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不履行法院判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刑法第313條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相關的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以列舉的方式規定了12種情形,其中最需要我們注意的有以下三種:判決書認定張
不履行法院判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刑法第313條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相關的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以列舉的方式規定了12種情形,其中最需要我們注意的有以下三種:
拖欠工資不給付——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
刑法第276條之一規定,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
其中,最需要引起我們重視的就是這個逃匿了。其他的情形基本都需要這個“老板”有支付能力,但是:逃匿不需要這個前提!
比如,張三是個包工頭,拖欠手下農民工工資共計3萬元,農民工舉報后,當地勞動保障局去張三所在的工地張貼了責令支付通知書,張三不僅沒有履行支付工資的行為,反而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跑路了。
這種情況下,無論張三有沒有能力支付工資、他的甲方有沒有給他錢,都是可以按照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追究張三的刑事責任。
而如果張三沒有逃匿,則只有在張三有能力支付,或者張三的甲方給他工程款的情況下,才構成這個罪。
借錢不還——詐騙罪
根據刑法第264條規定,詐騙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式,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從而處分自己的財產,數額較大的行為。
舉兩個例子說明:
信用卡透支后不還——信用卡詐騙罪
根據刑法第196條規定,惡意透支信用卡,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構成信用卡詐騙罪。根據最新的司法解釋,要構成本罪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有哪些錢借了也不用還?有哪些錢借出去就會打水漂?有哪些情況討債不當的話會構成犯罪?
接下來我們將逐一的分析討論。
敬請關注@法海拾貝
金夕東