的地方都盡量幫大家斷句了。主觀分享,難免偏頗,望諸君海涵。
我是老張,一個CM300等了142天的新手騎士。謝謝大家耐心閱讀,祝天下騎士都能帥氣騎行,一路暢通。
李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