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20年底,我國實現了全民脫貧致富的遠大目標,走上了全面小康社會的新征途。很多人擔心,全面脫貧后是否就無法再領取“低保金”了?其實并不然,這里所說的脫貧指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這些人有活動能力,可以用雙手致富。而低保戶、特困救助人員多是指沒
2020年底,我國實現了全民脫貧致富的遠大目標,走上了全面小康社會的新征途。很多人擔心,全面脫貧后是否就無法再領取“低保金”了?其實并不然,這里所說的脫貧指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這些人有活動能力,可以用雙手致富。而低保戶、特困救助人員多是指沒有穩定經濟收入、勞動力的一群人,因此這些人依舊可享受過去的福利。
從2012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后,國家就為城鄉居民發放低保金,而隨著“兩不愁,三保障”的口號提出,低保戶的待遇也在逐年提升,很多低保家庭不再是大家想象中的“家徒四壁”,在政府的住房、吃穿等保障下,其生活質量也迎來了提升。
01、農村低保概念被刪除
農村低保福利是好,可并非人人都可申請,主要是那些沒有勞動能力、沒有穩定經濟來源、沒有法定贍養或撫養人的農民,且在申請后上級部門要通過對村民入戶走訪調查,看看申請人的實際生活 水平和家庭情況如何,核實情況是否真實,并公示15天,無異議后再由縣級部門審核。
當然,作為民政部門,也需要審核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是否有不動產登記、納稅、銀行存款、水電等日常開支、商業保險、汽車登記信息等,綜合評定其是否滿足低保資格,如果符合可發放低保證書,并從下月開始按月發放低保金。
截止6月底,我國城鄉低保人員總計有4311.1萬人,農村低保戶為3538萬人,其中農村低保金平均每月為512元,城鎮低保金平均每月為694元,不過每個地方經濟水平不一樣,對應的低保金標準不同,如云南農村低保金為4770元/年,山西為5018元/年,低于國家平均水準,而安徽農村低保金為830元/月、浙江為890元/月,上海為1330元/月。
因我國的城鎮消費水平比較高,且城鎮收入相比農村高2.68倍,因此城鄉之間的低保待遇也有很大的差距。不過如今的農村物價水平已經和城鎮沒太大區別,除非農民自家種植蔬果,市場上物價差距并不大,農民的開支壓力增加,顯然過去的二元結構低保金已不適應當今社會。
日前,民政部下發了《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方法》,這一文件一經發布就引來了廣大網友的熱議。有網友發現,《辦法》中刪除了城鎮低保、農村低保概念,不再分城鄉,統稱為“最低生活保障”,看似只是刪除了兩個名詞,但對農村低保家庭來說是好事一樁,這也意味城鄉低保待遇差距將不復存在。
在原有的低保制度下,農村低保戶平均每月比城鎮少182元,久而久之待遇差距也在加大,不過隨著城鄉的消費水平縮窄,這對農村低保家庭并不公平。更何況,低保制度本身就是為了幫扶需要幫助的人,因此為了優化待遇、縮減城鄉差距,低保新政刪除了兩者概念。
02、哪些人可申請困難“工資”
①家庭成員喪失勞動力且沒其他生活補助。如家里男人因傷因病癱瘓、殘疾,以至于喪失了勞動能力,且家庭沒其他收入,這些人可申請低保。
②復員困難軍人。那些曾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復員軍人,退伍后因沒有一技之長,且身上有不少傷病,生活水平不是太高,這類人可申請低保。
③對那些法定贍(撫)養人生活貧困但又不符合五保的老人或兒童,這些老人、兒童本應該由兒女、父母照顧,但因撫養、贍養人生活比較貧困,沒經濟收入,沒能力去贍養,這些人可申請低保。
④對那些因天災、子女教育等其他原因致貧的困難人群,這些人只要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市低保標準,且家庭中無勞動力、收入來源的情況,審批后可領取補助。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人外,《辦法》中特別規定了4類情況可單獨申請低保補助:
①低保邊緣家庭中,那些持有1、2級重度殘疾、3級智力殘疾、3級精神殘疾證書的人,可單獨申請低保金。
②脫離家庭,在宗教居住3年以上的宗教教職困難人員;
③符合當地規定的其他特困人員;
④低保邊緣家庭中,患有本地相關部門所認定的重大疾病的人。
當然,《辦法》也簡化了審核流程,將低保確認權限下放到鄉鎮政府,且要求在30日內完成審核工作。相信隨著低保新政的到來,城鄉低保戶的待遇會逐步持平。
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